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书斋 -周敦颐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19 18:02:59

周敦颐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周敦颐精美图片
》周敦颐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周敦颐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20523592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3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33.17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19 18:02:59

内容简介:

《周敦颐》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披阅数载,钩沉史海,从浩如烟海却零星散乱的资料中试图勾勒还原出一代能吏、清官、理学鼻祖周敦颐的本来面目及高大影像。小说本着“大处不虚”的创作原则,以北宋时期儒宦周敦颐一生行踪为线索,穿珠缀玉,记述、描写他读书涵养、讲学著述、创办书院教化于人的儒学之道。特别是他为官几十年,始终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己任,洗冤润物、不负黎民社稷、安贫乐道、守土有责、以济苍生融于自身的高贵品质,犹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散发出扑鼻清香。小说故事充满机智而又妙趣横生,小说内容充满正能量,可圈可点之处,比比皆是。


书籍目录:

引 子/1

章 甘露洒濂溪/8

第二章 逐梦到汴京/16

第三章 居丧鹤林寺/25

第四章 陈县令授命/34

第五章 初试露锋芒/42

第六章 上任市征局/53

第七章 相思两地愁/64

第八章 狱囚不当死/74

第九章 讲学授门徒/85

第十章 想起那子曰/96

第十一章 百姓和土地/105

第十二章 一场大山洪/113

第十三章 天灾未尽头/120

第十四章 冬去复春来/132

第十五章 劝得尤超归/140

第十六章 声威镇南昌/148

第十七章 家钱不满百/157

第十八章 悠游长江行/166

第十九章 家圆合州城/174

第二十章 欣喜与伤悲/182

第二十一章 六妹来续弦/192

第二十二章 特殊两弟子/201

第二十三章 又见王安石/211

第二十四章 君子岂小人/220

第二十五章 荷盛说爱莲/231

第二十六章 小年夜之痛/239

第二十七章 官清梦魂安/249

第二十八章 拙政迁州学/258

第二十九章 二公多荐贤/266

第三十章 端砚平风波/273

第三十一章 湖区肃偷盗/283

第三十二章 寻圣凿莲池/292

第三十三章 归去庐峰下/302

第三十四章  顶看江湖/312

第三十五章 携子游丛林/321

第三十六章 雷雨惊匡山/330

附 录/337

主要参考书目/353

后 记/355


作者介绍:

柳守冰,江西湖口县人。两进高校,先学工后学文,基层教过书,从军转业后长期在县市两级组织部门、纪检机关工作。业余致力文学创作,著有散文集《鹊鸣》及其他学术论文百余万字,其中有记实作品曾获全国党员教育刊物年度 稿件评选一等奖。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第二十三章 又见王安石嘉祐五年(1060)六月十九日,周敦颐解任离开合州,东归北上,八月初到达汴京。本来可住驿馆,但他携一家人来到舅舅郑向留下的老宅院,曾经住过的家。

    敲响院门没有开,再敲几下,周敦颐还在等待,门慢慢打开。一位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老人出现在周敦颐面前。老人是以前的家佣瞿远冬。

    “瞿叔!”周敦颐喊道。

    “表少爷,是您吗?”瞿远冬发呆似的看周敦颐良久,才说出一句话来,“表少爷可回来啦。”“回来啦,这是我一家人。”周敦颐手指怀里抱着小周寿的蒲六妹,还有老人以前见过的周通说。 “好好好,回来就好。”瞿远冬又慢吞吞地重复说,“好好好,回来就好。”他便看一会儿周敦颐。

    曾经热闹的郑府,门可罗雀。现在总算有了人气。放下行李,还未喝上两口茶水,周敦颐从堂前到房间,再到书房一走,陈设依旧,干净依旧。步入院子,树木尚在,花花草草修剪得如同以前。所不同的是舅舅、舅妈、娘,甚至陆文翠都已经不在,物是人非,内心有些悲凉,久违里有几分失落。此时回到京城的家,他既熟悉而又陌生。

    “谢谢您,瞿叔。有您我才有这个家可回。来京城时我不断地想,多少年我都没有时间和机会回来过,害怕什么都变得不认识。”周敦颐心情和语言都有些沉重。

    “我和院屋一直在等表少爷。现在好了,表少爷一家回来长住,还有孙辈孩子,院屋就能和以前一样。”瞿远冬说。

    “是啊,很想像以前一样长住下去,可我奉命入京候任,趁此机会到家看看您老人家,与您一起住些日子。”周敦颐还是把实话告诉他,免得自己受命一走,老人会失落。

    “怎么?表少爷还要走?”他刚刚见到周敦颐的开心顿时失落起来。

    “是呀。现在还不知道往哪里去,得听朝廷派遣。不过不要紧,如果是去京外,哪怕再远,我还会回家看望您。”“要回家,要回家。老爷以前都说了,他的院屋就是表少爷京城的家。老爷在天之灵看到表少爷带家眷回来,不负期望,一定高兴,我也高兴啊。”瞿远冬说。他一直守候着院屋,就是为了等待这样的 ,盼望几位少爷和表少爷哪 回家。

    回到阔别二十年的汴京,住进一生中度过 重要时期的家院,周敦颐心里无法平静。是夜,小周寿安然入睡,他和蒲六妹轻声细语。他告诉她曾经这个家,他曾经在这个家读书、入仕。蒲六妹体味到周敦颐对此深深地眷恋,深深地感恩,深深地怀念。

    “夫君,白天随你看过庭院,好宽宏、深邃、雅意,难怪你于此处深得涵养,终身不忘。”“可比庭院 宽宏、深邃、雅意则是它曾经的主人。”“你是说……”“当然是舅舅。”顿时,当年汴京依舅一幕幕情景浮现在眼前。周敦颐默默地流出眼泪,惹得蒲六妹也流出泪来。

    周敦颐来到吏部报到,他看到的都是生面孔。以前入将作监认识的一些吏部人都离开了。尽管如此,来到吏部他还是感受到热情,也有人与他打招呼问候。周敦颐向吏部官员报告自己职事合州的四年,回答一些询问。吏部官员说:“候任不宜远去,以便通知。”周敦颐道:“谨遵教令。”周敦颐总算是有得闲之日,在家陪夫人照看小周寿,有时也光顾汴京城,造访挚友,看看书,闲暇轻松。

    友人来访,周敦颐听说江东提点刑狱王安石早些时候入京。那年在鹤林寺见面后他们成为好友,周敦颐想去拜访他。王安石因上万言书未被皇上采用,虽说过去了很长时间,可他还有些郁闷。 近也听说周敦颐已入京候任,想到很长时间与他没有见过面,便打听他的住处。却不知,周敦颐现在上门来了。

    家佣向他禀报:“老爷,周大人来访。”王安石问:“哪个周大人?”他把话才说完,又敏锐地猜想到是自己这几天打听的周敦颐,兴奋起来。他边走向院外边大声喊:“茂叔仁兄!”周敦颐在院外听到王安石的喊声,回应道:“介甫贤弟!”他们在呼喊和回应声中重见。

    王安石:“好久不见,想仁兄啊!”周敦颐:“是呀,没想到年轻时润州一别,却要等到 才相见,二十多年的光景呀。”王安石:“如此长时间没有见面,却听说你理政、兴学,所到之处皆留贤名。行为民之道,图社稷之治,佩服!”周敦颐:“我早听闻你为农民修河堤、建水堰,将库中储粮低息贷给青黄不接的农户,帮助他们渡过灾荒,济民之举呀。如今身在朝廷,力图民富国强,谁都知道介甫才华横溢,深感欣慰!”王安石:“你踏遍田野地头,直面百姓,听民声知民意,经历事情多,遇到问题多,谋求出路多,知晓利害得失,熟知底层。仁兄职事那么多州、郡、县,把那些强基固本的事情说来听听,也让为弟享用享用。”他想的仍然是变法之事。

    周敦颐:“素来做自己应做的事情,怎能与介甫雄才大略相比。哪还有什么可于你所用。”王安石:“你建图著书,立太极说自然化生道理,立人极行教化明道,可不简单。心性之说,此乃推进治理的一种巨大力量啊。”两个人共话时局社稷,畅谈施展抱负,以求国治民安,中肯地各抒己见。

    王安石想一会儿道:“别看大宋繁荣安稳,却国库窘困,民贫兵弱,国防安全堪忧等等,症结根源在于不知法度。而解决之根本在于效法古圣先贤之道,变法制度,充实国库,可强民基,平定边患。”他说起一向钦佩的商鞅,“试想,若没有商鞅变法,何有后来秦国强大。”他表情有些严肃。

    周敦颐:“所以你作《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论政,上疏变法主张。”王安石摆摆手:“莫谈莫谈,我等尽心尽力,呕心万言,向皇上进谏献策,却石沉大海,不知何故。”周敦颐:“要知道 有过几次变法都以失败而告终。离我们 近的‘庆历新政’重点改革吏治积弊,也是治国之关键。裁减不称职官员, 荫补官,减少科举录取名额,触及官员和读书人的利益,遭到守旧官僚反对,也没有幸免失败,何也?因为变法重新分配各方既得利益,阻力大。”王安石:“明知时弊,还任由下去?”周敦颐:“破不合时宜陈旧习俗,立图强 治理所需,调整各方利益,可见之难。还需藉天时、顺地利、聚人和而为之。”王安石:“你说的是等?怎样一个等法?我可没有你那耐心。边关屡遭侵犯,外患难平;国库空虚,内忧难解。要解除外患内忧,唯有变法,才能改变积贫积弱,安抚百姓,强军戍边。”他心中火烧一样地急,希望大宋能把所有事情快快地做好。

    周敦颐:“那何以施行呢?”王安石:“力推!”周敦颐:“倘若顺之者少,逆之者多,又怎能够推得动?我不知道朝内朝外会有多少人能助你一臂之力。这沉积几十年的时弊,岂是你一下子能够变革得了。”王安石:“你认为该当如何?”周敦颐:“顺势。”王安石:“何为势?”周敦颐:“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不可不顾及。势不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只怕是到 冤死的只有是变法,受累的是变法之人。”王安石:“如果势要宋亡,难道还眼睁睁地看着,无动于衷?”周敦颐:“要知道不是不为,而是何时为,何势为,有所为,有所不为,渐进而成。介甫你棱角分明,性情又急,往往做事伊始就被众人视为对立,难得支持,需注重做实基础铺垫调和,使顺者多而逆者少,势立为之而易成也。”两个人推心置腹,直言正视,“语连日夜”,一激动起来声音还有点大,好似争吵,可感觉就是特别痛快。周敦颐走后,一向执拗、自负的王安石,却细细地品味他们的交谈,研精覃思,以致废寝忘食。

    往后治平四年(1067),在位仅仅四年的英宗皇帝在病中驾崩。太子赵顼即位,是为宋神宗。

    此时,宋朝经济收支不平衡,入不敷出,自然灾害又多,年方二十的宋神宗志向远大,一心想着改变这种现状,成就伟业,想起仁宗皇帝时王安石上疏《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神宗皇帝即位前看过这万言书,赞赏王安石的才华,现在 是认同他的主张,单独召见王安石,与王安石进行长谈,并器重他。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任参知政事, 的“熙宁变法”由此拉开序幕。

    王安石主持,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法,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先后推行的新法在财政方面有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保马法等,同时改革科举制度,以新法培育人才。

    也就在变法之初,周敦颐已患病退养在庐山莲花峰下,即使病情加重,他还想着自己一生在中下层为官,如今 是不近触摸官场,但心思朝廷新政,给蒲宗孟写信说:“上方兴起数百年无有难能之事,将图太平天下,微才小智苟有所长者,莫不皆获自尽。吾独不能补助万分一,又不得窃须臾之生,以见尧舜礼乐之盛。今死矣,命也!”他想着,推行新法将会给百姓带来太平安好。当然他没有想到王安石变法失败,两次罢相。此为后话。

    在京候任期间,周敦颐获得加冕国子监博士。这天下午他陪夫人带儿子小周寿在郑府庭院玩,忽然听到院外响起马蹄声,又戛然而止。他失陪夫人和小周寿,从庭院快步走到大门口。

    吏部来人送来任职文书,周敦颐通判虔州。接过文书,周敦颐谢恩,来者已去。蒲六妹抱周寿也来到院子门口,见周敦颐手里拿着文书。

    “要上哪里去?”“通判虔州。”“什么时候赴任?”“在京城过了好几个月,我看还是把时日用到路上,不至于途中急急忙忙。”周敦颐说。

    “夫君作何安排?”六妹问。

    “明后两天向亲友辞行,之后在家陪两天翟叔,再晚 启程,你看怎样?”他像是还有心思地说。

    听罢,蒲六妹没有吱声,脸上泛有疑问的表情。

    周敦颐见之,问道:“还有别的事情需要办吗?”蒲六妹:“嗯。”周敦颐:“什么事?”蒲六妹眼看周寿,见周寿对她灿烂地笑。说:“还真有一件重要事情,带寿去文翠姐娘家。外甥到了京城,定当去拜见舅舅。”她对还在笑的周寿说,“儿子,你是不是听说上舅舅家就笑哇。”小周寿还笑出了声。

    这下,周敦颐开心地站在那听着,脸上竟然露出了笑容。

    蒲六妹当然看出来了,接着说:“寿是陆家的发秧,现在他小不懂事,我们可不能不懂事。天上雷公大,地上母舅大,你都依舅舅那么些年才有 ,带寿去他舅舅家,让寿的舅舅和舅妈看看他们的外甥吧!”来京城时,周敦颐早就想过这件事。到家那天晚上与蒲六妹长夜漫话,说很多的人和事,就是没有说到他与陆文翠的小家,以免影响蒲六妹的心情。可蒲六妹是大家闺秀,她当时想问,但还是没有问。所以在他们要离开汴京时,她必须把这件事提出来。来一次汴京 不容易,天伦理道,带小周寿去他的母舅家,合情合理,而且蒲六妹都说出来了,周敦颐现在 愉悦。

    周敦颐马上说:“理所应当。那就往后顺延几天走。明天我们带寿去陆家,让寿在舅舅家过上三天,回来后辞别亲友,再过两三天离开京城。”嘉祐六年(1061)春夏之交,周敦颐举家启程赴任。头天潘兴嗣听说周敦颐从汴京到虔州做通判,近日过江州。他连想都没有想,就赶往江州等待周敦颐。

    潘兴嗣来到江州驿站。一问,周敦颐 就会到。他想,自己该怎样陪陪周敦颐。

    突然间,潘兴嗣看到周敦颐一家来到驿站大门前,他迎上去。

    “茂叔!”潘兴嗣喊。

    “延之,你怎么来啦?”“还别说,忽念间的感觉还真灵, 一来就能见上你。”“哈哈,看来让我们不见都难。”蒲六妹在一旁抱着周寿,周通也站在那。他们都向潘兴嗣施过礼。

    “我来猜猜。你是夫人六妹,不用说这是儿子小周寿。”他边走边说,还对早已认识的周通打了招呼。

    此时的江州大地山清水秀,南临鄱阳湖,北枕长江,一道巍峨山势挺拔在两水之间,它就是甲天下的庐山。

    “茂叔,到了虔州公事繁多,又不知什么时候能见,我们一起游游庐山怎样?”“林泉雅意,不枉相知。”应潘兴嗣提议,在驿站安排好蒲六妹和周寿之后,周敦颐与潘兴嗣上庐山,周通随从。他们取近山谷道而上,游历庐山山顶。所到之处,周敦颐无不赞叹风光奇秀。

    次日雨后,他们走进东林寺。才入寺门,一方莲池显现在周敦颐眼前。池里莲叶碧绿,白莲花绽放,微风掠过,莲花颔动,仿佛迎他而语,周敦颐只顾眷看。

    已认出周敦颐的住持常聪轻步走来,双手合十:“阿弥陀佛!施主原来是周通判。”周敦颐闻声连忙抬手,面对身披袈裟僧人,说:“惊扰惊扰!”他才看清是常聪,道:“禅师!”常聪:“相遇本无扰,犹如三位于此观莲。”周敦颐:“禅师,何以如此之说?”常聪:“那周通判现在看到莲的什么?”周敦颐:“池中莲花洁白干净,实在可人。”常聪:“雨后看莲甚见灵性,莲花怒放向世人,所以来本寺看它并非所扰。不过,佛门之莲可人在于清净众心。”周敦颐:“凡俗、佛门也有其大同。”他们很早就认识。周敦颐居丧鹤林寺时有一次去问学寿涯,遇一禅师和寿涯谈论佛经。周敦颐欲退,寿涯喊住他,说:“这是常聪师傅。”周敦颐便向常聪施礼,寿涯留他一起听他们论禅,两个人从此相识。

    周敦颐觉得与常聪有奇缘,说:“我此行路过江州,受邀到庐山一游,想不到刚从山上下来才入东林,就遇到禅师。”常聪:“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人在缘就在,无论各走天涯。”潘兴嗣问:“莲及佛道,非所有佛寺种莲 显眼之处,东林寺为是。请教,何也?”常聪便说起莲池,还说起白莲社、净土宗,遂陪他们饱游寺院。

    三人夜宿东林寺。周敦颐、潘兴嗣与常聪彻夜长谈,从慧远高僧始创东林寺到时下净土宗名声,则是一部悠远的东林佛书,一处当朝的佛教重地,为此第二天又逗留 。第三天早斋后,常聪送他们经过莲池,旁边那石碑上刻有一首诗:“驻锡东林种白莲,开宗净土集群贤。金池幻化慈严相,恰似弥陀在眼前。”潘兴嗣又问此诗为何独以刻石,常聪答以渊源。

    出寺院前门就到了虎溪桥。常聪驻足道:“昔日寺院始祖送客至此,我也就在此桥止步,不然就会有虎啸以惊各位。”周通:“老虎叫,有老虎?”常聪:“施主不必惊慌,这说的是‘虎溪三笑’。当年陶渊明、陆修静到东林寺与慧远谈经论学,咏吟唱和,十分投缘,不舍离去。直到天色已晚,慧远起身送客,不知不觉走过此桥,越过小溪,寺祖慧远驯养的那只护桥神虎立马吼啸起来。意思是警告慧远禅师,你自个破坏送客不过此溪之规矩。陶渊明、陆修静道‘不可不可’!暮色里,三人相视大笑别去。”潘兴嗣:“真有趣。”常聪:“传说而已,但寺规一直沿传至今。”周敦颐:“儒、释、道三大高人相聚,并非道不同不相融,何不取众家之长。”告别了常聪,他们沿山北转,绕过余脉,来到一处芳草地。草地开阔,前面自山向北横贯一条小溪,有石桥跨过溪流。再往前走,地势逐渐升高。站在高处向南望,一幅壮丽景致。周敦颐心旷神怡,甚感此处不失仙境,也不离凡俗,神奇美丽。他看了好久,见有放牛人牵牛从山边走来。

    周敦颐:“请问,这里叫什么地方?”放牛人用手比画,说:“你往东南看,那高高的山峰就是庐山莲花峰,在人们心中很神圣,就把山下一带称为莲花峰下。”周敦颐:“这溪水清澈,源于何处?又流向何方?”放牛人:“出于莲花峰下莲花洞,长年清澈,经湓水北注长江。”他们看向那高耸入云的山峰,峰 好似一朵莲花蓓蕾,峰腰云腾雾绕,天空的蓝、云团的白、山体的青,三色相间共和。周敦颐生有不舍之情愫,闻有不舍之陈香,他想得长远——莲花峰下特别相适自己这颗爱莲之心。

    潘兴嗣:“茂叔,触景生情了吧。”周敦颐:“一方圣地,宁静致远,还有土肥水清,你们再看那放牛人和牛那样的质朴。”周通:“老爷,这里像不像老家?”周敦颐点点头。

    潘兴嗣:“茂叔是想……”周敦颐又点点头。

    潘兴嗣可是笑起来。周敦颐看向他,问:“延之,为何呀?此处不美吗?”潘兴嗣:“当然美丽。我的意思是人在晚上说梦话,有时候还会变成真事。可晴天白日里说梦话是虚无,否则哪有‘南柯一梦’。还记得吗?几年前劝你‘归来治三经,浩歌同五柳’,你可无此之想,现在去虔州上任怎么可能想得通?”周敦颐:“三十多年前我就想得通,现在还是那句话,‘束发为学,将有以设施,可泽于斯民者。’瞧,莲花峰下太美啦,可是家园土地。”潘兴嗣:“当真?”周敦颐:“肯定。”潘兴嗣:“那就在此买几亩土地,建几间房屋,待解官归田时也有心怡栖息处,我将与你为伴。”周敦颐:“我也这么想。到时可以尽情地看山赏水,歌咏抒怀,静心读书讲学,探究圣贤之道。”随后,他在那溪流北边坡上筑建了两间简易屋舍。

    周敦颐、潘兴嗣、周通站在屋舍前,见天空万里无云,一片青绿映入眼帘。周敦颐手指前方,目光跨越屋舍前面溪流,遥看莲花峰下西南端远处,其实是看向千里之外的老家,想起那濂溪源于山泉,村前而过。

    周通见他那样凝神,问道:“老爷看啥?”说完也放眼望去。

    周敦颐没有回应,略过一会儿问:“你不是说这里像老家吗?”周通:“是呀,很像。”周敦颐:“两地相像,那我们将这发源莲花峰下、流经书堂前的溪流名谓‘濂溪’,把这建起的两间屋舍名谓‘濂溪书堂’,你们看怎样?”潘兴嗣低声喃喃:“濂溪,濂溪书堂。”且有思量,说,“两个名字都好,是茂叔之写真。若有人来到此处,听到这两个名字,就知道你的过去、现在、将来。”周通也连声说:“两个名字好,两个名字好,都可以看得出老家印迹。”周敦颐道:“你们说好就好。”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周敦颐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周敦颐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周敦颐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8分

  • 人物塑造:3分

  • 主题深度:4分

  • 文字风格:5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7分

  • 思想传递:7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6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9分

  • 结构布局:9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5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9分

  • 文化贡献:9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9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7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5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6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8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引人入胜(441+)
  • 四星好评(575+)
  • 无颠倒(258+)
  • 种类多(221+)
  • 体验差(116+)
  • 全格式(491+)
  • 目录完整(117+)
  • 简单(514+)
  • 内涵好书(367+)
  • 推荐购买(123+)
  • 可以购买(429+)
  • 书籍完整(516+)

下载评价

  • 网友 郗***兰: ( 2024-12-30 16:45:34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国***芳: ( 2025-01-04 06:08:31 )

    五星好评

  • 网友 芮***枫: ( 2025-01-08 03:21:55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田***珊: ( 2025-01-06 08:10:14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晏***媛: ( 2025-01-04 14:31:53 )

    够人性化!

  • 网友 寿***芳: ( 2025-01-16 10:45:37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宫***玉: ( 2025-01-19 12:06:05 )

    我说完了。

  • 网友 曾***文: ( 2024-12-19 22:31:02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康***溪: ( 2024-12-22 07:38:54 )

    强烈推荐!!!

  • 网友 益***琴: ( 2025-01-09 08:56:18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谭***然: ( 2025-01-02 08:49:39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隗***杉: ( 2025-01-02 01:57:42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车***波: ( 2025-01-01 16:58:35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