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珍稀讲义(插图珍藏版)(中国文学史+中国通史+中国学术文化九讲,凝聚“一代通儒”钱穆学术思想精粹!)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钱穆珍稀讲义(插图珍藏版)(中国文学史+中国通史+中国学术文化九讲,凝聚“一代通儒”钱穆学术思想精粹!)精美图片
》钱穆珍稀讲义(插图珍藏版)(中国文学史+中国通史+中国学术文化九讲,凝聚“一代通儒”钱穆学术思想精粹!)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钱穆珍稀讲义(插图珍藏版)(中国文学史+中国通史+中国学术文化九讲,凝聚“一代通儒”钱穆学术思想精粹!)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45573381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1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155.00
  • 纸张:纯质纸
  • 装帧:精装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19 17:57:33

寄语:

新修订升级。钱理群、洪子诚、莫砺锋、陈思和、陈平原等推荐!


内容简介:

《中国文学史》

本书是国学大师钱穆先生1955年至1956年讲授“中国文学史”的课堂讲稿,由钱穆弟子叶龙根据当年的听课笔记整理而成。全书共31 章,系统、完整地从《诗经》一直讲到明清章回小说,着重介绍了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主要脉络和基本特征。

作为国学大师,钱穆先生重独立考证,在本书中,他对文学之流变、对每个阶段的文学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以史论文,从史学的角度讲文学别开生面。全书既有高屋建瓴的宏观论述和科学严谨的史学考证,也有对文人的犀利点评和对作品的精彩赏析,带有浓郁的钱穆个人色彩。

《中国通史》

钱穆先生曾三度讲授“中国通史”:一于北京大学,二于西南联大,三于香港新亚书院。

在北大讲授四年,前来旁听的学生众多,每一堂近三百人,坐立皆满,盛况空前。在西南联大讲授时,听课场面颇为壮观,乃至钱先生要上讲坛都无路可走,需踏着学生的课桌才能通过。尔后,钱穆先生辗转于香港,复讲“中国通史”课程。本书便是以钱穆先生在香港新亚书院第三度讲授课堂记录稿为底本,可视为“《国史大纲》课堂版”。

尘封多年的讲义,更精粹的讲述。这本书以传奇的方式整理面世,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当时,一部《国史大纲》从传统文化的演进中汲取民族复兴和国家变革的精神力量,使无数国人深受激励和鼓舞,进而寻求抗战救亡之道;而今,这部《中国通史》以其历史格局和文化情怀的双重担当,将给当下读者以新的启迪,为我们再次提供回望历史、面对未来、重塑个人知识格局的可能。

《中国学术文化九讲》

本书收录了钱穆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在香港、台湾等地的9次讲演,内容涵盖思想、历史、文学、文化、政治、经济等诸方面。既有宏观上对文化历史的梳理,亦有断代研究的案例,以及个案研究成的展示;既有思想文化的研究,亦有方法意义的探讨一一是一本可以窥见钱穆宏大学术世界的小书。

读者如能从中了解钱穆的治学轨迹,明察其学问体系之庞大精细,体悟其对中华文化始终抱持的敬意,将对指导当下的精神生活、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有所裨益。


书籍目录:

《中国文学史》

篇  绪 论 

第二篇  中国文学的起源 

第三篇  诗 经 

第四篇  尚 书 

第五篇  春 秋 

第六篇  论 语 

第七篇  中国古代散文 

第八篇  楚 辞(上)

第九篇  楚 辞(下)

第十篇  赋 

第十一篇  汉 赋 

第十二篇  汉代乐府 

第十三篇  汉代散文——《史记》 

第十四篇  汉代奏议、诏令

第十五篇  汉代五言诗(上)——《苏李河梁赠答诗》

第十六篇  汉代五言诗(下)——《古诗十九首》

第十七篇  建安文学 

第十八篇  文章的体类 

第十九篇  昭明文选 

第二十篇  唐 诗(上)——初唐时期 

第二十一篇  唐 诗(中)——盛唐时期 

第二十二篇  唐 诗(下)——中晚唐时期 

第二十三编  唐代古文(上)

第二十四篇  唐代古文(下)

第二十五篇  宋代古文 

第二十六篇  宋 词 

第二十七篇  元 曲 

第二十八篇  小说戏曲的演变 

第二十九篇  明清古文 

第三十篇  明清章回小说 

第三十一篇  结 论 

跋  

附  记  

《中国通史》

章  中国历史的分期

第二章  黄帝与殷墟文化

第三章  夏、商、周三代 

第二篇

第四章  古代史之文字记载与器物发掘

第五章  周代历史已非传疑

第六章  东周时期

第七章  春秋时期

第八章  战国时期

第三篇

第九章  秦  代

第十章  西汉时期

第十一章  秦汉对外政策

第十二章  东汉时期

第十三章  东汉之士风

第十四章  东汉末年

第四篇

第十五章  魏晋南北朝

第十六章  北  朝

第十七章  五胡汉化

第十八章  南  朝

第十九章  宗教信仰

第五篇

第二十章  隋代政经状况

第二十一章  唐代政经状况

第二十二章  唐玄宗

第二十三章  唐代衰落

第二十四章  唐代异族之乱

第二十五章  五代十国

第六篇

第二十六章  宋代对外关系

第二十七章  宋  代

第二十八章  宋代之文艺复兴

第二十九章  宋太祖与仁宗

第三十章  王安石变法

第三十一章  女真族金国兴起

第三十二章  金灭北宋

第三十三章  南宋与金之交往

第七篇

第三十四章  蒙古入主中国

第三十五章  元代税收与经济政策

第三十六章  元代军政及军民争地

第三十七章  元政府赐田及设官政策

第三十八章  元代之宗教信仰

第三十九章  元代之科举制度

第八篇

第四十章  明太祖严刑施政

第四十一章  明代之政事

第四十二章  明代太监弄权

第四十三章  明代之党祸

第四十四章  明代之教育制度

第四十五章  明代之吏治

第四十六章  明代之政制

第九篇

第四十七章  自唐至明南北经济之变动

第四十八章  中国经济文化南移之原因

第四十九章  南方水利农业之发展

第五十章  宋元明三代之学术

第十篇

第五十一章  满洲兴起至入关

第五十二章  南明之兴亡

第五十三章  清代之政制

第五十四章  清代之军事

第五十五章  明末遗民与清初学风

第五十六章  清代之政风与洪杨之乱

第五十七章  咸同中兴

第五十八章  晚清之政局

第五十九章  晚清之政治改革

第六十章  辛亥革命后之政局

《中国学术文化九讲》

01 中国儒家与文化传统

讲到中国文化,便会联想到儒家学术。儒家为中国文化主要骨干,谁也会承认。

02 中国散文与中国文学史

散文史的发展与中国文学史的发展有关,即由散文史而文学史,进而中国文化史。

03 中国历史上的人物

读历史定要懂得人物贤奸,这是中国人一向重视的一番极大的大道理,也可说是中国人在人文学上一番大发明。

04 中国文化史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文化是全部历史之整体,我们须在历史之整全体内来寻求历史之大进程,这才是文化的真正意义。

05 中国学术传统的精神

中国学术之主要出发点,乃是一种人本位主义,亦可说是一种人文主义。

06 中国经济史的特点与研究方法

中国历史传统对经济的问题所抱一项主要的观点,即是物质经济在整个人生中所占地位如何。

07 秦汉政治得失

殷周实不能称为统一之大帝国,特诸侯只举一共主耳。秦为一统之始,然在行政上,一方面无社会基础,一方面制度始创,兼又暴起兴作,故十多年而亡。汉兴与秦困难同,故只能因循无为。

08 魏晋南北朝思想文化综述

魏晋南北朝人于经学极重《礼》,于史学则极重人物。要之,乃是重视人生。

09 《庄子》导读

我认为《老子》与《庄子》,亦是人人书。因儒、道两家已有二千年历史,对中国影响深久。


作者介绍:

钱 穆(1895-1990) 

    国学大师、一代通儒。

    字宾四,江苏无锡人。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新亚书院,任院长。1966年移居台北。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其专著丰富,达80多种,逾1700万言。

    叶 龙(1928—2021)

    曾任香港能仁书院院长、能仁哲学研究所及中国文史研究所教授及所长。

新亚书院哲学教育系及新亚研究所毕业,曾师从钱穆多年。后获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系荣誉文学士、香港大学哲学硕士及哲学博士。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至于赋这方面,到了三国时期,有王粲出来,初在荆州,后从曹操,有《登楼赋》,以流亡分子的身份写成,只寥寥数百字。当时建安七子中的阮瑀死,魏文帝曹丕写《寡妇赋》。(注释1)                                                                                          此种落花水面皆文章,拈来皆是的文学境界,要到曹操以后才有,故建安文学亲切而有味。到了曹氏父子,可说到了冬天,一泓清水似的,谈的都是没有价值的,却生出了价值。                                     文学的创作难,模仿则容易发生毛病,但讲文学亦得有模仿。建安文学是有其清新的面貌,但后来模仿它的,却变坏了、杂了,因此又得有文学的翻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面貌,但并非全是白话文的变化。                                                  总的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应该看重曹氏父子所领头的建安文学的。                                             后来的诸葛亮,羽扇纶巾,指挥三军,他作的《出师表》,亦如与朋友话家常,学的是曹操。曹操倜傥风流,其下属羊祜累官升至尚书左仆射,当其都督荆州时,轻裘缓带,身不披甲,学的亦是曹操。曹操在军中,意态安闲,如不欲战。曾用火攻败操于赤壁的周瑜,当作战时,背后却在听戏,学的也还是曹操。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1.国学大师、史学大家钱穆讲述、叶龙记录整理课堂讲义,独具临场生动性与稀缺性。三尺讲坛,文心史胆。见情怀,新耳目,知格局!

2.收录钱穆文学史讲义,集大成之新亚书院版“中国通史”讲义,精选钱穆先生9次讲演,内容涵盖文、史、哲、政、经,全面展现钱穆学术宏旨,凝结一代通儒钱穆的思想精粹。

3.通贯超识,多有创见,论述精到,生动好读。惊奇妙语散见各处,闭眼自取即成论文题目。

4.《中国文学史》一经问世,犹如一场学术地震,迅速引发海内外中国文学史家激烈争论。荣获“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提名奖”;被罗辑思维罗振宇赞誉为“一部奇书”!其后《中国通史》《中国学术文化九讲》连获读者广泛好评,得到媒体的热烈报道和各界学者口碑推荐。

5.钱理群、刘再复、洪子诚、李陀、莫砺锋、陈思和、陈平原、王德威等发文推荐。

6.内含数十幅钱穆的工作、生活照片,近距离瞻仰一代国学大师的风采。

7.精审精校,修正首版多处遗漏错误,全面提升书稿内容质量。

8.新增彩色插图数十幅,将书中提及的重点内容视觉化、形象化,丰富阅读体验,增加阅读趣味。


媒体评论

 我不欣赏思想上大一统或追求发行量的通用教材,而更喜欢钱穆这样的“自作主张"。在我看来,每个从事文学研究的好的学者,都“应该在心中或口头有一部自己的文学史”。

——陈平原(北京大学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 

 真正具有学术价值的文学史,乃是“个人化、个性化的文学史”钱穆先生的《中国文学史》,肯定是钱穆化的文学史,即体现钱穆先生独立不移的文化理念与审美趣味的文学史。

——刘再复(著名人文学者)

我真心建议大家读一读钱穆先生的这部《中国文学史》。它并不能告诉你具体每一首诗词的美,但它能给你一种叫格局的东西。什么是格局?就是在你的大脑中搭建起一个框架,能够把每-个具体的知识安放在它恰当的位置。

——罗振宇(罗辑思维创始人、资深媒体人)

钱穆先生可能是将中国写历史的传统承前接后带到现代的首屈一指的大师。

——黄仁宇(知名历史学家 )             

钱先生在北大,课讲得很精彩,学生们都很欢迎他。讲秦汉史以钱宾四先生为好,研究秦汉史莫不以钱先生为宗师。

——牟宗三 (知名学者、哲学家)

钱宾四先生,在北大任历史讲席已越10年,学识淹博,议论宏通,极得学生欢迎。其著作亦均缜密谨严,蜚声学圃,实为今日国史界之人,刚敬之重之。

——顾颉刚 (历史学家)

 

钱先生的中国学术思想史研究博大精深,并世无人能出其右。

——杨联陛(历史学家)

中国近百年来,国运与文化,都一蹶不振。然而,几千年的文化精神,终究孕育了几位为中国文化作后卫战的学术巨人,宾四先生是后走的一位。

——许倬云(历史学家)

钱穆先生是研究中国思想一位罕见而成就卓越的史学家,他研究中国历史与思想的方法为观察这个蜩螗的时代提供了广泛的视野。

——狄培理(知名汉学家)

文化史学的集大成者是钱宾四先生。治国史而以学术流变为基底,直承儒统,独立开辟,不倚傍前贤时俊,是钱学的特点。

——刘梦溪(知名学者)


前言

骆玉明 

    在老一辈学术名家中,钱穆先生以学问淹博、著述宏富著称。不过,他对古代文学这一块说得不多。《钱宾四先生全集》凡五十四册,谈中国古今文学的文章都收在第四十五册《中国文学论丛》中,占全集的比例甚小。这些文章论题相当分散,一般篇幅也不大,只有《中国文学史概观》一篇,略为完整而系统。因此,如今有叶龙先生将钱穆先生1955至1956年间在香港新亚书院讲“中国文学史”的课堂笔录整理成书,公之于众,实是一件可以庆幸的事情。钱先生是大学者,我们由此可以看到他的学术的一个以前我们知之不多的方面;而对于研究中国文学史的人来说,更能够得到许多有益的启迪。

    从前老先生上课大多自由无羁。我曾听说蒋天枢先生讲段文学史,学期终了,《楚辞》还没有讲完。钱穆先生的文学史分成三十一篇,从文学起源讲到明清章回小说,结构是相当完整的了。不过讲课还是跟著述不一样,各篇之间,简单的可以是寥寥数语,详尽的可以是细细考论,对均衡是不甚讲究的。而作为学生的课堂笔记,误听啊漏记啊也总是难免。要是拿专著的标准来度量,会觉得有很多不习惯的地方。 但笔录也自有笔录的好处。老师在课堂上讲话,兴到之处,常常会冒出些“奇谈妙论”,见性情而有趣味。若是作文章,就算写出来也会被删掉。譬如钱先生说孔子之伟大,“正如一间百货公司,货真而价实”。这话简单好懂容易记,却又是特别中肯。盖孔子要讲的是一个“诚”,连说话太利索他都觉得可疑。“百货公司,货真价实”不好用作学术评价,但学生若是有悟性,从中可以体会出许多东西。而现在我们作为文本来读,会心处,仍可听到声音的亲切。

    要说文学史作为一门现代学科,我们知道它是起于西洋;而早的中国文学史,也不是中国人写的。但绝不能够说,中国人的文学史意识是由外人灌输的。事实上,中国人崇文重史,很早就注意到文学现象在历史过程中的变化。至少在南朝,如《诗品》讨论五言诗的源流,《文心雕龙》讨论文学与时代的关系,都有很强烈的文学史意识;至若沈约写《宋书•谢灵运传论》,萧子显写《南齐书•文学传论》,也同样关注了这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出色的见解。中国文学有自己的道路,中国古贤对文学的价值有自己的看法。而在我看来,钱先生讲中国文学史,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既认识到它作为一门现代学科的特质,同时又深刻地关注中国传统上的文学价值观和文学史意识。在众多重大问题上,钱先生都避免用西方传统的尺度来衡量和阐释中国文学现象,而尽可能从文化机制的不同来比较中西文学的差异,使人们对中国文学的特点有更清楚的认识。

    也许,我们对某些具体问题的看法与钱先生有所不同,但他提示了一个重要的原则,却是有普遍意义的——这还不仅仅由文学而言。

    钱先生是一个朴实而清晰的人,他做学问往往能够简单直截地抓住要害,不需要做多少细琐的考论。譬如关于中国古代神话,中日一些学者发表过各种各样的见解。有的说因为中国古人生活环境艰苦,不善于幻想,所以神话不发达;有的说因为中国神话融入了历史传说,所以神话色彩被冲淡了,等等。

    但这样说其实都忽略了原生态的神话和文学化的神话不是同样的东西。前些年我写《简明中国文学史》,提出要注意两者的区别,认为中国古代神话没有发展为文学,而这是受更大文化条件制约的结果。我自己觉得在这里颇有心得。但这次看钱先生

的文学史,发现他早已说得很清楚了:

    至于神话、故事则是任何地方都有的产物。中国古代已有,但 早前未有形成文学而已。在西方则由神话、故事而有文学。中国之所以当时没有形成文学,是由于文化背景之有所不同所致,吾 人不能用批评,只宜从历史、文化中去找答案,才能说明中西为何有异。

我们都知道钱先生是一位尊重儒家思想传统的学者。儒家对文学价值的看法,是重视它的社会功用,要求文学有益于政治和世道人心,而钱先生是认同这一原则的。所以,在文学成就的评价上,他认为杜甫高于李白,陶渊明高于谢灵运,诸如此类。站在儒者的文学立场上,这样看很自然,也没有多少特别之处。但与此同时,令我们特别感兴趣的,是钱先生对文学情趣的重视和敏感。他说:

好的文学作品必须具备纯真与自然。真是指讲真理、讲真情。鸟鸣兽啼是自然地,雄鸟鸣声向雌鸟求爱固然是出于求爱,但晨鸟在一无用心时鸣唱几声,那是自然不过的流露;花之芳香完全是自然地开放,如空谷幽兰,它不为什么,也没有为任何特定的对象而开放;又如行云流水,也是云不为什么而行,水不为什么而流,只是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流乎其所不得不流,这是纯真自然的行与流。写作也是如此,要一任自然。文学作品至此才是的境界。

    这些议论使人感到,钱穆先生对文学的理解,有其非常重视美感的一面。他特别推崇曹操的《述志令》,就是因为它轻快自如,毫不做作这和鲁迅一致。而且在钱先生看来,正是由于曹操文学的这一特点,他在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钱先生说:“落花水面皆文章,拈来皆是的文学境界,要到曹操以后才有,故建安文学亲切而有味。” 

    钱先生对中国古代诗歌中的赋比兴,有不同寻常的理解,这和他重视文学情趣的态度也是有关的。他引宋人李仲蒙解释赋比兴之说,归结其意,谓:“意即无论是赋,是比,或是兴,均有‘物’与‘情’两字。”然后发挥道:

    俗语说:“万物一体。”这是儒、道、墨、名各家及宋明理学家都曾讲到的。意即天人合一,也即大自然和人的合一,此种哲学思想均寓于文学中,在思想史中却是无法找到这理论的。我们任意举两句诗,如:“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当我人沉浸在此种情调中时,不能说是写实文学,因为它不限时、地、人;也不能说其浪漫;且狗吠鸡鸣亦非泛神思想,亦非唯物观,此乃人生在大自然中之融洽与合一,是赋,对人生感觉到有生意有兴象之味,犹如得到生命一般。

    赋比兴都是追求天人合一、心物合一的意境,这个说法以前是没有的。但确实,我们在读这些文字时会感到一种欣喜,我们会感到自己对诗歌有了更亲切的理解。

从历史与社会来说文学,从文化环境说文学,从中西比较说文学,这是钱穆先生《中国文学史》眼界开阔、立论宏大的一面;从自由洒脱、轻盈空灵的个性表现说文学,从心物一体、生命与大自然相融的快乐说文学,这是钱穆先生《中国文学史》偏爱性灵、推崇趣味的一面。两者不可偏废。

    至于钱先生讲课一开始就说:“直至今日,我国还未有一册理想的‘文学史’出现,一切尚待吾人之寻求与创造。”这倒没有什么特别可以感慨和惊奇的。以中国文学历史之悠久、作品数量之庞大、文学现象之复杂,文学史写作几乎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至于“理想”的文学史,只能是不断追求的目标吧。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8分

  • 人物塑造:4分

  • 主题深度:6分

  • 文字风格:8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3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8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5分

  • 结构布局:4分

  • 新颖与独特:9分

  • 情感共鸣:4分

  • 引人入胜:6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3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9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9分

  • 书籍清晰度:7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不亏(226+)
  • 种类多(217+)
  • 超值(227+)
  • 购买多(406+)
  • azw3(374+)
  • 目录完整(263+)
  • 强烈推荐(170+)
  • 方便(226+)

下载评价

  • 网友 养***秋: ( 2025-01-02 15:59:37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田***珊: ( 2025-01-06 00:59:56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曹***雯: ( 2025-01-07 23:51:55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龚***湄: ( 2025-01-19 03:07:52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薛***玉: ( 2024-12-22 02:50:11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宫***玉: ( 2024-12-26 19:19:20 )

    我说完了。

  • 网友 索***宸: ( 2025-01-14 17:54:47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林***艳: ( 2024-12-29 15:41:06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辛***玮: ( 2024-12-28 10:56:43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芮***枫: ( 2025-01-13 07:19:16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