其主之声(波兰科幻大师莱姆代表作之一,匈牙利名导乔治·巴勒菲同名电影原著小说)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其主之声(波兰科幻大师莱姆代表作之一,匈牙利名导乔治·巴勒菲同名电影原著小说)精美图片
》其主之声(波兰科幻大师莱姆代表作之一,匈牙利名导乔治·巴勒菲同名电影原著小说)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其主之声(波兰科幻大师莱姆代表作之一,匈牙利名导乔治·巴勒菲同名电影原著小说)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44784344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8
  • 页数:234
  • 价格:25.30
  • 纸张:轻型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19 17:42:33

寄语:

豆瓣2021年度高分图书第三名!一封来自群星的信,折射出未知的自己。波兰科幻大师莱姆代表作,匈牙利名导乔治·巴勒菲同名电影原著小说。


内容简介:

机缘巧合之下,科学家发现了来自外太空的一封中微子信件,也许这正是智慧生物的象征。我们不知道发信人是谁,该如何解读这封信的内容呢?如果我们甚至无法确定是否存在发信人呢?《其主之声》围绕谜团展开的故事,比众多冒险小说都更扣人心弦,尤其与未知的较量,激发了对世界本质、人类本性和生命为何存在缺陷等基本问题的思考。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1921—2006),波兰著名作家、哲学家。当过汽车技工,终获医学博士学位,创立波兰宇航协会。代表作有《索拉里斯星》《未来学大会》《惨败》等。作品多聚焦哲学主题,探讨科技对人类的影响、智慧的本质、外星交流,以及人类认知的局限等。1996年被授予波兰国家☆高奖章“白鹰勋章”,波兰颗人造卫星以他的名字命名。

莱姆是20世纪欧洲☆多才多艺的作家之一,安东尼·伯吉斯称赞他是“当今活跃的作家中☆智慧、☆博学、☆幽默的一位”,库尔特·冯内古特赞扬他“无论是语言的驾驭、想象力还是塑造悲剧角色的手法,都非常优秀,无人能出其右”。他的作品多聚焦哲学主题,探讨存在与智慧的本质,以及人类认知的局限等,被译成52种语言,畅销4000余万册。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其主之声计划(HMV)的相关文献浩如烟海,在广度和多样性上远超曼哈顿计划。公开披露后,美国乃至全世界都被相关论文、专著及随笔淹没了,数量多到仅书目清单就能独成一大本书,有百科全书那么厚。权威版本是《巴洛因报告》,后来美国图书馆发行了一,其精华内容则收录在《美利坚百科全书》的第八卷。其他作者关于该计划的图书,也有一些享有很高声誉,比如拉帕波特的《次星际沟通》,迪尔的《在其主之声中》,以及普罗瑟罗的《其主之声:对物理学的意义》。第三本是精准的文献之一,由我的已故友人撰写,尽管此书应该算作专业文献—“专业”意味着研究对象和研究者之间有着清晰的界限。

史学专著多得不胜枚举。科学史研究者威廉·安格斯的四卷本《749天:一部编年史》是一部不朽巨著。它细致入微的记录令我惊叹;安格斯联系到了其主之声计划的所有前员工,并将他们的视角汇编在一起。但我无法读完这部作品—就像我无法读完一整本电话黄页。

另一类书籍不是纪实性的,而是阐释性的,涵盖范围从哲学、神学到精神病学,不一而足。阅读这类出版物总是令我疲倦而恼火。关于这个项目有多话要说的人都是从未直接接触过它的人,我敢肯定这不是巧合。

对于万有引力或电子学之类的话题,物理学家们也有相似的感受—与那些遍览科普读物的“博学之士”截然相反的感受。这些“博学之士”认为自己懂得专家们都不愿意提的一些事情。二手信息总是给人一种整洁清晰的印象,而科学家们手头的数据则满是漏洞和不确定性。那群阐释其主之声计划的作者往往会把他们得到的信息强行塞进自己已有信念的束身衣里。他们还会毫不客气、毫不犹豫地砍掉与之不符的信息。倘若这样的书籍只是少数,读者至少还能欣赏一下作者们别出心裁的瞎掰能力,但是,此类图书已在不经意间蔚然成风,你甚至可以用一个专门术语称呼它—其主之声书写癖。科学自诞生之初就总是被一圈伪科学的光晕环绕着,伪科学就像蒸汽一般从那些受教育程度不高的脑瓜子里升腾而出。而其主之声计划又是一桩史无前例的现象级事件,所以它在稀里糊涂的愚蠢人群中引发剧烈骚动也就不足为奇了,这种骚动还顶着一系列宗教派别的头衔。

说实话,即便只想大体上了解其主之声计划涉及哪些问题,信息量也会超出单一个体的脑容量。明智之人若发现自己对某事一无所知,尚能抑制住热情,但傻瓜绝无可能因此冷静下来。所以,在因其主之声计划而诞生的出版物海洋里,任何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只要他不过度关注真相就行。另外,即便是再庄严可敬的人物也要试手写点儿什么献给这项计划。备受尊崇的帕特里克·戈迪纳写了《新启示》,这本书至少逻辑清晰;而伯纳德·皮尼亚尼神父的《敌基督的长信》就配不上同样的评价了。这位虔诚的神父将其主之声计划贬低为鬼魔学(为了让教堂的上级给书稿盖上“无妨害”的印记),还将计划的终失败归因于“神的介入”。我猜想,这大概是因为项目里合成出的那样东西,有人开玩笑地称之为“蝇王”,而皮尼亚尼神父把这个词儿当真了。他的行为就像一个孩童,认为行星和恒星的名字都刻在星体上,天文学家只要通过望远镜就能读取。

还有大量哗众取宠的文字就更不必说了,它们就像加热即食的速冻食品一样,食材差不多是事先嚼过的,配上一种永远新奇、颜色鲜艳的酱汁,在玻璃纸底下的卖相要比实际吃起来强太多。《展望》杂志使用政治间谍元素为其系列文章调味(并为我捏造了一些我从没说过的话);《纽约客》上的菜肴要精致一些,还撒了些许哲学香料。而在《其主之声的字里行间》一书中,夏皮罗博士从精神分析角度提出阐释。我从中了解到,项目的所有参与者都是由一种力比多驱动的,并且因为受到了的、的性神话的投射,这种力比多是不自然的。同时,夏皮罗博士还掌握了关于各宇宙文明性生活的精准信息。

我穷尽一生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没有驾照的人不许在公共道路上开车,但是在书店里,你总能找到好些毫无体面可言(更别说知识了)的人写出来的书。毫无疑问,此类作品的数量呈指数级增长,导致了印刷文字的通胀,但出版方针也是一个同样重要的原因。当我们的文明处在童年期时,只有出类拔萃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个体才有能力阅读和书写,印刷术发明之后这个标准也没怎么变;而且即便一些愚蠢之人的作品得以出版(我想这是无法完全避免的),这类书籍的数量也不像今天一样是天文数字。现如今,在垃圾的洪流中,有价值的出版物必然会沉底,因为在十本烂书中找出一本好书,要比在一百万本烂书中找一千本好书容易得多。此外,还会出现一种无法避免的现象—“伪剽窃”,即无意中重复了一些不知名写作者的点子。

我无法确定自己写的东西会不会与他人已经写出来的东西重复。这就是人口爆炸时代的一大害处。我之所以决定把与其主之声计划相关的往事写下来,是因为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任何令我满意的关于该计划的文字。我不能保证“我会说出真相并且只说真相”。如果我们当年的辛苦劳动终被冠以成功之冕,那说出真相还有可能;不过,倘若真的成功了,我也就没必要再写什么回忆了,因为到时候终真相的耀眼光芒一定会令其破解过程黯然失色,终真相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它会烙在人类文明的中心。但是,失败在某种程度上把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打回了原点。由于我们并不能理解那道谜题,我们真正拥有的只有自己搭建的脚手架—却没有建起大厦本身;只有尝试破译的过程—而非原文的内容。我们试图觅取群星间的金羊毛,返程时带回的只有航行日志。就是在此处,我与前文被我评价为“客观”的、以《巴洛因报告》为首的文献产生了观点上的分歧,因为“失败”一词并未在这些文献中出现。比起项目开始时,我们在项目结束时不是收获了巨大的财富吗?我们不是在许多学科中都开创了新的篇章吗?比如胶体物理学、强相互作用物理学、中微子天文学、核子学、生物学,还有重要的,关于宇宙的新知识。列出的这些仅仅是主体信息中我们感兴趣的一些内容,专家们称,这些新进展将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收益。

这固然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此收益与彼收益不同。一队蚂蚁在路上遇到了一具哲学家的尸体,它们也会好好利用。这个比喻令你震惊吗?那就对了。从一开始,文献就只有一位敌人,那就是对已表达出的观点的限制。事实证明,自由表达的权利有时反而会对某个观点造成更大的威胁。因为被禁的思想尚能秘密地在人群中扩散,而当一件重要的事实在错误的信息洪流中迷失,当真相的声音被荒唐的喧嚣盖过,我们又能怎么办呢?那声音虽然仍在自由地回响,却无法被他人听见,因为信息技术令我们陷入了这样一种境地:听众接受得清晰的信息,来自叫得响的那个人,哪怕他喊的话都是错的。

……



原文赏析:

只要有充足的想象力,一个人可以把自己的人生书写成一系列各不相同的版本。这就像是许多集合组成的一个并集,而交集中的唯一元素是那些板上钉钉的事实。


造物主只管自己开心,不顾世间的苦难——这是个很有吸引力的想法。但这会使我们陷入一个恶意满满的循环:我们把祂想象成一个虐待狂,并不是因为祂把我们造成这样子,而是因为我们本来就是这样子。同时,科学告诉我们,人类在宇宙面前是那么渺小而微不足道,这使得摩尼教神话中光明与黑暗二元对立的概念显得如此原始粗陋,微不足道。让我换一种说法:如果确实发生过一场创世(我个人并不相信),那么试想创世需要什么级别的知识,其中必然是容不下恶作剧之类的东西的。因为——这是我个人信仰的全部信条——像“邪恶的智慧”这样的东西是不存在的。我的理智告诉我,造物主不可能是个区区小恶棍,不可能是一个讥诮地玩弄所造之物的幻术师。我们坚信惨剧是鬼神之力恶意干预的结果,其实唯一说得通的解释是,那是一次普通的计算错误,一个失误。可我们已深陷于那些根本不存在的神学——认为诸神都会犯错。但是,这些神学对世间种种做出的具体解释跟我毕生研究的领域——统计学——并无二致。


人成熟后的僵化条理将摧毁最初的丰富性。


数学从来不在任何程度上揭示人性,也从来不用人类其他领域的方式来表达人性:数学对人类肉体自我的否定程度是无法与任何学科相比的。谁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可以看看我的文章。在这里我只说这一点:世界在人类语言诞生之初就将其模式注入了语言;数学沉睡在每一句话语中,它只能被发现,无法被发明。


构成数学冠冕的东西,亦不能与数学的根本割裂。因为数学不是从三百年或八百年的文明历史中产生的,而是通过数千年的语言演化产生的:在人类与外界环境的相遇之处,从逐水而居的部落时代开始。语言比我们任何人的头脑都聪明,正如运动中的躯体比任何构成它的器官、部位更具有洞察力。在生命进程的潮流中,躯体有了自我意识,也更多面化。生物演化和信息语言演化的遗产尚未被我们开发耗尽,但人类已经梦想着跨越这两者的界限。我的这些话可能在哲理性上表达得很差,但这并不影响我的论证——数学概念起源于语言。换句话说,数学概念既不产生于事物的可穷举性,也不产生于理性。


对我来说,数学不是世外桃源;更确切地说,数学是一处最后的避难所,一座我虽不信但依然进入的教堂,因为它提供了庇护。我主要的元数学工作被认为是破坏性的,这种看法不是没有道理的。我对数学推导的基础和逻辑分析的概念进行了不可逆转的质疑,这也并非偶然。我把统计学工具用于推翻这些基本概念——直到它们最终崩溃。我不可能是隐藏在地下的魔鬼,也不可能是白昼的天使。我有所建树,没错,但那些成绩基于废墟之上,约维特是对的:我带走的真理比我给予的要多。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1.波兰科幻大师斯坦尼斯瓦夫·莱姆代表作,以诗意笔触和深邃哲思探讨人类与世界的本质。人类意外发现一段来自太空的中微子信号,这个信号也许代表了宇宙中存在智慧生物。在解读这封来自2.太空的信件时,人类自身的多重面相反倒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3.2018年被匈牙利导演乔治·巴勒菲搬上大荧幕。

4.斯坦尼斯瓦夫·莱姆是波兰科幻作家、哲学家,以一己之力将波兰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被译成52种语言,畅销4000余万册。早在70年前就预言了互联网、搜索引擎、虚拟现实和3D打印的出现,直言人类将遭遇人工智能和信息爆炸的挑战。

5.莱姆100周年诞辰纪念版,波兰驻华大使亲自撰写序言。


书摘插图

其主之声计划(HMV)的相关文献浩如烟海,在广度和多样性上远超曼哈顿计划。公开披露后,美国乃至全世界都被相关论文、专著及随笔淹没了,数量多到仅书目清单就能独成一大本书,有百科全书那么厚。权威版本是《巴洛因报告》,后来美国图书馆发行了一,其精华内容则收录在《美利坚百科全书》的第八卷。其他作者关于该计划的图书,也有一些享有很高声誉,比如拉帕波特的《次星际沟通》,迪尔的《在其主之声中》,以及普罗瑟罗的《其主之声:对物理学的意义》。第三本是精准的文献之一,由我的已故友人撰写,尽管此书应该算作专业文献—“专业”意味着研究对象和研究者之间有着清晰的界限。

史学专著多得不胜枚举。科学史研究者威廉·安格斯的四卷本《749天:一部编年史》是一部不朽巨著。它细致入微的记录令我惊叹;安格斯联系到了其主之声计划的所有前员工,并将他们的视角汇编在一起。但我无法读完这部作品—就像我无法读完一整本电话黄页。

另一类书籍不是纪实性的,而是阐释性的,涵盖范围从哲学、神学到精神病学,不一而足。阅读这类出版物总是令我疲倦而恼火。关于这个项目有多话要说的人都是从未直接接触过它的人,我敢肯定这不是巧合。

对于万有引力或电子学之类的话题,物理学家们也有相似的感受—与那些遍览科普读物的“博学之士”截然相反的感受。这些“博学之士”认为自己懂得专家们都不愿意提的一些事情。二手信息总是给人一种整洁清晰的印象,而科学家们手头的数据则满是漏洞和不确定性。那群阐释其主之声计划的作者往往会把他们得到的信息强行塞进自己已有信念的束身衣里。他们还会毫不客气、毫不犹豫地砍掉与之不符的信息。倘若这样的书籍只是少数,读者至少还能欣赏一下作者们别出心裁的瞎掰能力,但是,此类图书已在不经意间蔚然成风,你甚至可以用一个专门术语称呼它—其主之声书写癖。科学自诞生之初就总是被一圈伪科学的光晕环绕着,伪科学就像蒸汽一般从那些受教育程度不高的脑瓜子里升腾而出。而其主之声计划又是一桩史无前例的现象级事件,所以它在稀里糊涂的愚蠢人群中引发剧烈骚动也就不足为奇了,这种骚动还顶着一系列宗教派别的头衔。

说实话,即便只想大体上了解其主之声计划涉及哪些问题,信息量也会超出单一个体的脑容量。明智之人若发现自己对某事一无所知,尚能抑制住热情,但傻瓜绝无可能因此冷静下来。所以,在因其主之声计划而诞生的出版物海洋里,任何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只要他不过度关注真相就行。另外,即便是再庄严可敬的人物也要试手写点儿什么献给这项计划。备受尊崇的帕特里克·戈迪纳写了《新启示》,这本书至少逻辑清晰;而伯纳德·皮尼亚尼神父的《敌基督的长信》就配不上同样的评价了。这位虔诚的神父将其主之声计划贬低为鬼魔学(为了让教堂的上级给书稿盖上“无妨害”的印记),还将计划的终失败归因于“神的介入”。我猜想,这大概是因为项目里合成出的那样东西,有人开玩笑地称之为“蝇王”,而皮尼亚尼神父把这个词儿当真了。他的行为就像一个孩童,认为行星和恒星的名字都刻在星体上,天文学家只要通过望远镜就能读取。

还有大量哗众取宠的文字就更不必说了,它们就像加热即食的速冻食品一样,食材差不多是事先嚼过的,配上一种永远新奇、颜色鲜艳的酱汁,在玻璃纸底下的卖相要比实际吃起来强太多。《展望》杂志使用政治间谍元素为其系列文章调味(并为我捏造了一些我从没说过的话);《纽约客》上的菜肴要精致一些,还撒了些许哲学香料。而在《其主之声的字里行间》一书中,夏皮罗博士从精神分析角度提出阐释。我从中了解到,项目的所有参与者都是由一种力比多驱动的,并且因为受到了的、的性神话的投射,这种力比多是不自然的。同时,夏皮罗博士还掌握了关于各宇宙文明性生活的精准信息。

我穷尽一生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没有驾照的人不许在公共道路上开车,但是在书店里,你总能找到好些毫无体面可言(更别说知识了)的人写出来的书。毫无疑问,此类作品的数量呈指数级增长,导致了印刷文字的通胀,但出版方针也是一个同样重要的原因。当我们的文明处在童年期时,只有出类拔萃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个体才有能力阅读和书写,印刷术发明之后这个标准也没怎么变;而且即便一些愚蠢之人的作品得以出版(我想这是无法完全避免的),这类书籍的数量也不像今天一样是天文数字。现如今,在垃圾的洪流中,有价值的出版物必然会沉底,因为在十本烂书中找出一本好书,要比在一百万本烂书中找一千本好书容易得多。此外,还会出现一种无法避免的现象—“伪剽窃”,即无意中重复了一些不知名写作者的点子。

我无法确定自己写的东西会不会与他人已经写出来的东西重复。这就是人口爆炸时代的一大害处。我之所以决定把与其主之声计划相关的往事写下来,是因为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任何令我满意的关于该计划的文字。我不能保证“我会说出真相并且只说真相”。如果我们当年的辛苦劳动终被冠以成功之冕,那说出真相还有可能;不过,倘若真的成功了,我也就没必要再写什么回忆了,因为到时候终真相的耀眼光芒一定会令其破解过程黯然失色,终真相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它会烙在人类文明的中心。但是,失败在某种程度上把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打回了原点。由于我们并不能理解那道谜题,我们真正拥有的只有自己搭建的脚手架—却没有建起大厦本身;只有尝试破译的过程—而非原文的内容。我们试图觅取群星间的金羊毛,返程时带回的只有航行日志。就是在此处,我与前文被我评价为“客观”的、以《巴洛因报告》为首的文献产生了观点上的分歧,因为“失败”一词并未在这些文献中出现。比起项目开始时,我们在项目结束时不是收获了巨大的财富吗?我们不是在许多学科中都开创了新的篇章吗?比如胶体物理学、强相互作用物理学、中微子天文学、核子学、生物学,还有重要的,关于宇宙的新知识。列出的这些仅仅是主体信息中我们感兴趣的一些内容,专家们称,这些新进展将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收益。

这固然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此收益与彼收益不同。一队蚂蚁在路上遇到了一具哲学家的尸体,它们也会好好利用。这个比喻令你震惊吗?那就对了。从一开始,文献就只有一位敌人,那就是对已表达出的观点的限制。事实证明,自由表达的权利有时反而会对某个观点造成更大的威胁。因为被禁的思想尚能秘密地在人群中扩散,而当一件重要的事实在错误的信息洪流中迷失,当真相的声音被荒唐的喧嚣盖过,我们又能怎么办呢?那声音虽然仍在自由地回响,却无法被他人听见,因为信息技术令我们陷入了这样一种境地:听众接受得清晰的信息,来自叫得响的那个人,哪怕他喊的话都是错的。

……


媒体评论

莱姆有非常了不起的想象力,是真正独一无二的。莱姆的作品对人和宇宙的关系有着更深刻的描述,与美国的科幻小说相比,在文学上也更为精致,有着更为深远的意境,也给人带来更多的回味和思考。

——刘慈欣

如果我们找不到外星人,可能是因为我们对外星生命的理解,都以为他们是人。

——梁文道

莱姆总是能从核心处嘲弄我们的生活,他能把科技论文、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都烹调在一起,并用幽默而力透纸背的荒诞语言和荒诞情节,返照我们的世界。

——吴岩

他是当今活跃的作家中☆智慧、☆博学、☆幽默的一位。

——安东尼·伯吉斯

无论是语言的驾驭、想象力还是塑造悲剧角色的手法,都非常优秀,无人能出其右。

——库尔特·冯内古特

相比之下,我们疲惫的宇宙显得苍白无力。

——《华盛顿邮报》

与阿瑟·克拉克、艾萨克·阿西莫夫和菲利普迪克比肩的科幻小说巨人。

——《纽约时报》


前言

致华语读者

2021年波兰“斯坦尼斯瓦夫·莱姆年”

暨莱姆诞辰100周年

为什么会有莱姆这样的人呢?他是20世纪波兰杰出的作家之一,甚至也可以说是杰出的科幻小说家。他的文学才华和智慧,以及他戏剧般的人生,共同铸就了这位奇才。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残酷地摧折了他的青春。有着犹太家庭背景的他,被迫隐姓埋名,改变身份,做起了焊工。1945年后,当发现家里已无以为继的时候,他正式踏上了写作的道路。在战后的1946年至1949年间,莱姆发表了他人生中的部作品。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曾在雅盖隆大学学习医学。尽管没有完成学业,但在与教授和同学的对话中,莱姆提出了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贯穿在他今后的作品当中:人与机器的边界在哪里?人可以“从原子中”构建出来吗?人工智能时代的道德标准究竟在哪里?

莱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所做的各种预测和直觉判断已成为当代现实生活的一部分。然而,他的作品发人深省的并非物质与技术层面的想象,而是道德层面上的深刻思考:人的创造力能够达到何种地步?机器权限的边界在哪里?在一个机器和人类共同存在的世界里,道德的标杆将会是怎样?这些都是我们在当今文明技术发展的同时要去寻找的答案。

莱姆怀着好奇和从容之心看待未来。作为一名卓越的未来学家,他能够猜想到在不久的将来,等待人类的是什么。这也是他的作品值得一再回味的原因。许多作品尽管写作于几十年前,但在今时今日依然能凸显出它们的时代前瞻性。

赛熙军

(Wojciech Zaj?czkowski)

波兰共和国驻华大使

2021年3月9日于北京


书籍介绍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5分

  • 人物塑造:5分

  • 主题深度:7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8分

  • 思想传递:3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4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5分

  • 结构布局:5分

  • 新颖与独特:8分

  • 情感共鸣:4分

  • 引人入胜:6分

  • 现实相关:9分

  • 沉浸感:3分

  • 事实准确性:9分

  • 文化贡献:5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9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4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7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全格式(550+)
  • 差评(655+)
  • 体验还行(659+)
  • 无盗版(616+)
  • 无漏页(172+)
  • 小说多(126+)
  • 下载速度快(344+)
  • 速度快(430+)
  • azw3(297+)

下载评价

  • 网友 寿***芳: ( 2025-01-17 12:56:59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谢***灵: ( 2025-01-14 01:01:45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屠***好: ( 2024-12-31 16:37:08 )

    还行吧。

  • 网友 苍***如: ( 2024-12-27 19:17:22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师***怀: ( 2025-01-02 02:12:15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焦***山: ( 2025-01-04 06:16:59 )

    不错。。。。。

  • 网友 习***蓉: ( 2024-12-27 02:50:45 )

    品相完美

  • 网友 訾***雰: ( 2025-01-02 06:14:47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薛***玉: ( 2025-01-11 09:52:37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师***怡: ( 2024-12-19 19:22:09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益***琴: ( 2025-01-14 15:57:46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冯***卉: ( 2025-01-15 16:37:17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辛***玮: ( 2024-12-22 19:20:56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潘***丽: ( 2025-01-13 17:28:55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仰***兰: ( 2025-01-01 18:29:19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