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书斋 -走出唯一真理观(陈嘉映2020年重磅新作!)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19 17:58:25

走出唯一真理观(陈嘉映2020年重磅新作!)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走出唯一真理观(陈嘉映2020年重磅新作!)精美图片
》走出唯一真理观(陈嘉映2020年重磅新作!)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走出唯一真理观(陈嘉映2020年重磅新作!)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32175468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4
  • 页数:428
  • 价格:29.0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19 17:58:25

寄语:

陈嘉映2007—2018自选集,《何为良好生活》后新作,我们之所求,首先不是让别人明白,而是求自己明白。


内容简介:

本书是陈嘉映先生选编自己于2007—2018年间所作演讲、访谈与评论结集。

有不同的道,从前有不同的道,现在有不同的道,将来还有不同的道。重要的问题不是找到*的道,而是这些不同的道之间怎样呼应,怎样交流,怎样斗争。你要是坚持说,哲学要的就是*的真理体系,那我不得不说,哲学已经死了。

哲学,尤其今天的哲学,不是宣教式的,不是上智向下愚宣教。我们之所求,首先不是让别人明白,而是求自己明白。

“我个人想要的是,认真思考,认真表述这些思考,召唤爱思考的人来一道思考。”


书籍目录:

【辑一】

走出真理观

我们不再那样感受世界

读懂一两个大哲学家

思想增益元气

未来之思臆测

聊聊爱情与死亡

 

【辑二】

哲学关心的是事物的意义

漫谈人工智能

说理与对话

“说理”四人谈

反思与过度反思

教育与洗脑

行之于途而应于心

召唤爱思考的人来一道思考

关于痛苦与灾难

《查理周刊》血案余想

起而斗争未必声称“正义战胜邪恶”

关于查尔莫斯“语词之争”的评论

传心术刍议

 

【辑三】

漫谈书写、书、读书

书是地图,是画,是歌

读《知识分子》

序阿坚

从黎明到衰落

无限与视角

好的告别

想象的共同体?

《绝·情书》序

朱利安·巴吉尼《无神论》序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导读

海德格尔《林中路》导读

说,所说,不可说


作者介绍:

陈嘉映,1952年生,先后任教北京大学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著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存在与时间〉读本》《无法还原的象》《从感觉开始》《旅行人信札》《哲学•科学•常识》《说理》《白鸥三十载》《价值的理由》《简明语言哲学》《何为良好生活》等;译有《存在与时间》《哲学研究》《哲学中的语言学》《感觉与可感物》《哲学与伦理学的限度》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关于痛苦与灾难

——答阿坚关于《何为良好生活》的一点批评

 

阿坚他们那圈人,看来拿什么都不当正经,有时批评与自我批评却来得气势汹汹。这还不是因为他们反正不正经——由于批评猛烈或尖刻而不欢而散而翻脸的事儿时有所闻。跟那种猛烈和尖刻相比,阿坚对《何为良好生活》的批评太温柔了。我想,主要是因为自打我们三十几年前相识,我一直比他年长几秋。或者也因为公共批评总要比在小圈子内部批评起来克制几分。

阿坚一身都是本事,但我总说,论理是他的弱项。读这篇书评,倒觉得他读长篇论理不怎么费劲。无论褒还是贬,都在点子上。尤其下面这一点,切中肯綮:

 

“何为良好生活”这个书名太避重就轻,甚至画饼充饥了……觉作者没有大幅度论说诸如“如何面对痛苦”及“灾难”这样的问题。 

我承认,这不仅是本书的根本缺陷,也是我自己的根本缺陷。

 

很多重要著述以的苦难为题,我这一两年读到,比如,贝尔特拉姆,执行编辑,《卡廷惨案真相》,普里莫·莱维,《被淹没和被拯救的》,安妮·阿普尔鮑姆,《古拉格:一部历史》,西蒙·威森塔尔,《宽恕》。读莱维的时候,我正在写自己这本小书,一边读一边感到自己应该罢手。这里抄上读莱维时的一段笔记吧:

 

他经历过大苦难,他不可能夸夸其谈,跟那大苦难相比,我们吃过的小苦都嫌轻薄,我们可千万别夸夸其谈。作家们,说得可爱一点儿,常在撒娇。理论家们,不能不对自己的行当感到沮丧。哲学这个行当必定隐藏着某种优越感吗?如果有,那种优越感是多么浅薄。我知道,世界不是奥斯维辛,我们不能以它为标准来衡量品德,衡量乐趣,衡量我们的小小苦乐,但有过奥斯维辛,它就会成为我们思考人性的一个永恒的坐标。

 

我不去讨论苦难蕴含着何种意义,或无意义;硬去做,一定会更加轻薄。我们不在那里,但我们不能不时时望向那里;这一点,感谢阿坚提醒读者,也再次提醒作者本人。

形形色色的伦理观念深深嵌入处境、情感、行为之中,在那里呈现出生动的面貌,而以论理方式展开的伦理学只能从一个层面探照这些观念。在很多方面,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更有力地穿透时代的伦理经验。在写作这本书的时候,我越来越感到这一点。尼采在《悲剧的诞生》里,以他一贯的尖锐与夸张说到“理论世界观与悲剧世界观之间的永恒斗争”,在理论家那里找到的是一派“亚历山大里亚式的乐天”。伯纳德·威廉斯也认为,对命运之无常、伟大之脆弱、必然性之可能成为摧毁力量,希腊悲剧诗人充满敏感,而这份敏感在哲学家的伦理学中消失了。

认识到这些会感到沮丧。不过,看清这一点,也有一份释然,看清“哲学的限度”,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看到“道德哲学”在这个限度之内所能做出的独特贡献:概念辨析。穿透力或有欠缺,却仍有可能保留提供坐标之效。哲学不高踞文学之上,更不高踞于生活之上,但让我们愿它有时能协助我们反思生活。



原文赏析:

我有个想法:天下滔滔,时局动乱,但自己要沉得住气,不能不断兴奋,荒疏了自己的学业。每一场运动都像一场大潮,把很多人卷进来,往往,海潮退去,满地不过一些瓦砾而已。


我们并非所有时候都能把真诚与被迫、主动和被动分得清清楚楚。有时候,我被胁迫去做一件事,我讨厌人家胁迫我,我恨别人胁迫我,但在适当的条件下,我也许会让自己觉得,其实我不是被胁迫的,我是自愿去做的。不说别的,这里涉及我的自尊,自愿去做一件事情比较多一点尊严,被人胁迫去做一件事情,尊严就少一点。我不想再在这个方向上分析下去了,人性中有很多让人不忍深思的东西。


那一年发生了很多大事,那一年的情绪像过山车一样,一时高涨,一时沮丧,但我尽量把握住自己,不间断自己手头的事情。我有个想法:天下滔滔,时局动乱,但自己要沉得住气,不能不断兴奋,荒疏了自己的学业。每一场运动都像一场大潮,把很多人卷进来,往往,海潮退去,满地不过一些瓦砾而已。

最初,我会认为社会发展有一个确定的目标。我们个人的追求要跟历史的发展相应,历史会往这个方向发展,我们个人就往这个方向去推动历史的发展。但是历史并没有这样的一个终极目标。历史会沿着意想不到的道路去发展。历史的远景我们看不清楚,不必投入太多的情绪。所以,我们不要把我们要做的事情过多地跟历史的大趋势联系在一起。我们要把我们做的事情拉近到你大致看得明白的地方来。不管你的政治立


完成一件作品后的感受有点像送孩子出国。你完成了你的责任,有一种成就感,甚至有一种轻松感,但你不能不感到,走了,不再是我的一部分,我不能再为他做什么了,你只能看着他。有点像说作品有它自己的命运,掏空了你,他走了,迎接他自己的命运去了。

我觉得女性比男性更容易被这个消费社会吸引,有时候都觉得当今这个消费社会就是为女性发展出来的。或者这个逻辑可以反过来,因为女性首先是被消费的对象,为了塑造这个被消费物而制造了一个消费世界,教育女人打扮成悦目的样子而去被消费。

我们是干活的。很多人会有这种误会和想象,把艺术家的生活和艺术混在一起,就是把做工作的人和那个工作的本身连在一起。生产者其实就是个劳动者。没情趣,没情调。实际上,一个劳动者、生产者,一旦入了风雅圈,生产力就大大下降。他要是习惯了这种圈子,他作为一个生产者就基本上没什么用了。


今天的人更容易产生失败感和无足轻重感,我想这跟人人都面对漫无边界的整个世界有关。一个人直接面对太大的世界会带来一种无力感。


良好生活不是一套静态的指标,你达到了,我没达到,他超额完成了。每个人,只要你还在生活,你总是动态地看待自己,用歌德的话说,一连串越来越纯净的努力,等你说,请停留一下,生活就结束了。

我也不是说要重建等级社会,但是你知道那样的社会,其实才像是一个社会,就是阶层比较高的那些人,至少在比较好的历史时期,会对自己的身份有一种意识,所以他就会对自己有一种要求,不能落入低俗,不能做出低贱的事。那么作为社会底层的人,如果这社会有阶层流动的话,我看到别人真不错,我得好好努力,成为这样的人。如果这个社会流动性差,可能就是纪念碑式的想法:我是一只蝼蚁,只要法老有金字塔,我们所有的埃及人也要跟着荣耀。这至少是尼采所担心的“末人社会”的一种状况,当等级真的被取消之后,你以为你看到的是一个平等的、大家都有权利的、欣欣向荣的社会,但尼采认为不是的,等你把差别都取消了,这就是一个“末人社会”。良好生活的存在是因为有人或者有一批人在向上看,如果大家都平视,或者向下看,也就什么都无所谓了。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陈嘉映2007—2018自选文集。

★《何为良好生活》后新作,认真思考,认真表述这些思考,召唤爱思考的人来一道思考。

★在危机与纷争爆发的时代,哲学如何协助我们反思生活。“我们与其说需要共识,不如说需要学会,没有共识的人应该如何一起生存。”

 


前言

前记

经青年朋友王远哲鼓励催促,又编了一本集子。近年来很少发表文章,收集在这里的主要是一些对谈、采访、讲演。分成三个块,块是没有什么主题的漫谈,第二块大致围绕我这些年出的几本书:《哲学·科学·常识》《简明语言哲学》《说理》《价值的理由》《何为良好生活》。第三块是关于读书的漫谈和书评。

采访、对谈,表达比较松散,有些话一时兴起,所说的也有不少重复,编订时改动较多,有时删繁就简,有时把相近的内容加以整合,所以,发表在这里的篇什可能与初的模样差异不小。

有些篇什在刊物上刊发过,刊发时因篇幅限制等缘故或有删削,这次补全。有些讲演对谈,网上有流布,一则我讲演时不大严谨,二 则听众的记录难免残缺或讹错,这里发表的,是我自己认可的版本。

编成这本小集子要感谢很多朋友的帮助,尤其要感谢肖海鸥和 吴芸菲,从遴选篇什到文字修订,她们全程提供了协助。

 

2018 年 7 月于北京


书籍介绍

★陈嘉映2007—2018自选文集。

★《何为良好生活》后新作,认真思考,认真表述这些思考,召唤爱思考的人来一道思考。

★在危机与纷争爆发的时代,哲学如何协助我们反思生活。“我们与其说需要共识,不如说需要学会,没有共识的人应该如何一起生存。”

本书是陈嘉映先生选编自己于2007—2018年间所作演讲、访谈与评论结集。

有不同的道,从前有不同的道,现在有不同的道,将来还有不同的道。重要的问题不是找到唯一的道,而是这些不同的道之间怎样呼应,怎样交流,怎样斗争。你要是坚持说,哲学要的就是唯一的真理体系,那我不得不说,哲学已经死了。

哲学,尤其今天的哲学,不是宣教式的,不是上智向下愚宣教。我们之所求,首先不是让别人明白,而是求自己明白。

“我个人想要的是,认真思考,认真表述这些思考,召唤爱思考的人来一道思考。”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4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7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5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9分

  • 实用性:6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9分

  • 新颖与独特:5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4分

  • 沉浸感:6分

  • 事实准确性:6分

  • 文化贡献:3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4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6分

  • 安全性:7分

  • 稳定性:8分

  • 搜索功能:5分

  •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好评(481+)
  • 傻瓜式服务(481+)
  • 经典(262+)
  • 无盗版(404+)
  • 值得下载(231+)
  • 收费(612+)
  • 内涵好书(539+)
  • 四星好评(297+)
  • 无漏页(588+)

下载评价

  • 网友 沈***松: ( 2025-01-12 05:09:05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丁***菱: ( 2024-12-31 15:16:29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堵***格: ( 2024-12-25 01:12:26 )

    OK,还可以

  • 网友 苍***如: ( 2025-01-03 12:23:05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常***翠: ( 2025-01-03 11:33:37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融***华: ( 2025-01-06 20:13:09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康***溪: ( 2025-01-02 17:53:14 )

    强烈推荐!!!

  • 网友 国***芳: ( 2025-01-11 19:03:16 )

    五星好评

  • 网友 师***怀: ( 2025-01-02 13:30:39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焦***山: ( 2024-12-26 12:05:15 )

    不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