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心理学:自卑与超越作者阿德勒教育理念代表作,影响亿万父母的养育经典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儿童教育心理学:自卑与超越作者阿德勒教育理念代表作,影响亿万父母的养育经典精美图片
》儿童教育心理学:自卑与超越作者阿德勒教育理念代表作,影响亿万父母的养育经典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儿童教育心理学:自卑与超越作者阿德勒教育理念代表作,影响亿万父母的养育经典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15820897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11
  • 页数:203
  • 价格:35.30
  • 纸张:轻型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19 18:02:05

寄语:

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德勒深刻讲述教育的根本,正面管教,S.T.E.P.父母效能系统训练的核心,极简、易上手的儿童人格培养指南。简·尼尔森《正面管教》、岸见一郎《被讨厌的勇气》等作品的理论基础


内容简介:

《儿童教育心理学》主要围绕如何帮助儿童形成一个正确、健康的人格这一核心问题来展开。他强调要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儿童独立、自信、勇敢的品质,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总的来说,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才是儿童教育的首要任务。

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孩子害羞、孤僻、口吃、尿床、打架、说谎,甚至不爱学习等。关于这些问题的心理诱因以及解决方案,阿德勒的这本书中也有详细的介绍和分析。阿德勒告诉我们,儿童的这些行为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只是表象,家长暴力地制止和打骂,只能让问题更严重。

《儿童教育心理学》基于个体心理学这个理论依据,对儿童人格构成做了全面、透彻的分析,对为人父母者、教师及所有关心或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人,都有着非凡的意义。此外,《儿童教育心理学》还介绍了人的天性、遗传等因素对一个人儿童时期的影响。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儿童教育心理学》还是一部探讨人性、人的心理、人与社会关系的心理学佳作。


书籍目录:

章 导论

了解儿童 // 002

社会情感需求 // 006

 

第二章 人格的统一性

儿童人格统一性的发展 // 014

行为模式逻辑 // 019

 

第三章 追求优越及其对教育的重要意义

自卑与超越 // 024

保持平衡 // 030

学校的教育 // 034

 

第四章 正确引导孩子追求优越感

有益的标准 // 040

获取特权的小手段 // 042

过度纠正和治疗的恶果 // 044

当劣势成为一种防御机制 // 047

 

第五章 儿童的自卑情结

自卑情结中的恶性循环 // 050

消极语言会剥夺孩子的希望 // 053

自卑的表现 // 057

 

第六章 防止儿童出现自卑情结

儿童对外在环境的评价 // 062

忽视与宠溺 // 065

社交中角色扮演 // 067

 

第七章 社会情感和儿童成长的障碍:

            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

儿童对社会情感的心理诉求 // 074

社会情感直接影响逻辑和语言能力 // 077

家庭环境影响孩子性格和成就 // 080

家中个孩子的共性 // 082

 

第八章 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

    儿童的心理处境及其矫正

儿童的自动定位 // 086

儿童行为和内心的背离 // 088

理想化的思维方式 // 091

 

第九章 作为儿童准备性测试的新环境

儿童的对抗行为 // 094

孩子微行为中的信号 // 097

对新环境的不适 // 099

性别不平等带来的伤害 // 102

 

第十章 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 // 108

智力测试的功能 // 111

适当程度的竞争 // 113

遗传与成绩单 // 115

学生留级和跳级的问题 // 118

关注儿童心理 // 120

 

第十一章 外在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环境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 126

训练儿童的合作能力 // 130

家庭成员的不良行为 // 132

来自亲戚的误伤 // 134

如何给孩子挑选读物 // 137

 

第十二章 青春期和性教育

青春期——至关重要的时期 // 140

青春期画像 // 143

掌握正确的性教育 // 148

 

第十三章 教育者的主要任务

了解孩子的压力 // 152

帮助孩子重建人格系统 // 155

第十四章 对父母的教育

善意的合作 // 160

正面管教 // 163

 

附录1 个体心理问卷 // 166

附录2 五个孩子的个案及其评论 // 172


作者介绍:

       阿德勒,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曾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成员之一,后因分歧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创立个体心理学,另建立自由精神分析研究会。1920 年后任教于维也纳教育学院,成立儿童指导中心;1926年,受聘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35年,在美国创办了国际个体心理学学刊;1937年,他受邀到欧洲讲学,因疲劳过度,心脏病突发离世。1976年,以他的心理学理念为基础而成立的S.T.E.P.父母效能培训课程风靡西方。其代表作有《自卑与超越》《生活的科学》《神经症问题》《儿童教育心理学》《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我们会问一个儿童为什么懒惰,但我们不可能从他身上得到我们想知道的根本原因;同样的,我们会问一个儿童为什么撒谎,但是无法从他身上得到我们想要的原因。

    深谙人性的苏格拉底就说过:

“人难的是认识自己!”既然如此,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一个儿童来回答如此错综复杂的问题?毕竟回答这些问题对一个心理学家来说也是勉为其难的。了解个体某一行为表达的含义的前提是,我们要想办法了解他的整体人格。这个办法并不是描述这个儿童的具体行为,而是要理解儿童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摆在他面前的任务。

      下面这个例子将会阐释了解儿童整体生活背景有多么重要。

    一个

13

岁的男孩有一个妹妹。在他

8

岁之前,他是家里的孩子,这段时光里,他过得快乐美好,他周围的每个人都乐于满足他的每个要求。

      他的父母都对他宠爱有加,他的父亲喜欢安静,性情温和。他的儿子依赖他,他感到很高兴。但孩子一般都对母亲更亲近些,更何况他的父亲是个军官,经常不在家。他的母亲是一个聪明善良的女人。她总是尽量满足这个既依赖又固执的儿子的每一个心血来潮的要求。

      不过,当儿子表现出没有教养和胁迫性的态度和动作时,母亲也会很生气,母子关系因此出现了紧张状态。这种紧张状态首先表现在男孩总是试图支配他的母亲,对她专横霸道、发号施令,总而言之,他就是无时无刻地以各种无礼的方式来引人注目。

    虽然男孩总是在制造麻烦,但他的本性并不坏。因此,他的母亲总是宽容他无礼的态度和行为,依然帮他收拾衣服,辅导功课。这个男孩笃定他的母亲会帮他解决遇到的任何困难。毫无疑问,他也是个聪明的孩子,他同其他儿童一样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直到他

8

岁的时候,他在小学的学业进展顺利。

      有了妹妹之后,他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使得父母对他难以忍受。他开始自暴自弃、漫不经心、懒散拖沓,这让他的母亲觉得崩溃。一旦他的要求没有得到及时地满足,他就会扯母亲的头发,拧她的耳朵,掰她的手指,使她不得安宁。

      他拒绝改正自己的行为方式,随着他的妹妹的长大,他愈加坚持自己的行为模式。妹妹很快就成了他捉弄的目标。虽然他还不至于伤害妹妹的身体,但是他对妹妹的嫉妒之心是显而易见的。他的恶劣行为始于妹妹的诞生,因为从那一刻开始,妹妹就成了家庭关注的焦点。

      在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一个儿童的行为开始变坏,或者出现了新的令人不快的迹象时,我们不仅应该注意出现这种情况的时间,还要调查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诚然,这两件事的因果关系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物理学的因果关系,因为我们不能够宣称,一个孩子的行为变坏是由另一个更年幼的孩子的出生导致的。但我们可以肯定,落向地面的石头必然会朝着一定的方向以某一种速度下落。而个体心理学所做的研究使我们有权宣称,造成行为倒退的,严格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并不起作用,而是那些不时产生的大大小小的错误在发挥作用。而这些错误的产生,影响了个体成长。

      人在心理成长过程中会犯错误,这无可厚非。这些错误和其结果密切相关,集中体现了某种失败或者某种错误的人生方向。问题的根源在于人需要在心理上确定一个目标,而心理目标的确定涉及人的判断,而一旦涉及判断,就会有出现错误的可能性。

    目标的确定早在儿童时期就开始了,一般来说,儿童在

2

3

岁时就为自己确定了一个追求优越的目标。这个目标指引着他们,激励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来达成。错误目标的确定通常是基于错误的判断。不过,目标一旦形成,它就会不同程度地约束、控制着儿童。儿童把自己的目标具体落实到行动上,也会调整自己的生活,以便全力以赴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展开追求。

      因此,儿童对事物的个体性的理解决定着他们的成长,这一点非常重要。当一个儿童陷入新的困境时,他的行为会局限在自己错误的认知中,认识到这一点同样也很重要。正如我们所知,客观情景在儿童的头脑中留下客观印象,但这并不取决于客观的事实或情况,而取决于儿童如何看待这一事实。



原文赏析:

个体的追求或有目的的活动是以人的自卑感为前提的。所有的儿童都有―种天生的自卑感,它会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激励他们尝试通过改善自己的处境来缓和或者消除自己的心理自卑感。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心理补偿。

人格的整体性及其独特的生活目标和生活风格并不是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个体对客观事实的主观看法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个体对客观事实的看法绝不是事实本身。

自卑感可能在客观上有助于个体的完善,虽然这种补偿性心理特征的形成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但是它也它也可能 导致单纯的心理调适,从而会扩大个体和客观现实之间的差距。如果自卑感过于严重,那么当事人最终只能在心理上而不能在行为上 加以克服。

殊不知学校只不过是让家庭教育的潜在问题显现出来而已。

对于这些丧失信心的儿童来说,选择最为便捷的成功之道,最具吸引力。在他们看来,比起走社会所认可的大道,甩开社会的道德责任要容易得多,这会给他们一种毫不费力的征服感。这种人只肯做十拿九稳的事情,借以炫耀自己的优越。选择捷径显示了他们内在的怯懦和虚弱,尽管他们的行为表现得相当勇敢无畏。

接下来,来探讨另—类从未受过关爱的孩子的性格特征。在那些罪大恶极的人的一生中,我们能够看到这样的事实,即他们在童年时代都受到过恶劣对待。因此,他们就形成了冷酷、满怀嫉妒和恨意的性格。他们无法容忍别人幸福。一旦他们拥有孩子,或对孩子负有教育责任,他们就会认为孩子不应该比他们自己的童年过得更幸福。这类人不仅会对自己的孩子持这样的态度,作为别人孩子的监护人时也会持这样的态度。

这类人还会用许多自我感觉正当的理由来为自己的行为辩解,例如例如“收起鞭子,害了孩子”。这些人不断拿出证据和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行为,但都无法证明自己是对的。因为僵硬的、专横的教育只会使孩子离他们的教育者越来越远。这样的教育没有任何意义。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被研究的对象并不理解他自...


决定孩子成长的因素既不是孩子内在的能力,也不是他所处的客观环境,而是这个孩子对于外在现实的看法,以及他对他和这种现实所构成的关系的理解。这个小孩与生俱来的潜在能力并不决定一切,我们成年人对于小孩的处境的判断也不重要。关键要以孩子自己的眼睛看待他的处境,以孩子错误的判断理解他的情况。我们不能期待小孩的所作所为合乎逻辑⸺ 也就是说,符合我们成年人的常识。我们应当清楚:孩子们在理解和把握他们的处境时会出现谬误。的确,我们必须记住:如果孩子不会出错,对他们的教育也就无从谈起;如果孩子的出错是天生注定的话,我们也就不可能教育或改正他。因此,相信人的性格特征是与生俱来的人,不能够也不应该做教育孩子的工作。


“在当今社会文化中,人们更关心表面的成功而不是全面的教育。可以轻易获得的成功只会昙花一现,因而培养一个野心勃勃的孩子毫无好处。更重要的品质是勇敢、坚持和自信,遭遇失败而不是气馁,反而把失败当成新问题加以处理。”

——《儿童教育心理学》【奥】阿尔佛雷德.阿德勒


在考虑人格的构成时,要注意到:人格的统一体,还有

它独特的方式和目标,并不建立在客观现实之上;相反,一个人对生活事实的主观看法才真正是他的人格结构的基础。人对事实的看法和观念,并不就是这事实本身;因此,人类虽然生活在一个充满同一性事实的世界,但却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塑造自己。


有些孩子语言迟疑或不愿说话,这是因为他们的父母从不让他们说完整一个句子,从不让他们自己回答问题;另一些孩子则是因为说话时被取笑和嘲讽而丧失了信心。对于孩子说话不断地纠正和挑剔,似乎是一个广泛存在的不良习惯。其糟糕的结果是,这些儿童经年累月地背负低人一等和自卑感之苦。

如果没有社会情感,人的其他能力的发展,比如理解力和逻辑感都是不可想象的。完全独居的人根本不需要逻辑,或者说他对逻辑的需要不会多于任何一个动物。

有时候,有些人的行为在我们看来很不明智,不过,从行为者的目的来看,这些行为却是完全明智的。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再那些总以为别人也会像他们一样看问题的人身上。这也表明社会情感和常识在行为判断上多么重要。

社会情感给个体一种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是他生活的主要支撑。这种安全感也许和逻辑思考及真理所给予我们的新人不同,不过,它是这种信任显著地组成部分。为什么数学计算能给所有人这样一种信任感,从而使我们倾向于把只有能用数字表达的东西才视为真实和正确的?其原因是,数学计算比其他的思想过程更容易传递给我们的同伴,同样,我们的理智更容易对此进行操作。


对儿童进行教育时,我们要记住儿童的生活方式通常在4-5岁的时候逐渐稳固。在此之前,我们要协助他发展必需的社会情感和灵活性,以适应社会生活。在5岁以前,儿童对人和事的态度通常已经确定和固化,他将来的生活态度或多或少都朝着同样的方向发展。他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也有着固有的模式,儿童容易深陷于此,不断重复早期的心理机制和行为模式。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推荐1. 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德勒代表作,写给每一个父母与教师的心理学读本,帮助家长与教师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推荐2. 别让教育伤在不懂孩子上。每个人都是一幅画作,又是这幅画的作者。我们要全面观察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特别是个体在儿童时期形成的认知偏差,因为这种偏颇的认知会影响他以后的人生。

推荐3. 阿德勒认为没有一个孩子有问题。为什么孩子不服你?不肯听你说?孩子情绪、行为失控?当遇到这些问题时,不要把责任推给孩子,家长首先自省。

推荐4.养育是快乐的,并不该令人焦虑。儿童的心理世界是非常奇妙的。无论我们接触到哪一个方面,它都引人入胜,令人着迷。

推荐5.孩子那些看起来不可理喻行为背后是有原因的。比如,有些孩子懒惰、装病是为了逃避学校的学业任务。一些孩子用哭喊和精神紧张来获取特权。孩子在4~5岁的时候还不会说话,可能是大人削弱了他的说话需要。孩子8岁时还尿床,可能是他无法接受被冷落的境遇。口吃也可能是那些丧失信心的孩子所采取的防御手段之一。

推荐6.在孩子没有表现出能力和天赋时,我们从来就不清楚他们的潜能。我们应该像阿德勒那样,相信孩子,用正确的方法让孩子的内心充满力量。

推荐7.记住,孩子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加诸在他人身上,即使是自己的孩子也该尊重他们是独立个体。

推荐阅读更多竹石文化畅销书:


书摘插图


媒体评论

世界上没有问题儿童,只有缺少正确引导的

“生活的失败者”!          ——心理学大师  阿德勒

阿德勒的影响力比一般人所承认的要更大,因为其他的理论家都曾受到他的著作的影响。

——心理学家 舒尔茨

阿德勒的心理学在心理学历史上是一个沿着我们今天应该称之为社会科学的方向发展的心理学体系。      

——社会心理学家 墨菲

一个人在

18

岁之前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影响占比超过

60%

,学校教育占

30%

,还有

10%

的影响来自社会教育。而现实中,很多家长完全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         

——俞敏洪


前言

译者序

    本书的著者阿德勒,全名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

Alfred Adler

1870

1937

),是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社会教育家,还是个体心理学的失驱。

      1870

2

7

日,阿德勒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郊区的一个富裕家庭,但是他的童年生活并不快乐,因为他天生体弱多病,直到

4

岁才会走路。

1907

年,阿德勒发表了由缺陷引起的自卑感及其补偿的论文,使其名声大噪。

1912

年,阿德勒在其《神经病的形成》一书中提出他的新心理学理论。新心理学理论包含了他的大多数主要概念。

1920

年,他在维也纳创办了所儿童指导诊所。在心理病理学的个案里,阿德勒多次访问美国,为大量的听众讲课。

1932

年,他成为日本长岛医学院的心理学教授。

1934

年他定居纽约。

1937

5

28

日,阿德勒因心脏病逝世于苏格兰的阿伯丁。

    阿德勒开创的

“个体心理学”理论,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所提出的“自卑情结”“补偿机制”等概念,深深渗透到现代中西方文化和大众的科学常识之中。

      阿德勒认为,人的生理缺陷带来人的自卑感,如果人对自卑感无法找到满意的补偿,那么,人就会有精神疾病,即心理、情感的功能性紊乱和失调。另外,阿德勒强调个人必须与社会构成联系。个人只是社会的一分子,一个人对待社会中他人的态度,以及与他人的合作能力,直接影响着他的心理健康。

    阿德勒还指出,由于人格结构形成于儿童期,所以,要想找出人格心理问题的症结,只能从人的童年时期入手。并且帮助儿童形成健康的人格就变成了头等重要的事情,这也就是

“教育”一词在阿德勒心目中的含义。

      阿德勒的这本《儿童教育心理学》主要围绕如何帮助儿童形成一个正确、健康的人格这一核心问题来展开。他强调要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儿童独立、自信、勇敢的品质,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总的来说,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才是儿童教育的首要任务。

      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孩子害羞、孤僻、口吃、尿床、打架、说谎,甚至不爱学习等。关于这些问题的心理诱因以及解决方案,阿德勒的这本书中也有详细的介绍和分析。阿德勒告诉我们,儿童的这些行为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只是表象,家长暴力地制止和打骂,只能让问题更严重。

      本书基于个体心理学这个理论依据,对儿童人格构成做了全面、透彻的分析,对为人父母者、教师及所有关心或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人,都有着非凡的意义。此外,本书还介绍了人的天性、遗传等因素对一个人儿童时期的影响。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本书还是一部探讨人性、人的心理、人与社会关系的心理学佳作。


书籍介绍

《儿童教育心理学》主要围绕如何帮助儿童形成一个正确、健康的人格这一核心问题来展开。他强调要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儿童独立、自信、勇敢的品质,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总的来说,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才是儿童教育的首要任务。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孩子害羞、孤僻、口吃、尿床、打架、说谎,甚至不爱学习等。关于这些问题的心理诱因以及解决方案,阿德勒的《儿童教育心理学》中也有详细的介绍和分析。阿德勒告诉我们,儿童的这些行为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只是表象,家长暴力地制止和打骂,只能让问题更严重。本书基于个体心理学这个理论依据,对儿童人格构成做了全面、透彻的分析,对为人父母者、教师及所有关心或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人,都有着非凡的意义。此外,本书还介绍了人的天性、遗传等因素对一个人儿童时期的影响。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本书还是一部探讨人性、人的心理、人与社会关系的心理学佳作。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5分

  • 人物塑造:3分

  • 主题深度:3分

  • 文字风格:8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8分

  • 思想传递:7分

  • 知识深度:9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6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4分

  • 新颖与独特:5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4分

  • 沉浸感:9分

  • 事实准确性:9分

  • 文化贡献:9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 网站更新速度:5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6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5分

  • 搜索功能:8分

  •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藏书馆(663+)
  • 格式多(195+)
  • 目录完整(476+)
  • 推荐购买(295+)
  • 二星好评(454+)
  • 无广告(515+)
  • 值得下载(152+)
  • 还行吧(439+)
  • 在线转格式(481+)

下载评价

  • 网友 印***文: ( 2024-12-29 07:46:42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冷***洁: ( 2024-12-24 20:56:58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宫***玉: ( 2025-01-03 15:02:36 )

    我说完了。

  • 网友 益***琴: ( 2024-12-26 03:08:14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訾***晴: ( 2024-12-28 09:41:43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居***南: ( 2024-12-26 22:02:40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常***翠: ( 2025-01-15 01:59:54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蓬***之: ( 2025-01-07 12:23:38 )

    好棒good

  • 网友 宓***莉: ( 2025-01-09 11:26:51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屠***好: ( 2024-12-28 11:10:04 )

    还行吧。

  • 网友 苍***如: ( 2025-01-07 03:12:07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扈***洁: ( 2024-12-28 19:52:56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汪***豪: ( 2024-12-25 18:50:11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田***珊: ( 2024-12-31 22:56:00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詹***萍: ( 2025-01-18 01:34:12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家***丝: ( 2024-12-31 01:57:15 )

    好6666666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