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书斋 -风物中国志·平凉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19 17:59:18

风物中国志·平凉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风物中国志·平凉精美图片
》风物中国志·平凉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风物中国志·平凉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71001735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7
  • 页数:224
  • 价格:43.5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19 17:59:18

寄语:

崆峒问道,石窟长廊,黄土高原上的璀璨明珠,中国国家地理出品,秦陇咽喉,西出长安*城。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平凉市的历史、地理、人文风俗、美食物产的图文著作。

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横跨陇山,傍泾渭流域,是中华民族在黄河中上游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由于处在陕、甘、宁三省区交汇的特殊位置,自秦汉以降,这里一直是西域通往长安和中原地区的交通要塞、军事重镇,素有“西出长安*城”“陇上旱码头”之称。

特殊的地理区位和人文结构,使平凉成为融汇东西方文化、中原与西北少数民族文化的舞台。崆峒道源文化、以石窟为代表的丝路文化、西王母民俗信仰文化等,无一不在彰显着平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进入当代,活跃于全境的地方戏曲与民俗活动、精耕细作下的花样面食、重塑黄土地的梯田建设等,又再度谱写了属于平凉人的当代诗篇。


书籍目录:

序言 “北戴斗极”之地的人文密码

 

平凉:“中央之国”的玄关

 

崆峒山,在神话与现实之巅

平凉石窟,西去东来的丝路遗珍

 

庄浪,从千沟万壑到梯田王国

“戏窝子”的养成史

黄土地上的彩色狂欢

完颜村,记忆与想象的帝国

安口镇,系在陶瓷上的喜与悲

皇甫谧,要把金针度与人

黄土高原上的民俗世界

 

长在黄土地里的面食情谊

百味百变,平凉人的美食图鉴

静宁,一个被苹果改变的地方

静宁烧鸡,公路旅人的爱

纸织画:一尺一刀,重构中国山水


作者介绍:

高鼎(主编)

甘肃通渭人,现在平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工作。先后参与《甘肃文化志》、平凉文化系列丛书—《平凉戏剧志》《平凉剧本选》的编辑工作,在《甘肃艺苑》《甘肃文化》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于兰兰(主编)

现任平凉文化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先后参与《平凉民间文化瑰宝》,平凉文化系列丛书—《平凉戏剧志》《平凉剧本选》的编辑工作。

 

贺靓(主编)

地道风物MOOK编辑,参与《地道风物·银川》《民宿时代》《风物中国志·五莲》等多本Mook的策划和编辑,主编出版《风物中国志·靖江》《风物中国志·汇川》。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摘插图


前言

序言

“北戴斗极”之地的人文密码

 

撰文/郭承录

 

熟悉平凉的人,在甘肃省狭长如“玉如意”的版图中,一眼就能找到它的位置——甘肃版图东部,南北距离窄处,就是平凉所在。地处陕甘宁三省(区)首府——西安、兰州、银川的几何中心,平凉自古以来就是西出西域、北进河朔的重要门户,有“西出长安城”的美誉。

中央王朝尚未建立之时,这里一度是边陲地带。中国早的辞书《尔雅》记载:“北戴斗极为空桐。”北斗星、北极星之下的崆峒,是黄帝问道之处,也是天下武林“崆峒派”的依托之地。据《庄子·在宥》篇记载,轩辕黄帝曾两次登临崆峒山,向仙人广成子求问治国、育民和养生之道,以道治世,统一了华夏各部族,从此揭开了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大幕。“道”成为中华文化的思想根脉,崆峒山也被誉为“道源圣地”,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行旅僧道争相拜谒。

关于伏羲画卦、王母降生的种种神话也广泛流传在平凉大地上,为这个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增添了极佳注脚。这些远古文化密码在平凉当地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泾川,建于西汉时的回中山王母宫至今香火鼎盛,自宋朝开宝年间开始举办的西王母祖庙庙会已延续一千余年,成为盛大的全球华人共祭西王母仪式。

进入文明时代,横跨陇山,傍泾渭流域的自然基础环境为平凉提供了广阔发展的舞台。陇山以东,黄土深厚易开垦,加之泾河水系提供的丰沛水源与河谷,早在商周时期,这里就孕育出发达的农耕文明,成为周朝先祖问鼎中原前重要的后方基地。

陇山山脉将平凉一分为二,作为东、西黄土高原的分界线、“泾渭分明”的分水岭,陇山见证了古代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碰撞与交融。“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以陇山作为关中平原的西部屏障,平凉在生态、战略、文化、交通等各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演绎出高古沉厚而又摇曳多姿的文脉气运,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

至西汉,张骞凿空西域,平凉作为中原通往西域的重镇,更是在这条西去东来的丝绸之路上熠熠生辉。沿途往来的行旅客商、僧人道士,带来了异域风情与物产,也带来了探索认知的佛教世界。除了佛经义理的交流广布,僧人们还在泾渭流域的悬崖岸边大量开凿供禅修冥想的石窟、寺庙。一时间,河畔经久不绝的诵经声,连同城市中心的商贾繁荣,造就了平凉“西出长安城”的兴盛。

随着中央王朝政治、经济中心逐渐向东南迁移,平凉一度步入时代洪流的黯淡当中,似乎被遗忘了,但在平凉人的内心,“被遗忘”从未成为他们的忧虑。1976 年,距今3 万- 5万年前的人类头盖骨化石——“泾川人”被发现,讲述着更新世晚期智人向现代人的进化;1964 年,深藏大云寺地宫千余年的金棺银椁重见天日,见证了中国传统棺椁葬制引入佛教的划时代之变……在应对“时空”的概念方面,平凉人的尺度从来无限广阔,在每个看似平淡无奇的时刻,这里都从未停止过生长、变化。

人类长久以来的开发与植被破坏,加上土质、气候等复杂的自然条件,使得土壤贫瘠、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等现象,一度成为平凉的现实。然而,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千沟万壑的黄土大峁如今被漫山层叠的梯田所取代。这一现代版愚公移山的壮美画卷似乎与现代人追求速度和效率的宗旨格格不入,但却暗合着平凉人面对风云变幻时一以贯之的耐心与决心。

今日的陇山,已成天然的动植物王国,90% 的森林覆盖率,涵养着泾河水系,滋养着干旱的黄土高原。沿陇山走去,如珍珠般散落着100 多处风景名胜区,大云寺、南石窟寺、龙泉寺等人文生态景观星罗棋布,相映生辉,与陕西的关山草原、龙门洞,宁夏的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一起,构成了一条绵延不断、气势磅礴的陇山旅游带。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造就了独特的群体个性,雄奇的陇山之侧往往多慷慨轩昂之士。在源远流长、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平凉孕育了后凉国建立者吕光,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牛僧孺,南宋抗金名将吴玠、吴璘、刘琦,明代“嘉靖八才子”之一的赵时春,清初名臣慕天颜、著名画家曾衍道等许多文韬武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

在现代化经济浪潮席卷各大城市时,平凉人不疾不徐,长久地延续着属于这片土地生长出的传统与风格。平凉民间,依然存留着大量瑰丽多姿的古老民俗——崆峒武术的出奇制胜、秦腔的激越高亢、社火的神秘火热、花儿的抒情悠长、剪纸的奇巧喜庆、荷包的淳朴吉祥……这些民俗艺术异彩纷呈,引人入胜。特别是在春节期间举办的盛大社火展演,生动地展示着这片黄土地上惊人的生命力,这种由汉代“社祭”演变而来的娱神活动,至今深受平凉人喜爱。整个正月,忘却外界所有的纷扰繁杂,村里男女老少聚集在宽阔平坦的麦场,以苍莽浑厚的黄土地为幕布,山风、浮云为伴奏,尽情唱响属于平凉人自己的腔调。

平凉人对于味觉、听觉的感受,一如这片土地的深厚历史,渗透进寻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精彩纷呈,好吃的莫过于一碗自家小麦做成的手工面,好喝的莫过于用土陶罐熬成的一口苦浓茶,好听的莫过于田间地埂上吼一声秦腔……它们如同基因,根植于每个平凉人的血脉当中。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历经几千年漫长岁月的沉淀,平凉大地依然传承着中华文化的大道之渊。千百年来,无数游子前来寻根问道,朝觐崆峒、拜谒王母,追寻血脉的根源,寻求灵魂的归宿,探索民族复兴的“文化密码”。

现代交通还未进入时,人们或沿着泾河而行,或循着关山跋涉,心中感怀的是对这片土地的多重向往。而如今,福银高速、青兰高速和312 国道横贯东西,宝中铁路、天平铁路纵穿南北,平凉已成为联结陕甘宁、沟通大西北的战略桥头堡。对于每一位慕名而来的访客,除却自然景观能让人们的灵魂得以休憩,这片“中华祖地”“道源圣地”“北戴斗极”之地,一定能给予人们更多的启迪和享受。


书籍介绍

平凉位于陕甘宁三省(区)交汇,横跨陇山,傍泾渭流域,地理环境决定它是一个从中原腹地到西北边地的过渡地带。历史上,平凉作为连接中原与西北内陆的节点城市,孕育了灿烂深厚的历史文化,参与并见证了中华文明成长、壮大的历程。时至今日,作为甘肃省东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平凉仍持续发挥着联结内外的重要作用。

本书通过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团队的实地走访,并邀请当地学者撰文,从地、道、风、物四个方面,客观、全面地解读平凉的自然与人文。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5分

  • 人物塑造:5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6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5分

  • 思想传递:3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4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4分

  • 结构布局:5分

  • 新颖与独特:9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4分

  • 沉浸感:9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9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 网站更新速度:4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5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7分

  • 加载速度:6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藏书馆(297+)
  • 经典(512+)
  • 内涵好书(238+)
  • 简单(352+)
  • 内容完整(511+)
  • 服务好(440+)
  • 下载速度快(404+)
  • txt(306+)

下载评价

  • 网友 印***文: ( 2025-01-10 19:49:56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堵***格: ( 2024-12-20 10:38:03 )

    OK,还可以

  • 网友 康***溪: ( 2025-01-04 19:00:53 )

    强烈推荐!!!

  • 网友 曾***文: ( 2025-01-03 02:08:59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马***偲: ( 2025-01-04 13:45:27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堵***洁: ( 2025-01-03 14:07:58 )

    好用,支持

  • 网友 习***蓉: ( 2025-01-05 18:59:56 )

    品相完美

  • 网友 曾***玉: ( 2025-01-06 14:16:47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常***翠: ( 2025-01-10 03:11:45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家***丝: ( 2025-01-12 17:49:52 )

    好6666666

  • 网友 辛***玮: ( 2025-01-09 18:47:40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邱***洋: ( 2024-12-28 22:03:41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谢***灵: ( 2025-01-19 08:16:03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田***珊: ( 2024-12-23 07:07:22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