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书斋 -月亮与六便士(精装)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19 17:55:40

月亮与六便士(精装)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月亮与六便士(精装)精美图片
》月亮与六便士(精装)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月亮与六便士(精装)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67542921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1
  • 页数:292
  • 价格:19.50
  • 纸张:轻型纸
  • 装帧:精装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19 17:55:40

寄语:

(台湾陈逸轩译本,古雅优美流畅; 收藏30幅高更油画代表作,全彩印刷;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内容简介:

作品采用**人称的视角叙述。

“我”是一名作家,认识了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一家。这个家庭看上去美满幸福,但是思特里克兰德先生总是显得缺乏活力。不久之后思特里克兰德离开了家庭,去了巴黎,决心寻找自己的“艺术”。

“我”找到思特里克兰德,他决心挣扎出这种生活。思特里克兰德太太后来找到了谋生的技能,过得很好。五年之后“我”在巴黎见到了思特里克兰德,他过得穷困潦倒,但是依然沉浸在自己的梦想中,从未觉得后悔。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他的才能也渐渐得到认可。

后来思特里克兰德决定抛弃文明生活,来到了接近原始的南太平洋群岛的塔希提岛,与“我”偶然相逢。思特里克兰德娶了一名土著姑娘,并且生了三个孩子,度过了三年短暂的幸福时光。

后来孩子们死了,他也得了麻风病。*后在失明的时候在墙上完成了一幅力作。土著妻子埋葬了他,并且遵照他的遗愿,把他的遗作予以销毁。尽管“我”惋惜不已,但也在他的绘画中理解了他的追求。


书籍目录:

代序:另一个高度——刘 瑜

正文

附录:毛姆年表


作者介绍:

作者

威廉·萨姆塞特·毛姆(1874.1.25-1965.12.15)英国小说家、戏剧家。十岁之前都住在法国巴黎,因父母先后去世,他被送回英国由叔叔抚养。

毛姆先后就读于坎特伯雷皇家公学和德国海德堡大学。孤寂凄清的童年生活和因身材矮小、严重口吃遭受歧视的学生时代,在毛姆的心灵上投下了痛苦的阴影,养成他孤僻、敏感、内向的性格,也对他的世界观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892年进入伦敦圣托马斯医学院学医。学医使他学会用解剖刀一样冷峻、犀利的目光来剖视人生和社会。他的**部小说《兰贝斯的莉莎》(1897),正是根据他从医实习期间的所见所闻写成的,从此弃医从文。

接下来的几年,毛姆写了若干部小说,但是没有一部能够“使泰晤士河起火”,遂转向戏剧创作,获得成功,成了红极一时的剧作家。代表剧作《弗雷德里克夫人》(1907),连续上演达一年之久。

在事业如日中天时他决定暂时中断戏剧创作,用两年时间潜心写作酝酿已久的小说《人性的枷锁》(1915)。1919年发表的《月亮与六便士》更加巩固了他作为小说家的地位。

为了收集素材,毛姆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因此不少作品有浓郁的异国情调。1920年毛姆到了中国,写了游记《在中国的屏风上》(1922),并以中国为背景写了一部长篇小说《面纱》(1925)。

两次世界大战的间隙期,是毛姆创作精力*旺盛的时期。代表作有刻画当时文坛上可笑可鄙的现象的《寻欢作乐》(1930)和充满异国情调的短篇集《叶之震颤》(1921)等。

第二次大战期间,毛姆到了美国。1944年发表长篇小说《刀锋》。此后,他回到早年定居的法国里维埃拉,直至1965年溘然长逝。

 

译者

陈逸轩,台湾高雄人,资深外国文学译者,接生过很多流离失所的文字,专长是成为陌生人。其代表译作包括《变色龙》《月亮与六便士》《青年狄更斯:伟大小说家的诞生》《二次性的建筑》《菲洛梅娜》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喔,这我不晓得。”我这样回答。

“好吧,听我说,你把事情赶快解决,咱们晚上就有乐子了。”

我迟疑了一下。

“你可曾想过,你妻子有多不快乐?”

“她会平复过来的。”

我无法形容他这样回答时有多麻木无情。我感到仓皇失措,但尽量不显露出来。我端出自己当牧师的亨利叔叔会用的语气,他每次要亲戚捐献助理牧师候选人协会时都会这样说。

“你不介意我老实跟你说吧?”

他微笑着摇头。

“她做了什么让你这样对待她?”

“没有。”

“你对她有什么怨言吗?”

“没有。”

“那么这样离开她岂不恶劣?你们都十七年的夫妻了,她也毫无毛病可挑。”

“确实很恶劣。”

我惊讶地瞟了他一眼。他对我说的每句话皆表示由衷赞同,这让我站不住脚。我的立场因此变得很复杂,更别说可笑了。我本来准备好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忠告、训诫和规劝齐发,必要的话甚至可以谩骂、愤怒且讥讽;但罪人毫不犹疑地坦承罪过时,“心灵导师”能怎么办?我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因为我自己总是习惯否认一切。

“然后呢?”思特里克兰德问。

我用嘴角试着装出轻蔑之意。

“既然你都承认了,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我想应该是没了。”

我觉得自己此行任务执行得并不漂亮。我真的恼火了。

“去你的,你不能抛弃女人,让她身无分文。”

“为什么不行?”

“她要怎样过活?”

“我已经养了她十七年,为何她就不该养活自己试试看?”

“她没办法的。”

“让她试试。”

当然我有许多可以回应这句话的答案。我或许可以提起女性的经济地位,男人缔结婚姻时立下的契约——不论是默认或明文规定的,还有其他许多因素,但我觉得真正有意义的仅有一点。

“你不再爱她了吗?”

“一点儿也不。”他这样回答。

对所有人来说这件事极其严肃,但他回答的方式厚颜无耻到欢快的地步,我必须咬着嘴唇才不会笑出来。我提醒自己,他的行为可恶至极。我努力让自己处于义愤填膺的状态。

“真该死,你得想想你的孩子。他们不曾伤害过你。被生下来也不是他们自己的意愿。你要是像这样抛弃一切,他们会流落街头。”

“他们已经养尊处优好几年,远超过大部分小孩子所拥有的一切。何况会有人照顾他们。说到这个,麦克安德鲁夫妇会支付他们的教育费。”

“可是你不喜欢他们吗?他们是很乖巧的小孩。你真的想说自己不想再和他们有任何关联?”

“他们还小的时候我的确喜欢他们,不过他们现在大了,我对他们没特别的感觉。”

“你好无情。”

“我敢说是这样。”

“你看起来一点儿都不觉得羞愧。”

“的确不。”

我改变方针。

“大家都会觉得你是个畜生。”

“随便他们。”

“知道别人厌恶鄙视你,你也没事?”

“没事。”

他简短的回答极其轻蔑,我的问题相形之下虽然再自然不过却感觉荒谬。我思索了一会儿。

“我不晓得人要怎样安心过日子,假如他心里明白别人对他的非难。你确定自己不会哪天开始担忧了起来?每个人多少都有点儿良心,迟早会找上门来的。假设你妻子死了,难道你不会悔恨当初?”

他没回答,我等着他开口应声。*后我还是自己来打破僵局。

“这你要怎么说呢?”

“我只想说你蠢到家了。”

“无论如何,你都可能被迫抚养妻小。我想他们可以寻求法律保护。”我有点儿不悦地回嘴。

“法律能从石头身上榨出血来吗?我没有钱,身上只剩一百英镑左右。”

我愈来愈摸不着头绪。他住的旅舍的确显示他的处境拮据。

“钱花光你打算怎么办?”

“再赚。”

他的态度十分冷静,眼神中保持着嘲讽的笑意,让我所说的一切相形之下都显得愚蠢。我安静了一会儿,思索接下来该说什么好。他倒是先开口了。

“艾美为什么不改嫁?她还算年轻,也不是没有姿色。我可以推荐她的确是优秀的妻子。她想跟我离婚的话,我不介意提供必要的理由。”

这下轮到我窃喜了。他很精明,这显然是他锁定的目标。他不晓得为了什么理由,隐瞒他和女子私奔的事实,他小心翼翼隐藏她的下落。我断然回答:

“你妻子说,不管你怎么做,她都不会跟你离婚。她已经铁了心。这条路你可以不必再想了。”

他惊讶地看着我,那神情**不是装出来的。他收起嘴边的笑意,很认真地说:

“可是朋友啊,我不在乎。不管离不离,我半点都不在乎。”

我笑了出来。“噢,拜托,你别以为我们都是笨蛋。我们恰巧就是知道你和别的女人私奔了。”

他愣了一下,接着蓦地放声大笑,笑声震耳欲聋,引得坐在附近的人回头侧目,有些也笑了起来。

“我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的。”

“可怜的艾美。”他咧嘴而笑。

然后他脸色变得鄙夷不屑。

“女人的头脑真可悲!爱。老是爱。她们以为男人离开,只可能是移情别恋。你觉得我这么做会是傻到因为一个女人吗?”

“你的意思是说,你并非为了别的女人而离开妻子?”

“当然不是。”

“你以人格担保?”

我不晓得自己怎会这样要求。我真是太过天真。

“我以人格担保。”

“那么,老天爷啊,你究竟为了什么离开她?”

“我想画画。”

我细细端详他良久。我不懂。我觉得他疯了。别忘了当时我很年轻,在我眼里他是中年男子。我只记得自己当时的讶异。

“可是你四十岁了。”

“正因如此我才认为是时候了。”

“你画过画吗?”

“我小时候很想当画家,但我父亲逼我从商,因为他说搞艺术没钱赚。我一年前开始尝试画。过去一年我晚上都去上课。”

“思特里克兰德夫人以为你去俱乐部打桥牌时,你都是去上课?”

“没错。”

“你为什么不告诉她?”

“我宁可保守秘密。”

“你会画了吗?”

“还不行。但我会成功的。所以我才来到这里。我在伦敦无法达成目标。在这里或许可以。”

“你觉得像你这样的年纪才开始,会有任何成就吗?大部分的人十八岁就开始画了。”

“我可以比十八岁时学得更快。”

“你凭什么觉得你有天分?”

他没马上回答,眼神驻留在路过的人群身上,但我并不觉得他真的在看他们。他的回答等于没回答。

“我就是得画。”

“你这岂不是冒着很大的风险?”

他注视着我,眼里闪着异光,我被他看得很不自在。

“你多大年纪了?二十三?”

我觉得他问这个岔题了。我去冒险那是很自然的事,但他早已青春不在,他是个有身份有地位的证券经纪人,家有贤妻和一双子女。对我来说再自然不过的道路,对他而言却荒诞不经。但我还想对他公道一些。

“当然奇迹有可能发生,你可能成为伟大的画家,不过你也得承认这只有百万分之一的机会。假如到头来你必须承认自己搞得一团糟,那就难看了。”

“我就是得画。”他又重复了一次。

“假如你顶多只能成为三流画家,你觉得因此放弃一切值得吗?毕竟对其他任何行业来说,你不特别杰出也没关系,你只要还过得去就能过得很舒适,不过艺术家就不一样了。”

“你这该死的蠢蛋。”他说。

“我不懂你为何这样说,除非把显而易见的道理说出来也算是蠢事。”

“我就跟你说了我得画。我也没办法克制自己。一个人掉进水里的时候,他游得好不好并不重要,他就是得游出来,不然就等着溺水。”

他的声音中带着真正的热情,我不由自主受到感动。我仿佛感受到一股激昂的力量在他体内挣扎:感觉就好像他不情愿地被某种十分强烈、压倒性的东西给控制住了。我没办法理解。他似乎被魔鬼附身,我觉得他随时都可能被撕成两半。然而他看起来正常极了。我眼睛好奇地盯着他看,他丝毫不以为意。他就穿着他那件旧的诺福克外套、头戴着单面绒的圆顶礼帽坐在那儿,真不晓得陌生人会怎样看他。他的裤子太过宽松,双手也不干净;而他那张脸,下巴上长满没刮的红色胡碴,小小的眼睛和张扬的大鼻子,看起来粗鲁鄙俗。他有张大嘴巴,嘴唇厚而肉感。不,我没办法帮他定位。

“你不会回到你妻子身边?”我终于这样说道。

“**不会。”

“她愿意忘记发生的一切从头开始。她甚至完全不会责怪你。”

“叫她去死吧。”

“你不在乎别人觉得你是无耻之徒?也不在乎她和你的孩子们得乞讨为生?”

“一点儿也不。”

我沉默了一会儿,酝酿开口说出下一句话的气势。我一个字一个字慢慢吐了出来。

“你是个不折不扣的无赖。”

“这下你已经一吐为快了,咱们去吃晚餐吧。”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孤独地行走,尽管身体互相依傍却并不在一起,即不了解别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


  她对自己的丈夫从来就没有什么感情,过去我认为她爱施特略夫,实际上只是男人的爱抚和生活的安适在女人身上引起的自然反应。大多数女人都把这种反应当做爱情了。这是一种对任何一个人都可能产生的被动的感情,正像藤蔓可以攀附在随便哪株树上一样。因为这种感情可以叫一个女孩子嫁给任何一个需要她的男人,相信日久天长便会对这个人产生爱情,所以世俗的见解便断定了它的力量。但是说到底,这种感情是什么呢?它只不过是对有保障的生活的满足,对拥有家资的骄傲,对有人需要自己沾沾自喜,和对建立起自己的家庭洋洋得意而已;女人们秉性善良、喜爱虚荣,因此便认为这种感情极富于精神价值。但是在冲动的热情前面,这种感情是毫无防卫能力的。


大多数女人都把这种反应当作爱情了。这是一种对任何一个人都可能产生的被动的感情,正象藤蔓可以攀附在随便哪株树上一样。因为这种感情可以叫一个女孩子嫁给任何一个需要她的男人,相信日久天长便会对这个人产生爱情,所以世俗的见解便断定了它的力量。但是说到底,这种感情是什么呢?它只不过是对有保障的生活的满足,对拥有家资的骄傲,对有人需要自己沾沾自喜,和对建立起自己的家庭洋洋得意而已;女人们禀性善良、喜爱虚荣,因此便认为这种感情极富于精神价值。但是在冲动的热情前面,这种感情是毫无防卫能力的。


要是一个女人爱上了你,除非连你的灵魂也叫她占有了,她是不会感到满足的。因为女人是软弱的,所以她们具有非常强烈的统治欲,不把你完全控制在手就不甘心。女人的心胸狭窄,对那些她理解不了的抽象东西非常反感。她们满脑子想的都是物质的东西,所以对于精神和理想非常妒忌。男人的灵魂在宇宙的最遥远的地方邀游,女人却想把它禁锢在家庭收支的账簿里。


虽然我们没有明确意识到,说不定我们还是非常重视别人看重不看重我们的意见、我们在别人身上是否有影响力的;如果我们对一个人的看法受到他的重视,我们就沾沾自喜,如果他对这种意见丝毫也不理会,我们就讨厌他。我想这就是自尊心中最厉害的创伤。


作品最能泄露一个人的真实思想和感情。在交际应酬中,一个人只让你看到他希望别人接受他的一些表面现象,你只能借助他无意中作出的一些小动作,借助不知不觉中掠过他脸上的一些表情对他作出正确的了解。有些时候,人们把一副假面装得逼真,时间久了,他们真会变成他们装扮的这样一个人了。但是在他写的书、画的画里面,他却毫无防范地把自己显露出来。如果他作势唬人,那只能暴露出他的空虚。他那些涂了油漆冒充铁板的木条还会看出来只不过是木条。假充具有独特的个性无法掩盖平凡庸俗的性格。对于一个目光敏锐的观察者,即使一个人信笔一挥的作品也完全可以泄露他灵魂深处的隐秘。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毛姆三大代表作之一,20世纪风靡全球;

马尔克斯、奥威尔、格雷勒姆·格林、奈保尔、伍尔芙、张爱玲、村上春树、王安忆、刘瑜、毛尖、董桥、冯唐、曹文轩等人一致推荐;

以高更生平为题材的经典之作,书中收录30幅高更的代表画作;

《送你一颗子弹》《民主的细节》作者刘瑜作序推荐;

陈逸轩译作,全新台译本,更优美更流畅的全彩印刷,精装典藏版。


前言

另一个高度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作家,代表作《民主的细节》)

你肯定有这样一个朋友吧:在银行工作,长得一般,业务凑合,有老婆孩子,勤勤恳恳养家糊口,不爱说话,但如果开口说话,说的话也多半无趣无味——总之形象非常白开水,在任何一个社交场合都是角落里不大起眼的人。事实上你肯定有不止一个这样的朋友,事实上你自己没准就是这样的人。

你能想象这个朋友突然有一天离家出走了吗?然后等你再听说他的消息时,据说他已经到了巴黎,正从头开始学画画,要做一个画家。

你很难想象,环顾我四周所有具有上述特征的朋友,我也不能。但是毛姆却写了这样一个人。他的名字叫查尔斯。在留下一张内容为“晚饭准备好了”的纸条之后,他离开了陪伴自己十七年的妻子和两个孩子,去了巴黎。那一年他四十岁,住在全巴黎*破旧的旅馆,身上只有一百块钱。

但,这并不是一个追梦人如何历经艰险实现辉煌的励志故事。如果是这样一个故事,这个男主角应该二十出头,英俊潇洒,在书中碰上一个有钱人的漂亮女儿,当然肯定也会碰上一个嫉妒他才华的小人,该小人势必要跟他争夺那位小姐,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男主角成为大亨,有情人也终成眷属。

《月亮与六便士》却不是这样一个故事。它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全世界都在追逐着梦想,查尔斯却在追逐他的噩运。好吧,这两件事其实没什么不同,被梦想俘虏的人就是在追逐自己的噩运。当然这里所说的梦想,是真的梦想,不是“爸爸妈妈说”、“老师说”、“电视报纸说”里被说出来的那个蓝图,不是蓝领白领之上的那个金领,不是猎人给麻雀设的圈套里的那点米粒。

查尔斯疾步如飞,如愿以偿地追上了他的噩运。五年之后,他在巴黎贫病交加,躺在小阁楼里奄奄一息,若不是朋友相救,几乎一命呜呼。后来,他沦落街头成了码头工人。又过了几年,他自我流放到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身患麻风病,双目失明,临死之前叫人把他的**之作付之一炬。十五年之内,这个伦敦的股票交易员风驰电掣,越过城市、越过文明、越过中产阶级、越过太平洋、越过人性,终于追上了命运这匹烈马。

“He lives at another level”。电影《今晚大事件》(Big Night)有这样一句台词,查尔斯让我想起这句台词。别人的人生是在不断做加法,他却在做减法。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所以查尔斯拒绝再做“丈夫”、“爸爸”、“朋友”、“同事”、“英国人”,他甩掉一个一个身份,如同脱去一层一层衣服,*后一抬脚,赤身裸体踏进内心召唤的冰窟窿里去。小说里的那个“我”问他:“难道你不爱你的孩子们吗?”他说:“我对他们没有特殊感情。”“我”再问他:“难道你连爱情都不需要吗?”他说:“爱情只会干扰我画画。”别人也许会同情他的穷困潦倒,他拿起画笔时,却觉得自己是一个君王。

这样的人当然可恶。他的眼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自私,没有责任心,不屑和“社会”发生任何关系。但他又很无辜,因为他的眼里岂止没有别人,甚至没有自己。他不是选择了梦想,而是被梦想击中。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如果说他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就是他比别人更服从宿命。梦想多么妖冶,多么锋利,人们在惊慌中四处逃窜,逃向功名,或者利禄,或者求功名利禄而不得的怨恨。但是查尔斯拒绝成为“人们”里面的那个“们”。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读完这本书,我的脑子定格在查尔斯的*后时光。一个太平洋孤岛的丛林深处,一间简陋土屋里,那位因麻风病而毁容的老人,坐在自己描画的满墙壁画中,聆听波涛汹涌的颜色——对,那时他已经失明,只能聆听颜色,金色是高音,黑色是低音,白色是微风,红色是尖叫。我承认,此情此景不能唤起我丝毫的怜悯,因为心中唯有敬畏——骇然与敬畏。我想这就是传说中的宁静。我想这就是传说中的胜利。虽不信神,但我想这就是那个人们应当在胸前划一个十字架说“阿门”的情景。


书籍介绍

作品采用第一人称的视角叙述。

“我”是一名作家,认识了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一家。这个家庭看上去美满幸福,但是思特里克兰德先生总是显得缺乏活力。不久之后思特里克兰德离开了家庭,去了巴黎,决心寻找自己的“艺术”。

“我”找到思特里克兰德,他决心挣扎出这种生活。思特里克兰德太太后来找到了谋生的技能,过得很好。五年之后“我”在巴黎见到了思特里克兰德,他过得穷困潦倒,但是依然沉浸在自己的梦想中,从未觉得后悔。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他的才能也渐渐得到认可。

后来思特里克兰德决定抛弃文明生活,来到了接近原始的南太平洋群岛的塔希提岛,与“我”偶然相逢。思特里克兰德娶了一名土著姑娘,并且生了三个孩子,度过了三年短暂的幸福时光。

后来孩子们死了,他也得了麻风病。最后在失明的时候在墙上完成了一幅力作。土著妻子埋葬了他,并且遵照他的遗愿,把他的遗作予以销毁。尽管“我”惋惜不已,但也在他的绘画中理解了他的追求。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8分

  • 人物塑造:6分

  • 主题深度:6分

  • 文字风格:6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4分

  • 思想传递:6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6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9分

  • 情感共鸣:5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7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7分

  • 使用便利性:9分

  • 书籍清晰度:4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6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内涵好书(190+)
  • 中评多(405+)
  • 值得下载(218+)
  • 内容齐全(263+)
  • 差评少(365+)
  • 无水印(609+)
  • 值得购买(589+)
  • 小说多(274+)

下载评价

  • 网友 康***溪: ( 2025-01-05 01:41:35 )

    强烈推荐!!!

  • 网友 国***舒: ( 2024-12-23 13:24:55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常***翠: ( 2025-01-07 22:40:40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通***蕊: ( 2025-01-17 21:08:34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石***烟: ( 2024-12-25 18:02:34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孙***美: ( 2025-01-18 05:31:03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扈***洁: ( 2024-12-20 06:59:54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焦***山: ( 2024-12-31 08:39:31 )

    不错。。。。。

  • 网友 田***珊: ( 2025-01-09 07:18:25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敖***菡: ( 2025-01-18 15:06:50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曾***玉: ( 2024-12-28 13:33:21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利***巧: ( 2025-01-13 21:51:12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索***宸: ( 2025-01-10 19:15:41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宓***莉: ( 2025-01-08 03:16:41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步***青: ( 2024-12-24 09:55:35 )

    。。。。。好

  • 网友 潘***丽: ( 2025-01-01 01:04:30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