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小书 山水有清音 古代山水田园诗鉴要(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大家小书 山水有清音 古代山水田园诗鉴要(精)精美图片
》大家小书 山水有清音 古代山水田园诗鉴要(精)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大家小书 山水有清音 古代山水田园诗鉴要(精)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200145441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4
  • 页数:324
  • 价格:45.0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精装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19 17:25:45

寄语:

跟随北京大学中文系葛晓音教授,求索中式田园审美的真实高度。


内容简介:

本书是北大中文系著名学者葛晓音教授的古代山水田园诗赏析文集。详细解读了从陶渊明开创田园诗起,至宋代苏轼止,共25位田园诗人的55首诗歌。全书按照山水田园诗产生的各类环境和相关主题分为田园篇、隐居篇、游览篇、行旅篇,4个部分,依次评述田园诗人的写作风格、领略田园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部极佳的田园诗赏析作品。


书籍目录:

目錄

田园篇

陶渊明(四首)归园田居其一饮酒其五和郭主簿其二移居其二

孟浩然(一首)过故人庄

王维(三首)春中田园作新晴野望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陆游(一首)       游山西村

隐居篇

谢灵运(二首)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石门岩上宿

庾信(三首)        幽居值春  山斋  奉报穷秋寄隐士

孟浩然(一首)夜归鹿门歌

王维(十五首)桃源行  山居秋暝辋川集(选十三首)

韦应物(一首)      寄全椒山中道士

游览篇

阴铿(一首)       开善寺

杜审言(一首)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孟浩然(二首)       临洞庭   晚泊浔阳望香炉峰

王维(四首)       蓝田山石门精舍终南山华岳  汉江临泛

常建(一首)题破山寺后禅院

李白(三首)       梦游天姥吟留别   西岳云台歌  庐山谣

杜甫(二首)       望岳  登高

韩愈(二首)山石  衡岳

白居易(一首)     杭州春望

杜牧(一首)       山行

徐俯(一首)       春游湖

行旅篇

谢朓(二首)      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王湾(一首)      次北固山下

王维(一首)        宿郑州

杜甫(二首)      石柜阁  旅夜书怀

欧阳修(一首)   晚泊岳阳

苏轼(一首)      游金山寺

附录讲稿(二篇)澄怀观道  静照忘求  ――中国山水诗的审美观照方式

中国古典诗词的阅读和欣赏


作者介绍:

葛晓音,女,1946年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2年获北大中文系中古典文学硕士学位后留系任教。1989年起任北大中文系教授。曾任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系教授、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北京市政协委员。主要著作有《八代诗史》《汉唐文学的嬗变》《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山水田园诗派研究》《唐宋散文》《中国名胜与历史文化》《古诗艺术探微》《山水有清音——古代山水田园诗鉴要》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清人王夫之说:“语有全不及情而情自无限者,心目为政,不恃外物故也。'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隐然一含情凝眺之人,呼之欲出。从此写景,乃为活景。故人胸中无丘壑,眼底无性情,虽读尽天下书,不能道一句。”(《古诗评选》卷五)


“澄怀观道”是晋宋时期宗炳说的:“老疾俱至,名山恐难徧睹,惟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宋书·宗炳传》)所谓“澄怀”,是说诗人要让自己的情怀、意念变得非常清澄,没有一丝一毫的杂念,在这样的状态下才能体会山水中蕴藏的自然之道。所谓“观道”,指观察自然存在和变化的规律。“静照忘求”是王羲之在一首诗里说的:“争先非吾事,静照在忘求。”(《答许询诗》)意思是在深沉静默的观照中忘记一切尘世的欲求。


林庚先生对于词的特点:有一段很精彩的说明:“词以表现女性美的生活基调和儿女风流作为其主要内容,生活的情调便由关塞江湖的广大缩小到庭院闺阁之间。所表现的只能是对青春消逝的感伤,这就限制了词的境界和气派。然而词到底为诗坛创造了一次新的诗歌语言,从句式到语法到词汇都出现了再度诗化的新鲜感。它唤起一片相思,创造了画桥、流水、秋千、院落、小楼、飞絮、细雨、梧桐等一系列敏感的意象,支持了词长达百余年的一段生命。”


古人有一句话:“诗无达诂。”


“恍然若与摩诘入辋川,度华子,经孟城憩辋口庄,泊文杏馆,上斤竹岭,并木兰柴,绝茱黄洪,槐陌,窥鹿柴,返于南北垞,航欹湖,戏柳浪,濯栾家濑,酌金屑泉,过白石滩,停竹里馆,转辛夷坞,抵漆园,幅巾丈履,棋奕茗饮,或赋诗自娱。

山水有清音隐居篇


诗一开头就称自己为久已陆沉的山人。《庄子·则阳》说:“方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是陆沉者也。”

陆沉是指人中隐者,违世离俗,譬如无水而沉。庾信在北周官位荣显,固然不能称为隐士、山人,但他心如槁木死灰,无情于荣华富贵,只愿适闲居之志,实际上是与世相违之人。因此自称久已陆沉,并非矫情,而是真切地写出了自己长久以来沉陷在屈仕的耻辱和痛苦之中的精神状态。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从南朝到唐代,是中国山水田园诗的高峰期。中国士大夫的审美极大地受到山水田园诗审美方式和精神旨趣的影响,阅读本书便可跟随北京大学中文系葛晓音教授,领略中式田园审美的高度。


书摘插图

山石山石犖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贞元八年(792)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后贬阳山(今广东阳山)令。唐宪宗时升为刑部侍郎,因上表谏阻皇帝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尚书。韩愈主张尊儒排佛、反对藩镇割据,并倡导古文运动,是唐代著名的大儒和古文家,散文成就极高。韩愈博学多才,古文滔滔雄辩,以写作散文的才力和学问来写诗,就形成了韩诗的一个重要特点:以文为诗。所谓“以文为诗”,并没有确切的定义,只是古代诗话中的一种印象式的评论,大体指诗人采用或吸收散文表达的一些手法和特点来写诗,比如在诗里发议论,或者采用文章的布局章法等等。以文为诗的表现方式会产生一些弊端,例如描写过分细致,平铺直叙,缺乏诗歌的跳跃性,不够含蓄有味等等。但是也会扩大诗歌的表现力。成功与否要看具体作品,不能一概而论。山水记游诗是适宜于吸收散文手法的一种题材。中唐和宋代的一些诗人力图使诗歌能像散文一样具体详实、有头有尾地表现出较长时间的游览过程,自由地抒发议论,虽然写出了不少缺乏诗味的押韵之文,但是也有一些成功的作品,韩愈的《山石》就是其中的一例。《山石》大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韩愈当时任节度推官。七月在洛阳,与两三个友人到洛北惠林寺去钓鱼,当夜宿于寺中,次日归去,有感而作此诗。从表面看,这诗犹如一篇平铺直叙、文笔简妙的游记。然而一句一景、移步换形,层层展开黄昏、入夜、黎明等各个时分的不同画面,贯注着游人从中领悟的人生乐趣。一所荒山古寺,经诗人用浓淡相间的色彩点染之后,不但处处呈现出幽美的境界,而且渗透着诗人的特殊个性。开头四句写诗人黄昏时进入山寺的过程:“山石犖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前句写沿着小路在高低不平的山石中穿行的经过,后句写到达山寺的时间以及黄昏蝙蝠乱飞的情景。开门见山地点出山寺环境的荒凉僻静,黄昏中的山色、寺景随着交代到寺的路径和时间步步展现。而且一起调便见出诗人崚嶒的骨相:“犖确”两字形容山石的棱角不平,却也能令人联想到韩愈很不随和的性格。韩愈一生刚直不阿,不肯趋附权贵。苏东坡曾说过:“犖确何人似退之,意行无路欲从谁。”就是用这首诗的句来比喻韩愈的性格,但也确实看出了《山石》取景及其格调与诗人性格之间的内在关系,可说是韩愈的知音。这两句选景取山石蝙蝠,遣词用僻字拗调,以怪景硬语导入幽境,倍增新奇之感。接着在升堂坐阶的过程中就势捕捉住乍到寺中的眼印象:“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支子”即栀子花。用“大”和“肥”这两个极俗之字形容芭蕉、栀子吸足新雨之后的饱满水灵,也是一种反传统的手法,但这里用得十分恰当,因为刚刚坐定,天色又暗,不能细细鉴赏,只能得出一个花木都长得很壮的粗略印象,所以用俗字比雅词更能传神地表现诗人久居世俗、偶出尘外的清新感受。接着诗人被寺僧引到佛殿里观看壁画:“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寺僧说画和以火照画都与前面的叙事步步紧接,文意没有一点中断,因而自然暗示出天色由昏变黑、游人自外入内,丝毫不露转换的痕迹。“稀”字一语双关,不仅赞美古迹的珍奇为世所稀有,也写出了古旧的壁画在烛光下影影绰绰的图像,使以火照画这幕情景本身就显现出一种秾丽而略带神秘的情调。看完壁画,就该吃晚饭睡觉了:“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铺床拂席,是僧人为诗人留宿寺中做准备,连同设置羹饭等一系列动作,平直琐细,像散文一样铺叙,似乎是诗里可以省略的情节。但是写得亲切朴素,寺僧的殷勤和寺中生活的清苦也可由此见出,而且传达出诗人自得其乐的神情,所以语言虽然平淡却兴味十足。躺下以后,诗人却睡不着:“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入岭光入扉。”渐渐不闻虫声,月光照进门内,是已到夜深的情景。这里只是从静卧之人的听觉和视觉去写时间的流转,而山寺深夜的静美意境、诗人一夜不眠的复杂思绪,都历历分明。紧接着是从夜深到天亮离寺的过程:“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天明离寺,信步走去,由于晨雾迷漫,不见道路,上上下下在云雾之中到处走遍。这两句写空气的迷濛清润,与夜间的澄澈清朗各臻其美。古人有“烟霏雨散”句,此处用“穷烟霏”写平明真景,又照应黄昏雨后的兴象,何等自然现成。由于诗歌一开头就是上山到寺的情景,没有细写周围的景物,因此正好借天明以后下山的过程,补足了山景:“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山色烂漫为远望,松枥十围为近观。“山红涧碧”用概括的颜色写出满山花叶繁盛,溪涧水流清澈的美景。“十围”指十人拉起手来才能合抱的树干直径,一路走去常可见到这样高大原始的林木,更可见山中的深幽。这两句写出景物的远近层次,同时在景色转换之间也暗示了云开雾敛的天气变化。正如苏东坡所说:“宿云解驳晨光漏,独见山红涧碧时。”前面既然说满山烟霏,那么要看见山红水碧,必然是云雾收敛,晨光泄漏之时,远处的景色才能尽收眼底。“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生衣”两句对渡涧的情景作了一个特写,借此与题目和开头的“山石”呼应:赤脚踏在山涧中的石头上,水声激激清其耳,山风吹衣入其怀,耳目为之全新,身心任其荡涤,是何等惬意!诗人在世俗中蒙受的尘垢,可藉此冲洗一净,所以自然引出以下的人生感叹:“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人若能够在如此美好的大自然中自由自在,不受官场的羁束,就足以快乐地渡过一生了。所以诗人不禁反思自己和二三好友,为什么到老还不肯回归自然呢?这段感想出自为景物触发的真情,成为全诗的点睛之笔。《论语》说:“二三子以我为隐乎?”结句由此化出,暗示想要在此归隐的意思,更见韩愈的儒者本色。这里虽已点透诗人从暂游山寺所悟出的人生乐趣,但背后还有一层不屑久居幕下的苦恼、渴望摆脱他人羁束的意蕴可供回味。这首诗以游记首尾完整、层层深入、篇末结出感想的记叙手法为纲,以诗歌直寻兴会、融情于景、触目生趣的传统表现方式为本,画面层次丰富,色调绚丽清爽。虽然整个过程写得寸步不遗,但是处处流露出对山寺环境的清新感悟。因此是一篇以文为诗的成功之作。?


媒体评论

这应该是迄今为止笔者所见到的对中国诗歌意境美的形成机制及其美感特征*透彻明晰的阐发了。晓音先生将这一深刻的领悟贯彻在她对谢灵运、陶渊明、孟浩然、王维、常建、柳宗元、韦应物等*代表性的诗人诗作的鉴赏之中,从而对这些作品共同的美学特质与哲理意蕴做出了十分透辟的阐发。——*飞


前言

山水田园是中国古代诗歌重要的题材类型之一。中国山水千姿百态的奇观,为历代文人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中国长期稳定的农耕社会的生活方式,又使人和自然形成了天然的联系。因此表现人对大自然活跃生命的深沉体悟,向往回归自然的淳朴和纯真,是山水田园诗的基本主题。从南朝到唐代,是中国山水田园诗的高峰期,其审美方式和精神旨趣都在这一时期形成。尤其是盛唐的山水田园诗,体现了繁荣开明的盛世气象,能唤起人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给人以生活哲理的积极启示。各种风格和表现艺术也发展得为充分。这本小书所选诗歌即以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为主,兼及宋代的少数名篇,按照山水田园诗产生的各类环境和相关主题分为田园、隐居、游览、行旅几类,从多种角度帮助读者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的高度成就和艺术价值。


书籍介绍

对中国诗歌意境美的形成机制及其美感特征最透彻明晰的阐发

编辑推荐

一本山水田园诗赏析集,详细解读从陶渊明起至苏轼止,共25位田园诗人,55首经典!

内容简介

本书是北大中文系著名学者葛晓音教授的古代山水田园诗赏析文集。详细解读了从陶渊明开创田园诗起,至宋代苏轼止,共25位田园诗人的55首诗歌。采取了按作者生活年代排序,依次讲解分析的方式介绍田园诗人的写作风格、领略田园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部极佳的田园诗赏析作品。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4分

  • 主题深度:3分

  • 文字风格:7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8分

  • 实用性:4分

  • 章节划分:5分

  • 结构布局:9分

  • 新颖与独特:5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9分

  • 使用便利性:4分

  • 书籍清晰度:7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6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服务好(548+)
  • 二星好评(315+)
  • 赞(119+)
  • 经典(229+)
  • 内容齐全(549+)
  • 书籍完整(385+)

下载评价

  • 网友 堵***洁: ( 2025-01-08 10:49:13 )

    好用,支持

  • 网友 訾***晴: ( 2025-01-19 11:18:49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步***青: ( 2024-12-28 15:35:09 )

    。。。。。好

  • 网友 堵***格: ( 2025-01-14 12:54:44 )

    OK,还可以

  • 网友 通***蕊: ( 2024-12-19 21:53:16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隗***杉: ( 2025-01-12 18:30:33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丁***菱: ( 2024-12-30 16:39:09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敖***菡: ( 2025-01-10 13:43:15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养***秋: ( 2025-01-10 04:12:04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索***宸: ( 2025-01-04 13:54:02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陈***秋: ( 2025-01-05 22:12:42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