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命关天:清代刑部的政务与官员(1644—1906)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人命关天:清代刑部的政务与官员(1644—1906)精美图片
》人命关天:清代刑部的政务与官员(1644—1906)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人命关天:清代刑部的政务与官员(1644—1906)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208177048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10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39.0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19 17:20:39

寄语:

(绘刑部260余年沧桑变化,窥清王朝统治的底层逻辑;人气作者郑小悠力作 )


内容简介:

本书综合编年体官修史书、各类典章、档案、文集、年谱、笔记等史料,对清代刑名制度的发展做出了详细梳理。同时,在制度史研究中引入对人、事的考察,刻画了具有相当专业素养的刑部技术型官僚形象,由案件的驳议往来,再现刑部与其他中央机构及地方官员在法理、人情、利益交织情况下的多重博弈。

全书通过分析清代皇权在刑名体系中的环节性作用,揭开了有清一代如何提升刑名体系的运作效率,以维持全面制度化治下的政治与社会稳定,由此缓解统治合法性的危机。


书籍目录:

绪 论

一 对象、方法与思路

二 学术史回顾

三 史料来源分析

章 部权特重

节 合法性焦虑下的清代刑政

一 为什么要追求“刑狱平”

二 成本与秩序之间

第二节 明清易代与三法司权力倾斜

一 明代的三法司分工

二 从分权到集权

第三节 雍乾时期的刑部机构改革

一 清初刑部的糟糕表现

二 雍正皇帝的问题意识与改革策略

三 乾隆年间的新局面

第二章 政务运作流水线

节 地方刑案覆核流程

一 文书到部

二 刑部主稿与法司合议

三 死刑案件的上奏与批答

四 地方错案的驳回与惩戒

第二节 刑部现审案件流程

一 人犯移送与主审官选派

二 审讯与定案

三 人犯发落

四 刑部狱政

第三节 秋审决囚流程

一 刑部核拟

二 九卿翰詹科道会议

三 勾到与减等

四 秋审的价值

第三章 技术官僚的理想国与乌托邦(上)

节 天下人命系于刑部之一官

一 司官的来源与任期

二 司官的“缺”

三 司官的“差”

第二节 回翔封圻,入掌邦宪

一 “六堂”人选的变化

二 “当家堂官”的权力与责任

三 管部大学士的地位

第三节 因其人而生权力

一 官吏关系

二 堂司关系

三 满汉关系

第四章 技术官僚的理想国与乌托邦(下)

节 日治案牍夜读律

一 刑部官员任职前的律学基础

二 刑部官员在部的法律专业学习

三 刑部官员的律学著作及其影响

第二节 敢学申韩号法家

一 刑部官员的自我期许

二 刑部官员的外部评价

第三节 刑部法律精英的末世变奏

一 刚毅、赵舒翘的通显与败亡

二 沈家本的旧迹与新声

第五章 天下刑名之总汇

节 重内轻外,势所必然

一 “部驳议处”制度中的刑部与督抚

二 刑部与地方法司的博弈效果

三 嘉道年间地方刑名系统的异化

四 部驳议处制度的崩溃

第二节 问案必用刑曹

一 刑部与都察院、大理寺

二 刑部与其他中央机构

三 刑部与九卿翰詹科道会议

四 刑部与钦案派审王大臣

第三节 法司依律,天子衡情

一 皇权主导下刑罚的“世轻世重”

二 政治与非政治案件中的皇权

三 皇权在刑名体系中的作用

结 语

附 录

附 文

一 死刑案督抚题本一件

二 死刑案督抚奏折一件

三 死刑案三法司议覆题本一件

四 督抚回应部驳揭帖一件

五 刑部现审钦案奏稿二件

六 钦差谳狱奏折一件

附 表

一 康熙《会典》所载刑部各机构设置

二 嘉庆《会典》所载刑部各机构设置

三 雍正二年春夏刑部上折司官情况表

四 雍正二年冬《缙绅全书》所载刑部司官情况表

五 乾隆五十三年春《缙绅全书》所载刑部司官情况表

六 光绪十一年冬《缙绅全书》所载刑部司官情况表

七 清代刑部堂官任职情况表

附 图

一 刑部呈行簿

二 司看秋审册

三 秋审不符册

参考文献

后 记


作者介绍:

郑小悠,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北京市第十二届青联委员。研究方向为清代制度史、政治史,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擅长历史文学、历史普及类作品的写作,已出版《年羹尧之死》、《清代的案与刑》、《九王夺嫡》(合

著)、《英和日记》(整理)。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章 部权特重

节 合法性焦虑下的清代刑政

与前代相比,清王朝的统治者主要面临三大难题:,它并非传统的华夏政权,君主是东来的满洲人,核心统治集团是多民族共同体—八旗,在华夷之辨的意识形态下,政权合法性天然不足。第二,清王朝政权稳固后,人口激增,19世纪初总数已达四亿之多,人与资源的关系空前紧张,社会矛盾日益复杂。第三,清代中前期,通过武装征服、改土归流等手段,政权的直接控制区大大扩张,边疆地区土地广袤、民族成分复杂、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各民族人民之间既相互融合又摩擦不断,中央政府鞭长莫及。在这种情况下,欲维持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确保政权长治久安,清王朝需要在国家的治理能力,即政府行政层面做出更多努力,使其统治更加高效有序。

一 为什么要追求“刑狱平”

行政学的创立者威尔逊在他的著作《行政学之研究》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那些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的专*政府,由于不需要依赖国民的同意而存在,就不需要争论国家主权由谁掌握这类政治层面的问题。但为了使政府长期保持垄断地位,垄断者对发现尽可能不激怒民众的垄断方式感兴趣,且能及时采取快捷高效的手段。简而言之,拥有开明君主的专制政权,注重社会秩序的建设,是以在行政层面,可以取得卓越的成就。威尔逊赞美专制的法国、普鲁士掌握了“改善行政方法的艺术”,已经走向自由的英国、美国虽然成功实践了“抑制权力的艺术”,但政府治理社会的能力却逊于前者。[1]用威尔逊的理论看待中国历史,历代皆行“秦政”的中国专制王朝,在国体上一脉相承的同时,不断进行着行政体制改革。时至清代,一个合法性天然不足的统治集团,面对一个领土极其广袤、人口与资源关系空前紧张的统治对象,想既维持旧体制,又确保统治的长期稳定,是不容易做到的。然而历史的事实证明,延续了200多年的清王朝基本做到了这一点。这当中涉及的因素极多,有一点要特别提到的是:切实追求“改善行政方法的艺术”,是它在严峻考验下得以维持长期统治秩序的重要保障。

清代政府行政以钱粮、刑名两项为重,贯穿于从州县到中央之间的所有环节。前者让国家从民众手里获得运作政治的资源,后者维护政权的存在与社会秩序。二者构成王朝赖以存在的基础,也与一般民众的生活密不可分。

因为合法性焦虑是困扰清代所有统治者的头号问题,所以其政权的统治策略,特别是对各阶层、群体所展示出的统治态度,自始至终与此问题息息相关。对那些掌握话语权的、对前朝政权和华夷之辨眷念执着的、有可能对本朝政权合法性提出质疑的汉人士大夫、地方绅士,清朝统治者习惯于摆出更强势的姿态,对其讲学、结社、发表言论、扩张财富、参与政治等行为,多采取强力干预,甚至严厉封禁的手段。但对更关注个体生存状态而非政权属性的广大中下层民众,清朝统治者则倾向于使用关照安抚的策略,譬如将税赋均平、社会公正等普通人关切的事情,拔到很高的位置,不仅仅视之为技术性的政府行政职能,而是直接与政权合法性挂钩,通过宣扬君主在这些领域的“仁政”,弥补自己的天然缺陷。是有所谓“我朝深仁厚泽,固属美不胜书,然大要则有两事:一曰赋敛轻,一曰刑狱平。赋轻则不至竭民财,刑平则不肯残民命”。[1]

雍正年间,朝鲜使臣曾记录清朝君臣就满洲统治正统性问题的谈话。其间,雍正帝回忆到乃父康熙帝兢兢业业,勤政唯恐有失的原因时说:“想先帝欲图久远,见推背图云‘胡人二八秋’,即行批仙,求大仙明示何所谓胡人二八秋,朕当重修庙宇。仙批云:‘不用修来不用修,谁识胡人二八秋。红花落尽黄花发,五月干戈八月修’。先帝欲明此语,终不能明,一惟从宽省刑薄税,听从天命而已。所以刑部每停秋决,广善库设法借俸。”[2]所谓推背图之语,所示无外乎胡无百年运之类,康熙帝为求心安,能做的就是颁布省刑薄税的惠政,其中重要一项,即是刑名领域的停止秋决,从数量上少杀人。

不仅仅是康熙皇帝,有清一代,“慎重刑章”都是其基本国策,统治者将“人命至重”的理念摆在了国家治乱的高度加以理解。嘉庆帝曾亲撰《慎刑论》,并颁赐大学士、三法司堂官和各省督抚、按察使共60人。[1]他在文章中提出了国家慎重刑狱的四点必要性:保全良善、翦除邪慝;辅助教化、端正风俗;惩治纵欲枉法、顽视人命之酷吏;避免上干天和,引起水旱灾荒。[2]可见在清帝的认知中,慎重处理刑名事务是维持社会秩序、稳定统治基础、整肃官僚队伍,乃至展现天人合一形视角下帝国合法性的重要手段。而在君主专制政体下,皇帝的重视,自然也是一件事情获得权力与资源的基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制度、人事、案件交织,绘刑部260余年沧桑变化

☆国法、人情、利益错综,窥清王朝统治的底层逻辑

☆传神写照技术型刑部官员,刻画法律精英们的精神侧影

☆细致再现刑部与其他中央部门、地方官员的往来博弈


媒体评论

本书是目前对清代刑部为系统的研究,从刑名体系、政务运作和职官角色三个方面探讨清代刑部,在职官制度研究上有所突破。尤其书中对刑部官员的探讨,突出司法过程中人的因素,是法制史研究的有益尝试。

——郭润涛(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本书分制度、人、系统三个层级展开对清代刑部制度的研究,将制度史一分为三、三合为一,令人耳目一新。书中对制度中人的作用、命运、形象的细致探索,基于作者对“古典史料”的严谨考索。在一项制度史研究中,体察人情百态,从人的角度体现体系的运作与内外关系,尤其难能可贵。

——李新峰(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本书将专门史理论与断代史知识相结合,通古代及近代,兼制度与史实,是一本充实而细腻的制度史佳作。

——张帆(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5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5分

  • 语言运用:4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6分

  • 实用性:6分

  • 章节划分:9分

  • 结构布局:7分

  • 新颖与独特:9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6分

  • 现实相关:7分

  • 沉浸感:4分

  • 事实准确性:9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4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3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4分

  • 加载速度:4分

  • 安全性:7分

  • 稳定性:5分

  • 搜索功能:8分

  •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无广告(134+)
  • 差评(316+)
  • 内容完整(162+)
  • 排版满分(656+)
  • pdf(124+)
  • 已买(606+)
  • 速度快(594+)
  • 好评(486+)
  • 一般般(590+)
  • 值得下载(385+)

下载评价

  • 网友 居***南: ( 2025-01-19 07:34:47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谢***灵: ( 2024-12-29 13:38:36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马***偲: ( 2024-12-21 12:00:45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仰***兰: ( 2025-01-07 23:05:18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潘***丽: ( 2025-01-16 13:35:08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詹***萍: ( 2025-01-14 16:42:45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訾***雰: ( 2024-12-31 15:00:52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沈***松: ( 2024-12-28 14:16:31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邱***洋: ( 2024-12-25 13:59:28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常***翠: ( 2025-01-18 09:52:31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后***之: ( 2025-01-09 08:16:35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石***致: ( 2024-12-23 20:43:38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相***儿: ( 2025-01-19 00:18:54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瞿***香: ( 2025-01-04 13:06:56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冉***兮: ( 2025-01-10 01:09:55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方***旋: ( 2025-01-02 08:14:11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