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书斋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之维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19 17:56:04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之维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之维精美图片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之维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之维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229142995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7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30.4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19 17:56:04

寄语: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本书是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上佳读本


内容简介:

本书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系统布局着眼,研究这一进程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全书阐述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文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地位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文化现代化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人类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的关系、文化建设各个领域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建设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现代化的规律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发展战略等问题,是党的十九大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后研究文化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成果。


书籍目录:

目录

总序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之维

章 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释义文化/2

二、世界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6

三、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16

第二章  文化现代化与国家现代化的内在关系

一、国家现代化内在地包含着文化现代化/26

二、文化现代化是推动国家现代化的深层力量/32

三、文化现代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根本标准/38

第三章 文化现代化的主要内涵

一、文化现代化的概念/46

二、文化现代化的内容及衡量标准/50

三、文化现代化的进程、特征与动力/54

第四章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属性和文化自信

一、 坚定文化自信,根源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科学性/66

二、 坚定文化自信,取决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性/72

三、 坚定文化自信,体现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性/76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与实践

一、开辟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道路/84

二、彰显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国特色/89

三、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文化力量/97

四、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经验/105

第六章  文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

一、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112

二、 文化贯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体布局/117

三、文化建设是各个领域建设发展的重要基础/122

第七章  文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精神支撑

一、国家强盛的战略支撑/130

二、重塑世界文化格局的战略举措/141

三、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保障/147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文化现代化的根本标识

一、“新时代”是文化现代化的标志方位/156

二、“中国特色”是文化现代化的精神标识/159

三、“社会主义”是文化现代化的本质规定/168

第九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现代化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174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的现实挑战/182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路径选择/190

第十章 革命文化与文化现代化

一、革命文化在中国文化现代化中的价值作用/208

二、革命文化为中国文化现代化提供方法指导/212

三、弘扬革命文化传统助推中国文化现代化实现/217

第十一章  人类文化优秀成果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

一、 人类文化优秀成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的重要思想资源/224

二、 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是人类优秀文化宝库的成果/230

三、 借鉴人类文化优秀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235

第十二章  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文化现代化

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240

二、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248

三、积极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255

第十三章  发扬伟大民族精神与文化现代化

一、 民族精神方面的发展进步是文化现代化的重要内容/266

二、 新时代伟大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的内核所在/270

三、以新时代伟大民族精神助力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275

第十四章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现代化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现代化的灵魂/280

二、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现代化的基础工程/286

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现代化的重要途径/293

第十五章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文化现代化

一、文化现代化趋势下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特征/304

二、文化现代化背景下思想道德建设的发展趋势/311

三、文化现代化进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转型难点/318

第十六章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与文化现代化

一、社会主义文艺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324

二、社会主义文艺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现代化的繁荣/328

三、社会主义文艺发展应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334

第十七章  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现代化

一、推动文化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340

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348

三、努力实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354

第十八章 新媒体发展与文化现代化

一、文化现代化趋势下新媒体的基本特征/362

二、文化现代化背景下新媒体的发展趋势/366

三、文化现代化进程中新媒体的舆论引导力/373

第十九章  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现代化

一、文化体制改革在中国文化现代化中的价值作用/382

二、在中国文化现代化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动力分析/387

三、在中国文化现代化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393

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助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实现/400

第二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现代化的重要规律

一、以党的领导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现代化/406

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中推进文化建设/409

三、建设具有时代性和世界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412

四、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415

五、积极推进文化创新和文化繁荣兴盛/419

第二十一章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发展战略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文化强国建设/424

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强国建设/430

三、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的文化强国建设/436

结语/443

后记/452


作者介绍:

颜晓峰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原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研究员,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兼社会主义现代化研究会会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总序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之维

颜晓峰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建设现代化国家历史进程的一次伟大飞跃。现代化是全方位、多领域、各层次的变革和跃升,文化是社会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全面现代化是包括文化在内的各个领域的现代化。现代化不仅是技术方式和生产方式的自然演进过程,也需要思想引领、精神激励、文化支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灵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要有文化作为基础和保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化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之维,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

 

文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领域

 

文化是经济、政治、社会等的反映,同时又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构成部分。随着社会形态的演变,文化在社会发展进步中的作用明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分量越来越重。随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加深,党的文化自觉达到新的高度,文化建设规模扩张、力度加大。

从“四个现代化”到全面现代化。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努力探索。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中就提出了促进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建立巩固的现代化国防。1954年召开的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目标。1964年召开的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进一步提出,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在80年代伊始开宗明义:“我们从八十年代的年开始,就必须一天也不耽误,专心致志地、聚精会神地搞四个现代化建设。”[1]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以贯之地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长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增加了治理之维。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教育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等等。可以看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领域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拓展和深化的过程。

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看文化建设。“五位一体”构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领域,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构成了全面发展、相互支撑的系统格局。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到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从提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提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等,都反映了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文化是与其他领域同等重要的领域,文化建设始终是不可或缺的内容。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文化的血脉贯通,没有精神的力量支撑,就不能成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然要求将文化建设的现代化纳入其中,使文化成为现代化的精神基因。

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党的十八大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增强文化自信,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就从“三个自信”拓展为“四个自信”,提升了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中的独特地位。道路自信是以道路中蕴含的文化自信为基础的,理论自信是以对科学理论真理力量的文化信念为底蕴的,制度自信是以对建立制度的文化理念的自信为前提的。所以,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与“四个自信”相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结构,从道路、理论、制度“三位一体”拓展为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位一体”。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包括文化现代化。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将国家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作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目标。这就表明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文化建设密不可分,没有文化建设的现代化,就没有全面的现代化。文化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范畴,是指在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文化这种社会形式,也经历了一个自我更新、自我完善,适应现代化、跟随现代化、引领现代化,从而实现文化现代化的过程。文化现代化还是一个政治范畴,不同的社会形态有不同性质的文化现代化,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内涵的文化现代化。现代化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现代化的高级阶段和高级形态。社会主义现代化包括各个领域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可以说,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等,都是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的标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精神支撑

 

现代化不仅是技术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迁的过程,而且是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交往方式转变的过程。从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看,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不仅需要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的提高,而且需要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的提高。文化是社会形态的鲜明特征和显著标识,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精神之维和思想之魂。

文化高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旗帜。九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同时也是建设与党的性质和宗旨相一致,与中国发展进步潮流相一致的先进文化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和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文化,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由此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旗帜。新民主主义文化犹如大海中的灯塔,对于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于党领导的革命和战争事业,起到了强大的引领和激励作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和人民创立了社会主义文化,这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为灵魂,以社会主义道德为准则,以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为己任的新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对于增强社会主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塑造人民新的素质,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实现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的思想旗帜。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和人民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就、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伟大飞跃的思想旗帜。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在中华民族迎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样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旗帜。

文化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精神动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场新的伟大社会革命。要将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到底,必须要有文化的支持。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1],同时要求全党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这就表明,新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但如果思想不解放,思想僵化,一切从本本出发,社会主义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可以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和思想解放运动,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发动和精神呼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40年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包括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出现的困难与挑战,同时要求以伟大精神赢得伟大斗争。习近平主席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强调的伟大民族精神,实质上就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精神动力。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强大精神动力。

文化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标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我国的现代化被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根本特征,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此构成我国现代化的价值准则。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等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规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性质,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前进方向,指明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价值导向。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深层次要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价值观念转变为价值实践,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成。

文化厚植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智力基础。文化建设包括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教育强国,建设学习型社会,提高国民素质等。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以全民族的精神文明大大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素养大大增强为条件的。经济落后建不成现代化,文化落后同样建不成现代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科技竞争的基础是人才竞争,人才竞争的基础是教育竞争。没有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教育现代化,表明了全面现代化,教育要先行,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才队伍和智力资源,建好基础工程。新时代文化建设,既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也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办好继续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文化建设现代化的根本标识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不断丰富拓展,从道路、理论、制度到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根本文化成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之相适应,符合其需要的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所说的文化现代化或现代化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相比,既有着共同的内涵标准和文明形式,也有着独特的本质、特色和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结晶,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精神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着明显的政治属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的思想形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表明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的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着明显的现代属性,顺应历史潮流,走在时代前列,反映人民心声,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个国家和民族可以生产和使用同样同质的科技产品,但不能接受同一种文化或信奉同一种宗教,文化有其独特内涵和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文化建设现代化的本质内容。从历史脉络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历史文化、当代文化、未来文化于一体,源远流长、根深叶茂,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从指导思想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精神,注入了时代内涵。从发展维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文化内在地与现代化相契合,不仅不排斥而且是向往新世界新社会的;这一文化自觉地与世界相连接,不仅不封闭而且是开放包容的;这一文化前瞻地与未来相一致,不仅不停滞而且是构想创造美好愿景的。从基本属性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民族的文化保持了现代化的文化之根,科学的文化保证了现代化的文化之魂,大众的文化彰显了现代化的文化之本。从动力机制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一转化和发展,既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也包括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不停滞在同一个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与实践同行,与时代同步,与现代化同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牢固根基和有机构成,以其深厚的思想底蕴和长久的历史积淀,滋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仍然是宝贵的思想富矿和有益的精神源泉。

革命文化赋予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红色基因。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实践中,形成了包含“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革命理想主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革命英雄主义、“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乐观主义、官兵一致的革命民主主义,“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纪律观念,热爱人民、依靠人民的群众路线等内容的革命文化。革命文化上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于中国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革命性,下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形成发展的重要环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社会主义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仍然在进行新的伟大社会革命,仍然需要保持和弘扬革命精神,仍然需要革命文化的营养。革命文化所蕴含的红色基因,并不仅仅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并不仅仅是革命战争年代的精神旗帜,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精神财富。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的长期实践中,在传承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反映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新型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内容和时代标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部分,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高度契合、高度统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表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是什么样的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为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重庆出版集团秉承高度的政治意识和文化意识,在党的十九大之后组织编写出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丛书”,从不同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行深入解读。此套丛书乃出版界该领域传播之先行,为理论界该领域研究之硕果,谨以此文为丛书总序。

 

 

三、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中国文化起源甚早,发展过程却不是一帆风顺的,时常面临边疆民族的侵扰和威胁,同时也受到来自异域文化的挑战,但仍得以传承下来。中国历史上虽数度出现边疆民族入主中原的情况,但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碰撞结果都是游牧文明在学习农耕文明的过程中融合进了农耕文明。北魏、辽、金、元和清等政权都在政局稳定后加快学习中原文化,向农耕文明靠拢。除了游牧文明的碰撞与融合,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也有过碰撞冲突。中国文化史上早期出现的如佛教的传入,后期的西学东渐、资产阶级思想的广泛传播,终都实现了外来文化的中国化及文化的重新整合,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文化的开放能力和吸收能力。

 

(一)中国古代文化

 

1. 萌芽时期: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在进入文明阶段前,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北京周口店的北京人和湖北郧县人等遗址的发现证明中国是人类发源的重要地区,也向世人证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源于中华大地。这一时期原始艺术开始萌芽,原始宗教开始产生。

从金石并用时代到铁器时代,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农业方面从锄耕变为犁耕,从使用木犁或石犁到使用金属犁,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农业开始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并逐渐形成了具有东方特色的农耕文明。这对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走向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农业和畜牧业分工后,出现了纺织、制陶和酿酒等活动,同时由于金属冶炼的出现和发展,推动了手工业的出现。手工业使人类在生产工具的制造上获得了重大进步,从而推动了我国向文明时期的转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交换范围的扩大,私有制日益发展和巩固,开始出现炎黄、东夷和苗蛮三大主要部落,形成初的以华夏族为核心的国家雏形。

2. 初具规模时期:夏商周时期

这是我国的奴隶社会时期,这一时期初创的文化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夏王朝是我国历史上个奴隶制国家,标志着我国历史进入了文明时代,国家开始有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制定了刑法。商朝康丁以后,嫡长子继承制逐步确立。国家机构不断完善和加强,统治地区逐渐扩大,周朝实行井田制和分封制。这一时期确立的政治制度和统治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朝是青铜器发展的高峰时期,制作技艺高超,生产技术发达,作坊规模巨大,因此商朝也被称为“青铜时代”。这一时期青铜器多被用作礼器和战争,在生产上也有所应用。西周青铜器的数量远超商代,工匠已经掌握了锻打和铸接铜与铁的技术。青铜器的发展艺术颇具特色,造型与纹饰表明其雕塑造型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青铜冶炼技术和青铜制造工艺的高度发展是生产力发展和生产技术进步的反映和表现。

原始社会晚期各地遗址中普遍发现记事性质的刻画符号。现在根据商朝已有较成熟的甲骨文字和金文来推测,夏代可能已有文字和文献记载。商代的文字有陶文、玉石文、金文和甲骨文,以晚商的甲骨文为丰富。西周流传下来的青铜器铭文,与商代基本相同。由于西周时期出土的器物较多,铭文篇幅也较长,所以成为金文的主要部分。这一时期的文字为汉字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此时期的敬天保民思想的形成,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萌芽,对后世哲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周代为了维系周王室的万世一家、世卿世禄制和政权的稳定,非常重视贵族子弟教育,从小开始就开始教以六艺,即礼、乐、射、御、书和数在内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周代的礼乐制度对后世的中华文明有重要影响。

3. 框架形成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也是中国文化的形成期,诸子百家的出现标志封建文化框架的形成。

周平王东迁后,诸侯国的争霸战争持续了几个世纪,当时的文化却出现了一次大繁荣。各个学派著书立说,争鸣学术,议论政治,此即为著名的百家争鸣,这一时期形成的各种学术思想成为以后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源头。社会上形成的众多学派,观点各异。如道家主观唯心论与相对论相结合的思想。儒家“反映了中国人关于世界的基本上积极而现实的观点”[1]:孔子提出推崇周礼,提倡“克己复礼为仁”;孟子主张“仁政”“性善说”“民贵君轻”;荀子主张“礼治”与“法治”结合。儒家思想初步形成后被历代的统治者和儒家学者不断改造,成为为封建统治服务的正统思想,它所主张的“和”,提倡的中庸思想,对东亚文化圈的诸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墨家提出“节用”“兼爱”“尚贤”和“非公”观点,韩非子的法家思想等。

春秋以来,自孔子首开私人讲学之风,学在官府的教育局面被打破。孔子所整理修订的《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经”影响了中国知识分子达数千年之久,孔子提倡的“有教无类”教育思想,推广私人讲学的教学模式,为战国社会的变革奠定了人才基础,也为后来的封建社会输送了大批人才,这些人构成了中国文化发展的主力军,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4. 稳定充实时期:秦汉

秦朝和汉朝所采取的政治制度成为封建政权组织和统治机构的范本,实行的文化政策对后世更是影响深远。

秦朝首次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皇帝之下,设置了一整套官僚系统,制定了一部比较完善的封建法典《秦律》,推广郡县制到全国,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等。汉朝基本沿袭了秦朝的制度,汉族在这一时期正式形成。秦始皇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汉武帝时期正式确定下来,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延续两千多年的主要制度文化。

秦始皇在文化上采取了偏激措施,“焚书坑儒”虽然在短时期内维护了统治,但这些措施却对我国文化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用改造后的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自此,以孔孟开创的儒学成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统治者的首要选择,并且影响到文化的各个方面。儒家思想所派生的伦理规范也得以深入人心,以至成为中国文化的主体精神。

5. 巩固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时期

这一时期的文化在秦汉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确立了中国文化的恢宏气势。

东汉后期政局动荡,儒学失去了政治依靠,儒学本身也变得日趋僵化枯燥且缺乏群众基础,加上佛教的广泛传播和道教的迅速发展,使儒学在文化上的主导地位开始动摇,玄学遂成为独领风骚的一种意识形态。

隋唐时期,随着民族的进一步融合和对外交往的频繁,中国文化的博纳和开放精神在这一时期正式形成。隋炀帝杨广“始建进士科”,促成了科举制度的形成。唐代的科举分常举和制举,武周时开创武举,北宋实行试卷的“糊名制”,这些举措都完善和发展了科举制,对中国此后的统治秩序、教育方式和文化内涵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层次影响。宋朝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加剧,佛道两教对儒学不断渗透,儒学遂不断趋向哲学化,并越出了仅仅研究儒家经典的框框,成为包括经学、史学、文学和哲学等在内的一门新学问,即宋学。宋学各家此消彼长,理学在与各家的竞争中胜出。理学使儒学重新确立了正统地位,成为此后影响中国文化甚久的力量。此时期的佛教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中国的特点和人民的信仰习惯,自传入之后就不断改变和调整,在充实着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佛教自身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6. 成熟固封期:元明到鸦片战争前的清朝

元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大一统时期,其中明清是我国封建专制制度发展的盛极而衰的阶段,这一时期形成的文化特征为后来中国文化的被迫转型埋下了伏笔。

中国封建专制在明清时期达到了,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创立五军都督府和卫所制度,颁布《大明律》,从各方面巩固了专制制度,加强了皇权。清朝削弱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雍正时设立军机处,进一步加强了君主的专制权力,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

由于官方对文化控制力度的加强,统治者出于加强思想控制的考虑,进行了大规模的修书。这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对文化起了破坏作用,如明朝永乐年间修《永乐大典》,清代乾隆时期的《四库全书》等。清朝时还通过“文字狱”等措施加强对思想的控制。统治者对持不同观点的知识分子大肆镇压,造成文化上的恐怖,阻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国文化开始进入一个衰退期。

明朝时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和中国自然科学的进步,中国文化面临新的转折。清朝时西方医学、历法和数学等先进的自然科学开始有限度地传入中国一部分开明知识分子中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封建制度的没落、国内民众的反抗和“西学东渐”所造成的统治者的恐慌,明清以后中国文化开始走向一条封闭的道路,尤其是清朝中后期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文化失去了一次良好的转型机遇。

 

(二)中国近代文化

 

从鸦片战争后到五四运动,这是中国近代史,从属于这个阶段的文化即中国近代文化。列强强力打开中国国门之后,中国文化发生了巨变,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进入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鸦片战争的失败使统治阶层中以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的部分有识之士意识到清朝的落后,逐渐从盲目自大变为有选择性地向西方学习。他们主张“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以实行改革,从而实现强国御侮。他们的思想和主张,代表了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新思潮。他们对西方的认识还停留在“坚船利炮”为代表的器物和表面层次上,而不是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但向西方学习的观点有力地反击了中国的保守势力,在文化方面开创了新的社会风气,为中国文化的转型提供了契机。19世纪60年代,以奕、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始大规模地从西方引进近代科学技术,创建洋务企业,派遣包括留美幼童在内的留学生留洋,加强军队力量,以图达到求强和求富的目标,试图在民族危亡时刻挽救清朝统治危机。此后出现了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的早期维新派,他们提倡重商主义,要求实行西方的君主立宪政体以代替中国当时的君主专制政体,他们的思想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比地主阶级开明派和洋务派有了进步。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以救国图存为目标,进行了戊戌变法,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却在政治变革和思想文化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此,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统治地位在西学冲击下发生了动摇,维新运动在文化发展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

1905年,清政府废除在中国实行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推广新式学堂,教育不再从属于科举,这为教育的独立和教育的社会化、普及化创造了条件。创办报纸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文化开始朝着大众化的方向发展。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在文化方面颁布了一系列政策,从根本上消除了儒学在教育上的统治地位,以法律形式确立了资产阶级新文化的主导地位。1915年爆发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这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和封建旧文化的一次直接碰撞,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破除了封建教条思想对人们的束缚,推动了国人尤其是知识青年的思想解放,但这时没有理性地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犯了全盘否定的错误。

 

(三)中国现代文化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至今是为中国现代史,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就因其广泛的群众基础、与中国国情的相适应等原因而得以广泛传播,经过与其他形式的主义的斗争,成为影响中国社会的思潮,在今天仍然居于重要的指导地位。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以科学的理论分析后,我们知道中国文化是保守性与开放性并存的。一方面,春秋时期各家文化相互竞争和相互影响,为中国文化开放性的一面奠定了基础。秦汉时期形成了大一统文化,丝绸之路等交通方式改善了中外的交往条件,外来文化不断对中国文化进行冲击,唐宋时期边疆民族的文化对中国主体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元明清时外来文化则以各种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冲击,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终还是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了,没有出现文化断层的局面,它都战胜了各种挑战和挫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内涵和特征,这是中国文化的保守性。另一方面,中国文化的发展经历了由初兴到形成再到转型的转变,也构成了中国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独立产生于本土,在以原生的农耕文化为主体的同时,与周边游牧文化相互影响,对外来文化或主动或被动地进行变革。当中国文化面临大的挑战和考验时,如佛教和道教对它统治地位的冲击,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高势位”撞击,中国文化都能够对外来文化表现出良好的开放性。

因此,随着各国竞争的日趋激烈和文化环境面临新的考验,以及文化作为软实力在国家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地位,我们要以新的思维寻求文化发展的途径。中国文化能够保留到今天,证明了中国文化是适应中国,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文化,这与它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性有着很大的关系,同时也与它为了适应新的环境而具有的扬弃性有着重要关系。因此,我们对待中国文化的态度既要反对全盘西化,也要反对原封照搬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我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封建性质的文化,我们必须仔细加以甄别,从而实现精华的弘扬和集成。在新时代,我们要坚持立足当下又继承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立足本国又充分消化吸收其他国家优秀文化成果,实现中国文化的发展,促进全球化时代多样文化的共存和共同发展。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系统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理论支持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丛书”,作为一套开放式的研究丛书,围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点理论和实践问题,分专题分批次,组织力量、研究撰写,由点而面、展开推进,传播成果、交流思想,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的著作出版重要平台,力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做出理论贡献。

随着社会形态的演变,文化在社会发展进步中的作用明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分量越来越重。《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之维》一书全面阐述了文化发展的历程(古代文化、近代文化和现代文化)、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文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地位作用等问题,内容丰富而有系统,使读者清晰了解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增强文化自信,是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的作品。


媒体评论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3分

  • 人物塑造:3分

  • 主题深度:4分

  • 文字风格:5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7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4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7分

  • 新颖与独特:4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8分

  • 沉浸感:9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7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 是否包含广告:4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7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全格式(599+)
  • 一星好评(255+)
  • 小说多(103+)
  • 书籍多(352+)
  • 超值(416+)
  • 愉快的找书体验(421+)
  • 三星好评(624+)
  • 下载速度快(674+)
  • 已买(329+)
  • 体验差(632+)
  • 体验满分(398+)
  • 排版满分(172+)

下载评价

  • 网友 寿***芳: ( 2024-12-27 19:50:34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菱***兰: ( 2024-12-23 14:54:16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焦***山: ( 2025-01-03 14:52:49 )

    不错。。。。。

  • 网友 濮***彤: ( 2025-01-15 05:15:57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曹***雯: ( 2024-12-23 16:10:08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方***旋: ( 2025-01-03 10:39:43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冉***兮: ( 2024-12-27 12:47:00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习***蓉: ( 2025-01-15 08:46:52 )

    品相完美

  • 网友 詹***萍: ( 2024-12-25 12:41:48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晏***媛: ( 2025-01-14 13:32:46 )

    够人性化!

  • 网友 后***之: ( 2025-01-05 21:15:03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