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头不到岸 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 杨国强著 重现晚清末期至民国初年时代的思想政治与社会 中国近现代史书籍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两头不到岸 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 杨国强著 重现晚清末期至民国初年时代的思想政治与社会 中国近现代史书籍精美图片

两头不到岸 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 杨国强著 重现晚清末期至民国初年时代的思想政治与社会 中国近现代史书籍电子书下载地址

》两头不到岸 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 杨国强著 重现晚清末期至民国初年时代的思想政治与社会 中国近现代史书籍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两头不到岸 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 杨国强著 重现晚清末期至民国初年时代的思想政治与社会 中国近现代史书籍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108074584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10
  • 页数:721
  • 价格:108.8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精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19 17:56:25

寄语:

新华书店正版,关注店铺成为会员可享店铺专属优惠,团购客户请咨询在线客服!


内容简介:

《两头不到岸: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由杨国强著


书籍目录:

自序

一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从守旧的一边倒到开新的一边倒1/二 “尽去旧法”与一个没有本体与本位的中国8/三 扶摇飘荡的过渡时代14

第一编 科举停置与后科举时代的知识人

第一章 天下有事功名多途和晚清科举人仕的逼仄3

一 内忧外患交迫和晚清的保举捐纳3/二 正途和异途:由各分一路到漫漶莫辨14/三 异途淹没正途和科举人仕的逼仄26

第二章 千年历史的一朝终结:科举造就士人和士议倾覆科举39

一 科举制度的内在偏失及其延续千年的历史理由39/二 变法与科举58/三 “世局原随士议迁”:人才出自学堂和学堂推倒科举74

第三章 学堂与社会之间:晚清末期的兴学和毁学94

一 诏旨兴办学堂与民间社会的罗掘俱尽94/二 兴学与毁学102/三 公平的失落:学堂与贫富之界的衍化和固化105/四 阻隔深重:学堂中人与大众之间的俯视和嫉视111

……

第二编 科举停置与后科举时代的政治和文化

第三编 清末筹备立宪和民初的共和困局

第四编 新文化运动中的个人主义

附录

蔡元培的文化品格和民初中国的新文化

后记


作者介绍:

杨国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史,尤其侧重于晚清知识分子与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史的研究。

代表作品有《晚清的士人与世相》《义理与事功之间的徊徨》《脉延的人文》《衰世与西法:晚清中国的旧邦新命和社会脱榫》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海宁徐楚院学博善迁,乡荐后困于公交车,家徒壁立,以命之学游历江湖三十余年。尝富吾里北宫,每为人论一命,无贵皆取百钱,题一诗简端云:“若肯妄为些子事,何须更泛孝廉船儿童莫向先生笑,强似人间造孽钱。”后官天台教谕,卒于任。


由晚清开始的这个过程在民国的一路延伸,既实现于一个一个变革之中,又直接地而且最终地倾翻和湮灭了一个一个变革。而后是“断潢”和“绝港”之间举目四顾的一眼望不到尽头,以及身在此中,扼腕以哀国运的感慨唏嘘。与梁启超的这段话相隔九年,又有孙中山统论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的起落跌扑,而夹叙夹议之间发抒的同样是一派感慨唏嘘:

中国的革命有了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只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像这样看来,中国革命十三年,一直到今天,只得到一个空名。所以中国十三年的革命完全是失败,就是到今天也还是失败。

革命造就了民国,然则以“中国十三年的革命”为“完全失败”,陈说的也是十三年来的民国始终在两头不到岸之中。生当清末民初之间而际会风云,梁启超是一个与风云相件伴的人,孙中山也是个与风云相伴的人。他们的话都说明,20世纪初年的中国人是在两头不到岸中走向共和的,迨共和一经由理想转变为事实,则共和自身便不能不成为这个过程里的一部分,并因之而四面局蹐、在跋前踬后中失掉了相,最终异化为“一个空名”。于是追述民初的共和,便常常要深作翻掘而溯其由来,走人那一段两头不到岸的历史之中。


以其性质而言,这些民变同归一类,皆属自发而起;论其地域之布列,又是南北东西一时俱起。自发说明了主动性和直接性,俱起说明了广泛性和普遍性。因此,其一时一地的聚众而争虽然此起彼落,实际形成的却已是一种总体上的大规模和大震荡。当日《东方杂志》曾以“毁学果竟成为风气耶”立题目,四顾天下说:“自无锡毁学之事起,四川、江西,旋亦有毁学之事。今则广东毁学之事又见矣”,〔6)指述的正是这种汇集的规模和远播的震荡。学堂推倒了科举,但取代了科举的学堂在中国的产生和形成,自始即已把发端于“作育人才”的事业实际地转化为“吾民长负”之苦累了。因此,作为一个真实的历史过程,这种自上而下地推行兴学,同时又在以其触发的社会矛盾,自下而上地打破了先期预设于这个过程之中的那一套道理和构想,而后是当日的兴学声势浩大,而意愿与结果之间全然不相对称。


在社会自下而上的有序流动停歇之后,底层小农为困苦所逼而化为兵匪,从而由四民之内移到了四民之外,就这个过程中的一种身份变为另一种身份而言,其实同样是在作社会流动。昔日自下而上的有序流动曾成为下情上达的路径,与之相对照,这种不在官家臂力所及范围之内的横向社会流动,则既是无序的,又是发生于政府之外,并与政府相格相抗为当然的。因此从自下而上的有序社会流动变为一路横移的无序社会流动,其起于自发、盲目而走向横决和“强暴”的生生不息,既已一时俱见于南北东西的民间社会,而实际反映的,则正是那个时候上下隔绝之间的一种各自一逞的民意表达。各自一逞并不能算是自觉的表达,但却以真实的表达和事实的表达,既反照了民间之“冤苦莫诉,较之前清末季”的“万万有加”,又说明了持有国家权力的政府因其没有了流动的开放,已成了一种没有社会基础的政府。

在农村之外,同一个时间里聚合于城市之中的新知识人、报章杂志、社团组合、思想潮流、社会运动,以及舆论滔滔、横议杂出,也在上下隔绝之间表达其心目中的是非善恶,与执政的当道一方立异。这些都是历史中国所未曾有过的社会力量,以此为主干,城市成了政治批判和社会批判的中心和重地。作为对比,农村没有新的社会力量,因此“良好之农民,化而为强暴之兵匪”,就其多数而言,虽是身在这一段历史变迁的因果之中而不由自主,但其沿自发、言目人于“鱼肉乡民、扰乱社会”,则是已身受这个世界之困苦的同时,又在为这个世界再造困苦。


与同时舆论的集矢于武人相比,他们的通电对军阀和内战的掊击所表达的痛恶,在程度上应当是等量的。然而在同时的舆论里,他自身又都因以兵对兵的“干戈相寻”而被指为军阀,并都被置于保诋痛诟之列。而后是作为个体的“热泪时挥”和“省愆于往日”,便与作为拥兵者的“萃久练之兵,为相煎之用”共存于一人一身,构成了一种深刻而明显的矛盾。若以相近的时间里江苏督军齐燮元通电主张“军人不得与议,预杜干政之渐”;江西督军陈光远通电引“非废督不足以铲除内乱,非裁兵不足以整理财源”以陈述“人民心理所欲言”为实例,又具见身在这种矛盾之中的军阀实不止乎一人二人。由此显示的,是作恶的军阀本非全然不知善恶之分,以及作恶的军阀也常常徊徨于善恶之分。因此,这种矛盾的存在,正说明民初中国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的“以不义之徒,执杀人之器”,不是单单用人性之恶和品类之贱便能够说尽其间之因果的。而用依样画葫芦为比方,以刻画十多年里南北军阀的此起彼落。和此起彼落中的后车之轨辙同手前车,则其前后之间的“竟无他种画法”,又说明军阀虽各操“杀伐驱除之柄”,其自身却都产出于同一个历史过程,并始终只能存在手这个历史过程之中和归属于这个过程之中。所以,不同的军阀用同一种画法画葫芦,反照的正是同一个过程一经形成,便成了既定的社会状态和人力之外的社会状态。辛亥以来的十五年里,军阀成了共和的反面,但以“竞无他种画法”为观照,显然是穿过一个一个盛衰无常地兴灭于乱世之中的军阀,共和所面对的其实是这个产出了“武人世界”,并使之得以不断复制和延续的历史过程。这是一个混沌杂乱的过程,但又真实地制宰了民国的开端。复制、延续和混沌杂乱的背后则都是因果推衍因果。


当武力正在恢张之日,以这些话观照世相,则武力所表达的,其实是形成和累积于晚清中国社会变迁中的离心力。这种离心力以其一时勃发助成了革命,并因此而获得了一种与革命同源的外观。但就本性而言,离心力因自发而无定,因无定而盲目,其起端和结果都在革命之外。所以,在辛亥年造成的土崩瓦解四面蔓延之际,革命以共和之宗旨,曾经为没有了“向力”的中国提供了一种向心力,于是而有民国之取代帝制。然而作为一种自彼邦引入的学理,共和所成就的向心力又只能是一种观念上的向心力,从而常常是一种见之于文电和论说之中的向心力。与这种以观念为主体和表现方式的向心力相对比,则是养成于晚清,而且盛涨已久的地方主义和同样养成于晚清,而且正在卷入政治的军队因天下鼎革而一时俱起,并在革命之后合流于土崩瓦解之中,使累积于历史过程中的离心力喷薄而出。而后是在向心力“不足以相维”的时代里,这种根脉虬结于中国社会变迁之中的离心力,便以其更直接和更广泛的影响力与牵动力,实际地主导了民初中国的历史过程。

谭延闿从文人演变为武人的不由自主,正典型地说明身当其时的绅界中人、军界中人、党人、学人其实都在这种因自发而无定,因无定而盲目之中,一面为天下造动荡,一面又为动荡所摆布,承前接后遂“竟无他种画法”。而共和面对这个由离心力主导的历史的过程,实际上便是不能不面对一个因四分五裂而无从共和的中国。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秦汉以来的二千年历史中国在西法的冲击下新旧蝉蜕,失其本相。但西方人的办法没有解决中国人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却又为中国人带来了更多的问题。所以,由变法开始的过渡时代,实际上成了最亢激的时代、最不安定的时代、最茫无端绪的时代和最趑趄徊徨的时代。

——杨国强

--

近代史家杨国强教授最新力作。他以隽永的文笔带领读者走入20世纪初年的历史场景,重现晚清末期至民国初年这一过渡时代的思想、政治与社会:数千年来的历史中国在层层分解中走向支离破碎;时人以变应变、各自恢张的新法和西法在现实中国却一败涂地。这期间,科举停置、变法立宪、辛亥鼎革及新文化运动等重大议题次第登场,以前所未有的广泛程度造就了一种“速成的现代化”。作者透过这一段历史的矛盾、错杂、人物之多变和世事的纷乱,寻究这种激变、剧变挟前所未有的烈度和深度造成断裂、脱节、摧折乃至四分五裂的由来、内涵和结果。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3分

  • 人物塑造:6分

  • 主题深度:4分

  • 文字风格:8分

  • 语言运用:4分

  • 文笔流畅:5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3分

  • 实用性:6分

  • 章节划分:4分

  • 结构布局:9分

  • 新颖与独特:8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4分

  • 沉浸感:9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9分

  • 书籍清晰度:5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7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一般般(305+)
  • 全格式(300+)
  • 速度快(480+)
  • 格式多(455+)
  • 字体合适(612+)
  • 好评多(262+)
  • 差评(99+)
  • 方便(272+)
  • 体验差(260+)
  • 无缺页(475+)
  • 实惠(152+)
  • 书籍多(433+)
  • 少量广告(98+)

下载评价

  • 网友 邱***洋: ( 2024-12-29 21:04:31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寿***芳: ( 2025-01-07 13:47:37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訾***雰: ( 2025-01-10 04:39:53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冷***洁: ( 2024-12-21 22:13:35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孔***旋: ( 2024-12-21 05:24:49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利***巧: ( 2024-12-20 18:31:23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谢***灵: ( 2025-01-17 18:24:30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林***艳: ( 2024-12-28 12:54:25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晏***媛: ( 2025-01-18 05:48:11 )

    够人性化!

  • 网友 石***致: ( 2024-12-20 10:17:40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温***欣: ( 2025-01-18 21:00:52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濮***彤: ( 2024-12-20 13:32:00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冯***卉: ( 2025-01-17 06:29:40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曹***雯: ( 2025-01-01 09:17:19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焦***山: ( 2024-12-24 16:05:36 )

    不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