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2017通用版乡镇公务员录用考试教材:农业农村知识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华图2017通用版乡镇公务员录用考试教材:农业农村知识精美图片
》华图2017通用版乡镇公务员录用考试教材:农业农村知识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华图2017通用版乡镇公务员录用考试教材:农业农村知识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05126121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3
  • 页数:325
  • 价格:23.0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19 17:44:10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针对乡镇公务员考试农业农村知识科目,严格依据*公务员考试大纲而编写,书中分析了各模块的*考点和历年考情,并在深入分析历年真题的基础上总结了各模块复习技巧。同时,本书还配有华图名师编写的模拟配套试题及名家解析,真正通过理论与实战相结合,全力帮助考生获取应试高分。


书籍目录:

篇农业农村工作实务

章社会主义新农村1

本章导读1

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概述1

第二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战略安排5

强 化 训 练8

第二章农业产业化经营与现代农业12

本章导读12

节农业基础知识概述12

第二节农业产业化与农业产业化经营15

第三节现代农业建设20

强 化 训 练30

第三章农村土地管理33

本章导读33

节土地概述33

第二节集体土地所有权34

第三节集体土地使用权37

第四节土地承包经营权37

第五节宅基地使用权40

强 化 训 练41

第四章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45

本章导读45

节村务公开制度45

第二节民主管理制度47

强 化 训 练49

第五章农村基层党组织52

本章导读52

节农村基层党组织概述52

第二节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职责54

第三节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54

强 化 训 练58

第六章统筹城乡发展与农村城镇化建设60

本章导读60

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60

第二节农村城镇化建设63

强 化 训 练66

第七章农村社会保障及福利事业管理67

本章导读67

节社会保障体系概述67

第二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72

第三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76

第四节农村社会福利事业建设79

强 化 训 练83

第八章农村文化、教育、财政、金融等工作管理86

本章导读86

节农村文化工作86

第二节农村教育工作93

第三节农村财政工作98

第四节农村金融工作102

强 化 训 练106

第二篇农业生产实务

章农村种植业109

本章导读109

节种植业基础知识109

一、种植业的概念和地位109

二、我国农村种植业的现状概述110

第二节粮食生产与安全112

一、粮食安全是我国的基本国策112

二、粮食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113

第三节种植业的发展趋势114

一、发展有机种植业114

二、发展精细种植业114

三、发展园艺种植业114

四、发展规模化种植业115

强 化 训 练115

第二章农村养殖业118

本章导读118

节养殖业基础知识118

一、养殖业的概念和特征118

二、养殖业的类型和作用118

三、养殖业管理制度119

四、农村养殖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120

第二节新农村建设下的现代养殖业121

一、现代养殖业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121

二、发展现代养殖业,推进新农村建设122

强 化 训 练123

第三章现代果树栽培与管理125

本章导读125

节设施果树栽培概述125

一、设施果树栽培的概念125

二、设施果树栽培的意义125

第二节现代果树栽培与管理方法125

一、 栽培集约化125

二、 苗木无毒化126

三、栽培设施化126

四、整形修剪简单化126

强 化 训 练126

第四章林业栽培与管理128

本章导读128

节林业基础知识概述128

一、林业概述128

二、林业现状130

三、林业发展基本思路与指导政策131

第二节林业权属管理136

一、林地管理与林权制度136

二、林业行政管理体系138

第三节现代化林业建设139

一、现代林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139

二、林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141

强 化 训 练142

第五章渔业生产与管理144

本章导读144

节渔业基础知识概述144

一、渔业概述144

二、我国渔业发展面临的形势146

第二节我国渔业生产概况151

一、水产养殖业151

二、捕捞业152

第三节我国渔业管理制度154

一、渔业权概述154

二、渔业管理制度155

第四节渔业的可持续发展157

一、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157

二、渔业生态保护措施157

强 化 训 练159

第三篇申论考试与应用文写作

章农业农村工作公文写作之申论篇161

本章导读161

节申论写作基础知识161

一、申论的内涵161

二、申论考试测评的能力结构162

三、申论考试的结构特点与主要分类163

四、条分缕析——“小申论”与“大申论”的题目设计对比165

第二节“小申论”写作的规范与写作基本技巧166

一、“小申论”的书写规范166

二、小中见大,异曲同工——“小申论”写作的技巧168

第三节“小申论”写作的特殊题型——议论文170

一、议论文基础知识170

二、和而不同——说说“小申论”考试中的议论文171

三、议论文写作的行文规范与技巧172

第四节把脉农业农村类申论写作的十大关系175

一、民生为首:农业农村工作目标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175

二、以人为本:农业农村发展与农民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176

三、环境友好:农业农村工作与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关系176

四、统筹规划:农业农村发展与辖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176

五、与时俱进:农业农村工作发展与创新型国家之间的关系177

六、和谐共生:乡政与村治良性互动之间的关系177

七、锐意进取:农业农村调研经验与区域发展规划前瞻之间的关系177

八、科学发展:农村基层实际情况与农业发展能力之间的关系178

九、固本清源:农业农村现状与农民劳动力互动性之间的关系178

十、中国特色:农业农村发展与三农解题经验之间的关系178

第五节申论试题例析179

一、阅读技巧例析179

二、概括类题型例析185

三、论证类题型例析187

强 化 训 练190

第二章农业农村工作公文写作之应用文写作篇197

本章导读197

节公文概述197

第二节公文写作203

第三节事务性文书写作216

第四节公文处理223

强 化 训 练225

第四篇农业农村工作法律法规及基本方针政策

章农业农村法律法规2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2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44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25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258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26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67

农业保险条例272

第二章农业农村工作基本方针政策276

十八大报告(摘要)276

近年中央一号文件280

全国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2013—2020年)287

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293

农业部关于促进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的意见300

“十三五”规划——推进农业现代化302

村民委员会选举规程305

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年)312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316


作者介绍:

华图教育:

    集面授培训、图书发行、网络教学于一体,拥有专兼职教师及专业研究员三千多人的综合性教育企业,是国内公认的公职培训行业标准制定者和教育培训标杆企业,是国务院机关事务局后勤干部培训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部门的合作单位。参与该书编写的作者均系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资深研究专家,有多年的公务员教学经验,长期从事公务员考试教学与研究工作,均担任华图公务员考前培训辅导教材与预测试卷主编,主持编写国版及各省市公务员辅导教材、公务员考试预测试卷等。对全国乃至各省市的省情、考试特点、重点、方向等有深刻了解,对考试有精准的把握,有独特的教学方法,备受广大学员推崇。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内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题目、总思路、总抓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缩小城乡差距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历史任务,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对此,我们应当有明确而又深刻的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上来,上下一心、步调一致地为之努力奋斗。

(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1.提高农民自身素质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有市场头脑的新型农民。对于广阔的农村来说,虽然每年都有一大批懂技术、高知识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下基层,但也只是杯水车薪。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科技人才匮乏的问题,还应立足于农村,立足于农民,抓好农民技能培训工作,要努力建设一个“县市有文化馆,乡镇有文化站,村里有文化室”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另外,农业部决定从2005年起用10年左右的时间组织实施农村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即为农村培养100万名具有中专学历的从事种植、养殖、加工等农业活动的人才。

2.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有些农村地区资源特别丰富,农民的致富愿望也很强烈,但由于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交通不便利,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要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解决农村公路建设等问题。这不但对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有好处,而且还能改善干群关系,同时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建设。这与“送物资扶贫”相比,更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影响也更加深远,更能彻底杜绝困扰政府多年的“扶就不贫,不扶就贫”的痼疾。

(二)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1.村风建设

在一些落后的农村地区还长期存在着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背道而驰的现象,如赌博、迷信等,有的地方甚至还出现相互攀比修建坟墓的现象,这些现象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极不适应,因此要在农村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一“村”正气,让那些扰乱农村正常生活秩序、破坏农村和谐发展的丑恶现象无处藏身。但现在存在的问题是,虽然很多农村都建了诸如图书馆、文化室等设施,但往往很长时间都不开放,当地村民也不予重视,使农村文化建设流于形式。另外,有些地区由于长时间只注重发展经济,在城市中出现的人情冷漠的现象在农村也出现了,对这些现象要坚决制止。但是消除这些问题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既要积极进取,又要循序渐进;既要统一部署,又要因地制宜;既要鼓励先进,又要着眼多数,绝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2.村容建设

农村的“村容”就是“污水乱流、鸡鸭乱跑、垃圾乱扔”,这是许多人在提到农村“村容”时的印象,而现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改变过去农村那种“脏乱差”的局面,要让农村环境更加整洁,实现“两化一提高”,即“道路要硬化,村落要绿化,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度”。但是,很多地方政府一提到“村容整洁”想到的只是农村道路是否宽阔、房子是否整齐划一等表面的东西,甚至把“村容整洁”理解成是“把房子推倒了重来”,这种理解是非常片面的,政府应该认识到村容建设应与对其的支持程度相协调。要明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解决的是制约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

(三)管理民主

由于历史的原因,有些农村一级组织在发挥作用和行使权力上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比如有的农村就是“一把手”说了算,所谓“村民委员会”根本就是形同虚设,甚至于有的地方还出现了“富翁”村长,也就是说在村子里面谁富谁就当村长。富人当村长也确实能为村里的经济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些人由于自身政治理论水平不高等原因,执政时间一长,有可能发展成为“霸王村长”。党和政府提出“管理民主”就是要在农村大力实行“民主集中制”,要有真正的“民选村长”,要有真正体现农民意志的“村民代表”。特别是对于一些涉及本村前途和利益的重大问题,在决策前和决策过程中,要进行民主协商,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要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另外,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要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坚持依法办事,善于用法律手段管理基层各项事务。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意义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

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立足于城乡全体居民,让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着眼于所有城镇乡村,重视把农村的事情办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建设好农村这个的生态屏障。如果脱离农民群众的愿望,忽视农民群众的利益,发展就没有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如果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农村生态环境没有明显改善,发展就不可能真正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

能否保持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一些国家较好地处理了工农城乡关系,经济社会得到了迅速发展,可以较快地迈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但也有一些国家没有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导致农村发展长期落后、人口过分向城市集中,形成了数量庞大的城市贫困阶层,致使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现代化进程严重受阻。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二元结构明显的发展中大国,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必须深刻吸取国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近些年来,尽管我们做了很大努力,但长期形成的工农失调、城乡失衡状况还没有根本改观,有些方面还在加剧。如果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农村不能摆脱落后面貌,我国就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国家。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时、同步推进,把农业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

我们正在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目前不少城市的发展水平已经接近或达到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有一些农村却还通不了路,农民看不起病、上不起学、喝不上干净水。全国还有大部分人生活在农村,农民依然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社会群体。如果农业问题解决不好,农民生活得不到明显改善,农村面貌得不到有效改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话。因此,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我们要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

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扩大国内需求是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农村人口占大多数,集中着数量、潜力的消费群众,是我国经济增长可靠、持久的动力源泉。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亿万农民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进而推动整个经济持续增长。特别是通过加强农村道路、住房、能源水利、通信等建设,既可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民的消费环境,大大释放农民的消费潜力,又可以消化当前部分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激活农村的巨大需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是解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应对之策,更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长久之计。

(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把农村的事情办好,使农民安居乐业、和睦相处,使农村安定有序、充满活力。当前,干群关系是好的,农村总体也是稳定的,但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由环境污染、土地承包、农民负担等引发的纠纷屡屡发生,有的甚至还会引发群体性事件和恶性事件,影响一些地方的社会稳定。相当数量的农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他们受教育程度低、就业技能低;一些农民生存压力大、待遇不公平、心理不平衡,处理不好就会引发社会矛盾。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加大力度,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加快农村发展,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缓解农村社会矛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易考点提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内涵。

第二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战略安排

一、经济发展

(一)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解决“三农”问题,而农业发展始终是“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

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发展现代农业,就是以资本、物质和技术等先进要素为基础,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以工业化的生产手段装备农业,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升农业,以社会化的服务体系支持农业,以科学的经营理念管理农业,终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发展现代农业是一个世界潮流,也是一个历史趋势。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看,由于各国资源禀赋不同,发展现代农业的模式也不相同。如人多地少、农业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走的是以资本和技术替代土地、水等稀缺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对于资源丰富、劳动力短缺的国家,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走的是用资本和技术替代劳动,提高生产率、实现规模化经营的道路。

面对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巨大需求,面对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发展现代农业要大力做好以下诸多方面的工作:必须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转化能力,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基地和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加强在财税、金融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的扶持,积极探索对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服务实行分类管理的办法,完善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坚持立足国内保障粮食供给,执行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努力保持粮食供求平衡;必须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积极引导、支持和鼓励发展多种农业产业化经营形式,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紧密结合起来,使农民参与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分配,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当前我国农业仍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近两年农民收入虽然增加较多,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为突出的矛盾,如果不采取更有力的措施破解这一难题,将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当前开展“三农”工作的主题,为此要: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第二,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

第三,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推进国家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保护体系建设。

第四,加强扶贫工作。

二、基础建设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我国在建设和加速工业化进程中,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以农养工”政策,通过工农业价格“剪刀差”、税收、金融等渠道从农业中过度抽取剩余,造成农业技术及装备水平低下,水利工程、基础设施严重缺乏,在农业技术及基础设施落后的情况下,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及不断提高的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农业不得不采取掠夺式的生产经营方式,过度垦殖、毁林开荒、大量抽取地下水,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造成地力衰竭、地下水位下降、水土流失、土壤结构破坏等生态问题,这些都大大影响了农业的持续发展能力。

生态环境恶化,致使农业自然灾害日益严重。据统计,我国出现中等以上灾害的频率,20世纪50年代为125%,60年代为429%,70年代为60%,80年代为70%,90年代为100%。受灾面积的比例由50年代的167%上升到90年代的32%。平均每年有04亿公顷作物和2亿多人口受灾,直接经济损失为1000—2000亿元以上,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5%—9%左右,受灾农民的生活相当困难。因此,新农村建设首先应改善农村的物质条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和生态建设。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知识覆盖全面,体系科学严谨

名师讲解精当,效率提高80%


前言

 看看现在

“创业”这个词越来越火啊,一波接一波,人们纷纷丢掉手头的营生置身其中。一时间,“辞职”“平台”“孵化”这些词就像暮春的柳絮一般直扑面门,四处播散,连打牌的都披上衣服若有所思起来,似乎冥冥之中已被“选中”要做些什么。“创业”似乎已经变成“刮刮乐”,刮出了“重在参与”的味道。“年轻人不快去创业真是辜负了年华”——连“年轻”也被“创业”绑架了。在外人看来,这些先驱们似乎赴汤蹈火之后接着就是功成名就、衣锦还乡,转眼就走上了人生。可是,君不见每天死掉的创业公司那叫一个不计其数,君不见什么叫做“一将功成万骨枯”。

我们并不是在否定创业,我们只是对盲目跟风不敢苟同。

 看看你们和我们

可喜的是,有那么一群人,我认为他们有温度、有理想、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许你也这么认为——这群人并没有跟风加入呜呜泱泱的创业大潮,而是选择了似乎较为保守的公务员编制。是的,说的就是你。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和看起来如此传统的职业面前,你并不孤单,因为还有一群同样有温度、有理想的人在和你做着同样的事情,他们为了这个考试付出了更多的精力和情感,他们习惯致力于打造前沿、实用、贴合考生需求的产品,想考生之所想,做考生之不想做,在考生惊叹于他们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之时,他们已然默默地站到了更前面。我不得不佯装淡定地承认这群人其实就是我们,毕竟,在我们的产品面前,任何类似这样浮夸的宣传都显得太过单薄和浅薄。所以我必须停一下了。

 看看未来

我太不严肃了,这样不对。既然你还沉得住气,我得语重心长地跟你发发肺腑。

互联网席卷了各行各业,资源的重新整合、跨界组合,权力的高度不稳定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新面貌。如此一来,有一个坏处——竞争实在太激烈,所以,我们必须向前冲;也有一个好处——精英永远有机会,你看,我们已经在路上。我们已经一脚踏进了这个互联网时代,准确地说,我们正在革新——我们试图改变图书原有的陈旧面貌,我们试图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又降低用户的成本,我们试图将这个行业做成它在这个时代本该有的样子,说到底,我们的一切努力都只是为了你。转了一大圈又回来了,你看,其实我们都没有避开创业,我们创的是这个行业新的一面,而你创的,是你的人生。

后,祝你功到自然成!


书籍介绍

《华图•乡镇公务员录用考试教材:农业农村知识(2014通用版)》共分为四篇。第一篇农业农村工作实务;第二篇农业生产实务;第三篇申论考试与应用文写作;第四篇农业农村工作基本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3分

  • 人物塑造:7分

  • 主题深度:7分

  • 文字风格:7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8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9分

  • 知识广度:3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4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9分

  • 引人入胜:6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4分

  • 事实准确性:7分

  • 文化贡献:9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4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5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5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7分

  • 加载速度:5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5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中评多(675+)
  • mobi(441+)
  • 内涵好书(451+)
  • 体验还行(177+)
  • 排版满分(139+)
  • 傻瓜式服务(589+)
  • 超值(315+)
  • 图书多(289+)
  • 盗版少(62+)
  • 无水印(144+)
  • 无漏页(528+)
  • 五星好评(353+)

下载评价

  • 网友 国***舒: ( 2024-12-30 08:01:22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汪***豪: ( 2024-12-24 15:09:36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康***溪: ( 2025-01-14 12:44:40 )

    强烈推荐!!!

  • 网友 屠***好: ( 2024-12-22 09:09:06 )

    还行吧。

  • 网友 仰***兰: ( 2024-12-29 02:39:22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丁***菱: ( 2025-01-16 21:29:50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曹***雯: ( 2024-12-25 03:28:25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寇***音: ( 2024-12-28 07:25:57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冯***丽: ( 2025-01-03 23:54:53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孙***美: ( 2024-12-22 06:10:17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师***怀: ( 2024-12-30 11:16:08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戈***玉: ( 2025-01-19 14:27:22 )

    特别棒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