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个人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九个人电子书下载地址
寄语:
继《沈从文的后半生》《沈从文的前半生》之后,复旦大学教授张新颖又一部人物传记全新力
内容简介:
新文化晨曦时刻的儿女,那么一些难以抹平的个体,经历各自曲折跌宕的人生。
继《沈从文的后半生》《沈从文的前半生》之后,《九个人》是复旦大学教授张新颖又一部人物传记力作。这本小书讲述了沈从文、黄永玉、贾植芳、路翎、穆旦、萧珊、巫宁坤、李霖灿、熊秉明这九个人相异而相通的命运。
除了沈从文,其他几位大致可以看作一代人——出生在一九一〇年代至二〇年代前几年之间,到三〇、四〇年代已经成长甚或成熟起来。他们不同于开创新文化的一代,也不同于之后的一代或几代。他们区别性的深刻特征,是新文化晨曦时刻的儿女,带着这样的精神血脉和人格底色,去经历时代的动荡和变化,去经历各自曲折跌宕的人生。
这九个人的故事,自然交织进二十世纪中国的大故事;与此同时,却并未泯然其中,他们是那么一些难以抹平的个体,他们的故事不只属于大故事的动人篇章,更是独自成就的各个人的故事。
书籍目录:
题记
沈从文的后半生:这是什么样的故事
黄永玉先生聊天记
沧溟何辽阔,龙性岂易驯
——琐记贾植芳先生
路翎晚年的“心脏”
穆旦在芝加哥大学
——成绩单隐含的信息及其他
穆旦与萧珊
活下去,并且“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能写师友回忆录的人是有福的
一个年轻艺术家的学习时代
作者介绍:
张新颖,一九六七年生于山东,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获得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文学评论家奖、届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家奖、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第十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等多种奖项。
主要作品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著作《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沈从文的前半生》《沈从文的后半生》《沈从文九讲》《沈从文与二十世纪中国》等;
当代文学批评集《栖居与游牧之地》《双重见证》《无能文学的力量》《置身其中》《当代批评的文学方式》等;
随笔集《迷恋记》《有情》《风吹小集》《读书这么好的事》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沧溟何辽阔,龙性岂易驯
——琐记贾植芳先生
一
贾植芳
先生有一对闲章:“洪宪生人”、“秦坑余民”。“秦坑余民”的意思不用说了,由此可知,这对闲
章是
先生历经那场大劫难之后所刻;“洪宪”是袁世凯称帝的年号,
贾
先生出生在一九一六年,也就是所谓的“洪宪”元年。这样一算,就快到先生的九十大寿了。之所以还要算一算,是因为平常确实
习惯了
先生的“年轻”,不特意去想,不觉得先生已经这样“老”了;再一算,我
从入贾
先生的门,到现在,也已经十五年了。
我能够
成为贾
先生的学生,说起来,多少得感谢年少时的任性。一九八九年上半年,我大学就要毕业,获得免试直升研究生的资格,我跟班主
任李振声
老师说,我要读
贾
先生的研究生。
李
老师很是赞同。但过了不久,
李
老师告诉我,
贾
先生年纪大了,不招硕士研究生了;接着,
李
老师又指点我说,你可以跟哪位、还有哪位老师读。我记得那是在东部宿舍的走廊里,我一急,就对
李
老师说,
贾
先生不招,我就不读了,我要去工作了。
那时候免试直升研究生的名额很少,我这样的反应,大概
李
老师也没想到。不过我敢在他面前发这样的坏脾气,也是他四年来纵容和偏爱的结果。这一来,他也和我一样急起来。于是,有一天晚上,他带我去见
贾
先生。
为什么一定要读
贾
先生的研究生,到现在,我也不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在那之前,我只见过
贾
先生一次。那次是北京大学的
王瑶
先生来,在第四教学楼有个讲座,
贾
先生是主人,陪坐在讲台上。现代文学研究界的这两位山西老乡坐在一起,是很有意思的。
王
先生抽烟斗,
贾
先生抽纸烟,我对
贾
先生的个印象就是,吸烟的频率极快,而且是抽完一支,接着就点上另一支,我注意到,
那天贾
先生抽的是黄盒子的凤凰烟。后来我常常听到
贾
先生向人谈“养生”经验,宣扬的是
王瑶
先生的观点:一不戒烟,二不戒酒,三不锻炼。但那天的讲座上
贾
先生讲了什么话,
王瑶
先生谈了些什么,却全忘记了,或者当时就没听清,
贾
先生的话难懂,
王瑶
先生的话或许不那么难懂,但在大教室里,人多,就显得声音轻,我坐得不够靠前,听起来吃力。
李
老师带我去见
贾
先生,我心里非常紧张,紧张的是我不知道该说什么话。等我在
贾
先生的书房里坐了五分钟之后,这种紧张就没有了。我还是不知道该说什么话,但这根本就不是个问题,先生滔滔不绝,而且妙趣横生,用不着我这样不会说话的人多开口。
从
先生家里出来,我的心踏实下来,我甚至注意到第九宿舍里的树、房屋和它们在月光下的投影。事情就这样发生了转机,我如愿
成了贾
先生的学生,而且由
贾
先生
和陈思和
老师合带,也因此
成了陈
老师的个研究生。
那年暑假,我带着
贾
先生推荐给我读的几本比较文学方面的书,回到老家。我坐在小板凳上读一本英文版的厚厚的比较文学早期论文集,母亲问,读得懂吗?其实是读不大懂的,我却含含糊糊地回答母亲。那时候心里有一种奇异的宁静,又有一种对即将展开的世界的宁静的渴望,就这样,在北方夏天凉爽的风中,把这本读不大懂的书一页一页地读了下去。
过完暑假,我才正式
成为贾
先生的学生。
二
如果按照现在的讲课方式来说,在我全部的读研究生期间,先生就没有给我讲过一次课。先生的方式就是坐在书房兼客厅里聊天。聊什么呢?没有限定。这位瘦小的老人,能够让你充分感受海阔天空和人事沧桑。你在这里学习历史和认识社会,全是通过具体可感的形式。这个房间里常常爆发出笑声,那一定是先生特有的幽默引起的。这里形成了一种特别的氛围,吸引着各不相同的人。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会固定在每个星期五中午到先生家里,称为“星期五聚餐会”,节日一般。这个“我们”,由不同“辈分”的人组成,有老师,有师兄,我是后的一个,直到又有比我后来的人加入进来。
在
贾
先生的书房兼客厅里,你不知道会碰上怎样的人和事。有一阵,大概九十年代初的那两三年,我经常碰见高晓声。我
常在贾
先生家里蹭饭,高晓声呢,印象里也多是在饭时候来,背着个包,路过上海,不必事先打招呼,就进家了。有一次中文系请高晓声住在复旦讲课,高晓声不愿吃安排好的公饭,总到
贾
先生家里喝酒。
贾
先生和高晓声是一对奇特的朋友。两人一见面,就有很多话要说,都说得很兴奋;但是他们两个人其实都听不大懂对方的话。
贾
先生山西音,高晓声常州腔,都没被普通话“驯服”过来。如果还有别人坐在那里,这个人就成了他们两位各自的听众,兼他们之间的翻译。
高晓声见贾先生说得乐不可支,就问我说的是什么。我说,
贾
先生讲,您好酒,有一天晚上喝多了,回复旦招待所,半夜里同屋的人醒来发现床上人不见了,起来找,才发现躺在洗手间,爬不起来。原来是摔了一跤。连夜送到长海医院,一检查,摔断了两根肋骨。
高晓声急忙否认,说,
那是贾
先生瞎编的。
见我不信,他就自问自答:
贾
先生为什么要瞎编呢?因为
贾
先生自己喜欢酒,有一次喝醉了,走到大街上,结果撞上了自行车,撞断了腿,在长海医院住了好长时间。他不好意思,所以要编我醉酒的故事。
说完,高晓声也乐得大笑起来。
贾
先生被自行车撞断腿住院的事我知道,这个原因倒真是高晓声瞎编的。其实是一个青年喝多了酒骑自行车,撞上了
贾
先生。
贾
先生被撞得住院,却不追究这个青年的任何责任(先生说因为他并不是有意的),这也就难怪,这个“肇事者”,后来也成了出入
贾
先生家里的客人。
三
贾
先生平易,风趣,就我所见,他的书房是欢声笑语多的书房;但我所说的特别的氛围,还不仅仅就是这些。有人赞美先生的达观,以为先生历经劫难之后,什么都“想开了”,其实是错的。先生的认真和坚持,是骨子里的东西,八十岁
时
先生写自寿联,上一句就是“脱胎未换骨”。
就说我们这些学生,在
贾
先生那里完全可以无拘无束,
贾
先生自己也不讲究形式,但其实,
贾
先生是有他的要求的,做人上的要求,学业上的要求。这些要求就在那些随意的聊天中透露出来,就在他自己的日常行为中暗示出来。这些要求,不刻板,不是条条框框,在精神上却不能不说是严格的;同时,又因为是在开阔的境界里,虽然严格,却不死,反而能够激发和唤起人的潜能。
从南区到
贾
先生家的路太近了,我两三天去一次,有的时候天天去,甚至一天去两次。我好像没有什么问题要
向
先生请教,但也可以说,那时的我也正经历着精神上的困惑和苦恼,这种困惑和苦恼说不清楚是什么,可它又确实在那里;我甚至想说,这样的困惑和苦恼不只是我一个人的,跟我差不多年龄和经历的人或多或少都有。大学毕业的夏天,火车站“一场游戏一场梦”的歌哭之后,同学们风流云散;和我一起读研究生的同学,到崇明岛农场去割稻子,要劳动一年以后才回来。我因为读的专业是比较文学,属于外语类,上面说是学外语的不能中断,中断就都忘了,所以不用去劳动。我住在南区空空荡荡的十四号楼里,每天自己读书,一个人吃饭,再就是,去
贾
先生家。坐在先生书房的沙发上,听先生讲历史和现实,讲他自己的传奇经历,讲他所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和奇奇怪怪的事,讲写书编书译书(先生认为,这是一个学者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讲社会新闻,讲潮流风尚,不知不觉中,心就安静下来,坚定起来。我的困惑和苦恼也慢慢地化解于无形之中,又在无形中培育起新的精神力量。
在
贾
先生的日记里,我看到这样一段话:“下午,张新颖来替我整理堆在地上的旧杂志,作了一些剔除,只保留一些有专业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的东西,剔下来的东西预备作废纸卖掉。他晚饭后别去。和他谈了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的人生追求和生活道路,作为他们青年一代的历史参照。”(
一九九〇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后这一句的郑重其事,在多年后的今天读到,仍然令我心里一凛。
就这样,去
贾
先生家成了习惯。频繁的时期,是在研究生快要毕业的时候。那时候,原定的工作突然没了,仓促间要找一个新单位。先生很着急,四处托人。去先生家,不仅是因为这件具体的事情,还因为,在受挫的时候,习惯更加强了。
后来,在《文汇报》工作那四年,离开了学校,却没有
从
先生身边离开。先生送我一本英文版的德国传记名家艾米尔·路德维希的《人之子》,希望我把他翻译出来。这本书先生年轻的时候读过,对它很有感情。我就在工作的间隙,在一个近二十人共用的大办公室里,断断续续完成了翻译。我把这本书的翻译看成是我自己工作那段时间的一个纪念,更把它看成是受教
于
先生的一个纪念。
四
我曾经天真地以为,长期的监禁生活没有在
贾
先生身上留下什么阴影,这是人性光辉没有黯淡的标志和奇迹;而先生身上那种突出的乐观和通透,更容易强化这种印象。在一九九六年十二月,我写过一篇《
贾植芳
先生的乐观和忧愤》,多少含有这个意思。但就在十二月底,先生住进人民医院,一住就是半个多月,期间发生了一件事,却使我改变了看法。
那一天是我在陪先生。先生说,好了就赶快回家,医院这地方不能住,医院就像监狱。这样聊着,我也没太在意,因为每次住院,先生都是这样的态度,说差不多的话。但渐渐地,先生就越说越激动,不太像闲聊了。我请先生不要说话,休息休息,睡一会儿。可是先生顾自说下去,他说的还是医院,我听着,却越来越像监狱了。到后来,已经分不清说的是医院还是监狱,他高声骂起来。他骂医生,骂护士,骂同病房的人,骂来看望他的人,见谁骂谁。我手足无措,没有办法让先生安静下来,只好赶紧跑到住在近旁的
陈思和
老师家,把
陈
老师叫来。
陈
老师来了,又请来医生,吃了镇定药,先生才安稳下来。
后来
先生说,那一刻出现了幻觉,觉得就是在监狱里。
这件事给了我持久的震惊。我反省自己以前的想法,长期的牢狱、监禁、改造,怎么可能不留下巨大的创伤和沉重的阴影?而要压抑这种刻骨铭心的创痛,要阻挡这种噩梦般的阴影的侵扰,又需要怎样非凡的力量?
贾植芳
先生的幽默、风趣,
贾植芳
先生的闲话、笑声,底下是怎样的坎坷、苦难、恐怖和永远也无法治愈的伤害?
但先生还就是一个风趣和有爽朗笑声的人。后来谈起他骂人的事,先生问我,新颖,我当时骂你了没有?我说,没有。先生又问,我骂你们
陈
老师了没有?我说,没有。
先生是明知故问,脸上带着“狡猾”的表情。问完,我回答完,这个时候,先生就笑了起来。
五
在
贾
先生家里听他谈话,师母常常坐在一旁,插几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师母开始持续地写东西,从卧室开着的门可以看到她伏在靠窗的桌子前,听到人来了,就放下笔,走到书房里招呼。先生就说,老太太在写回忆录呢。师母话不多,等我抄写这部回忆录时,才完整地了解了师母流放青海和山西二十余年的情形。这就是后来发表的《流放手记》。
每想到师母,就一定同
时想起
先生叫师母的声音。那是在各种不同情形中的声音。譬如一起出去散步,如果还有其他的人分
别陪着
先生和师母,先生走着走着就到前头去了,他走路快,慢不下来,却会突然停住,转过身来,喊,任敏,任敏;譬如在书房里坐着,喝了一口茶,就说,任敏,任敏,喝茶。同时把杯子递过去。一九九七年十月之后,先生叫任敏任敏的声音,就只能在师母的病床前了。
二〇〇二年那一年,我在韩国。十一月的一天,突然收到师母去世的消息。我想像不出
贾
先生会怎样承受这一打击,虽然我知道先生的坚毅,但我也同样知道先生和师母相濡以沫、相敬相爱的高贵感情。
我给先生打电话。直到电话拨通,我仍然没有想出什么话来
安慰
先生。先生听到是我,就说,老太太昨天去了。先生跟我讲师母去世时的情况,我怔怔地说不出话来。先生又跟我说,你一个人在外面,要当心身体,要吃好饭。先生还特意说,今天的《文汇报》上有你一篇文章。
放下电话,我一个人呆呆地在房间里坐了整整一个下午,直到暮色四起,窗外的灯光亮起来。
六
胡风在漫长的牢狱生涯中想念友人,写《百花赞》——因为没有纸笔,其实不能叫作“写”,只能是“吟”,储存在记忆里。其中《酒醉花赞——怀贾植芳》后来凭记忆写出,共十首,开题句是“酒醉花无忌,常披急义心”,首是总括,后面九首
从贾
先生各个时期的经历和追求刻画他的壮气豪情和丹心赤胆。首,
贾
先生的精神气质和人格特征就跃然而出:
能生师侠盗,敢死学哀兵。
懒测皇天阔,难疑厚土深。
欣夸煤发火,耻赞水成冰。
大笑嗤奸佞,高声论古今。
就从这篇《酒醉花赞》,也可见出有着生死情谊的两个人之间的深刻理解。胡风诗中的
贾
先生的形象,和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的复杂变动联系在一起,突出了一个人大义凛然、能生敢死的勇者气概。我在这些年的平常日子里听
贾
先生谈话,看他做事,表面上似乎这样的年代没有那种危机时刻的选择和行为了,我却依然感受到胡风诗的真切:
贾
先生还是那个样子。
只是,我更多地从细小的事情上感受着一个丰富的人格。
两年前的一天晚上,
和贾
先生一起在外面吃饭,
贾
先生见了我三岁的儿子,称他为
张
先生,晚饭后要给
张
先生买糖吃。这个小家伙本来谁都领不走,一听要买好吃的好玩的,就乖乖地跟着老公公走了。但不巧,因为太晚了,没有买到小家伙想要的那种又好玩又好吃的糖。
第二天,
贾
先生让家里人打电话,叫我去一趟。我还以为有什么事。原来是先生买好了给
张
先生的东西。
我说,小孩子没记性,早就忘了有这回事。
先生很认真地说,不,不,答应小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
七
去年,在八十八岁的寿宴上,
贾
先生很动情说,我十三岁离家,家庭观念淡,朋友观念深。先生叛离家庭,为追求而东奔西走,浪迹江湖,从精神上讲,是五四新文化的儿子。这条精神血脉形
成了贾
先生的人格,也影响了他的命运。
胡风集团案刚平反不久,有一天
陈思和
老
师去贾
先生家,碰上先生的很多朋友聚会,神色庄重。等他们散后,先生问
陈
老师:今天是什么日子?
原来那天是鲁迅的生日。
先生说,他们一些朋友,在五十年代,每逢鲁迅的生日都会聚在一起。
经历了二十多年的灾难,他们刚刚获得自由,首先就恢复了这样一个近似仪式的传统习惯。
贾
先生属龙,这个属相和他的性格与命运是否有什么关系,我不清楚;但先生的龙属相使我自然想到新文化英雄陈独秀的两句诗,是他多遭磨难、一九三七年出狱后所写:“沧溟何辽阔,龙性岂易驯。”
贾
先生的“脱胎未换骨”,不就是一脉相承?
二〇〇四年八月四日
原文赏析:
搜家,审问,批斗,接踵而至。在遭受声色俱厉的谩骂、警告、威胁的过程中,“我脑子里突然冒出莎士比亚的名句:‘这是篇荒唐的故事,是白痴讲的,充满了喧嚣和狂乱,没有一点儿意义。’”——这真是一个书生的反应。
巫寧坤一九五一年忽然收到燕京大學校長陸志韋的電報,請他回去任教,他丟下寫了一半的論文,回到“一個用噴窮、悲哀、孤獨、屈辱、動蕩和戰亂充塞我的青少年時代的祖國。投身於一個嶄新的世界,去過一種富有意義的生活,這個誘惑力遠勝過博士學位和在異國做學問的吸引力。”——“嶄新的世界”“富有意義的生活”、這樣的“話語”具有奇異的“魔法”,彷佛自帶一個碰觸點,一旦碰觸即刻激發巨大的想象、強烈的渴望和投身的熱情,為其“誘惑力”所感召的,豈止是巫坤寧、穆旦、顧壽觀、劉文清、王道乾、吳冠中這樣的個人,又豈止是他們這樣的一代人。
......
“生活中最頭疼的事是硬性規定的政治學習,每周兩三個下午。”學文件,討論,“人人都得發言,暴露思想......沉默是不可思議的,因為沉默就被認為抵制思想改造。不久我就發現,你永遠是錯的......提高政治覺悟是永無之境的。”
“除此之外,晚上全校教師還得上'馬列主義夜大學'。一位年經的男教師每周兩次從北京來,朗讀他在新建的人民大學聽見蘇聯專家講授馬列主義的筆記,一字一句,照本宣科。我們得做筆記,因為期終還有考試。”
“我越來越公開地對缺少思想言論自由表示不滿。只有良錚和天生與我有同感。”他不知道,禍根就在這裏——二〇〇五年,余英時與巫坤寧第一次見面,對他心直口快、表裏如一的印象如此強烈:“一席話之後,我便完全懂得:他為什麽絕對逃不過劫難。”
......
搜家,審問,批鬥,接踵而至。在遭受聲色俱厲的謾駡、警告、威脅的過程中,“我腦子裏突然冒出莎士比亞的名句:'這是篇荒唐的故事,是白癡講的,充滿了喧囂和狂亂,沒有一點兒意義。'”——這真是一個書生的反應。
書生的反應迂闊,於實際絲毫無補;然而奇異的是,巫坤寧恰恰就是用這種方式,來對應出現的各種困境,而且,它起到了無可比擬的作用。這部回憶錄裏,有許許多多這樣動人的時刻——
“肅反”造成南開接連的自殺...
依据我们在前后历时将近一年的本书原始材料清理过程中所获得的'约翰牛'式的阅读经验,这种对'晚年路翎'以及由此而通盘照亮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路翎的阅读还必须是仔细而全面的,否则就恐终不免为他的某些外在形象或浅表形象所迷惑,以致随他历经身心两方面的重创之下在所难免的创伤遗痕而左右摇摆,也陷身于某种价值歧义之中不能自拔。
真正经历过大苦难的人也许并不需要靠苦难来证明和表现什么,他们甚至对自身非凡的、可以充分夸张和戏剧化的过去说也不愿多说,也许正式因为刚刚摆脱的恐怖经验,他们才会比常人更懂得体会平凡、今天,才会发现和朴素地歌唱平凡中的诗意。
穆旦在萧珊去世后,于一九七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致信杨苡写道,“蕴珍(萧珊)是我们的朋友,她是一个心地很好的人,她的去世给我留下不可弥补的损失。我想这种损失,对你说说,你是可以理解的。究竟每个人的终生好友是不多的,死一个,便少一个,终于使自己变成一个谜,没人能了解你。我感到少了这样一个友人,便是死了自己一部分;而少了许多生之乐趣,因为人活着总有许多新鲜感觉愿意向知己谈一谈,没有这种可谈之人,即生趣自然也减速。”
要求一个人饱受摧残和伤害却不允许留下伤疤,即使留下伤疤也不允许伤疤太难看,谁有这样的权力?谁可以这样发昏?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 “新文化晨曦时刻的儿女,那么一些难以抹平的个体,经历各自曲折跌宕的人生。”
继《沈从文的后半生》《沈从文的前半生》之后,《九个人》是复旦大学教授张新颖又一部人物传记力作。这本小书讲述了沈从文、黄永玉、贾植芳、路翎、穆旦、萧珊、巫宁坤、李霖灿、熊秉明这九个人各自独立又息息相通的命运。
※ “这九个人的故事,自然交织进二十世纪中国的大故事;与此同时,却并未泯然其中,他们的故事不只属于大故事的动人篇章,更是独自成就的各个人的故事。”
《九个人》依然在探讨个人和他身处的时代、社会可能构成的复杂关系。虽然在二十世纪中国,个人的力量过于弱小,“不过弱小的力量也是力量,而且隔了一段距离去看,你可能会发现,力量之间的对比关系发生了变化,强大的潮流在力量耗尽之后消退了,而弱小的个人从历史中站立起来,走到今天和将来”。它历经千劫而不毁,还活在今天,还活在当下的文学身上。这种生命力,不仅是说它自身的生命力,更是说它具有生育、滋养的能力,施之于别的生命。
※张新颖的语言表达沉郁顿挫,充满内在的情感张力。他将生命参与到所要讲述的九个人的心灵历程中,与他们的内部世界进行着沟通,“他是在朴素地表达内心的过程中感觉到表达的焦虑,而这种焦虑恰恰缘于他将自己的内心放进了作品中,在作品中探索、历险、挣扎、痛苦、欢乐”。
媒体评论
他很平和,他也很低调,但是我觉得他确实会,从他的写作也能看出来,他确实会做让你很意外的事情。在我们熟悉的新颖老师内心深处,我觉得是藏着一个很不同的新颖老师。而且这个很不同的新颖老师的存在,可能也是他多方面创作力的一个源泉。
——李敬泽
新颖是一个读书人、教书人,也是一个写书人,但是新颖事实上更多的像一个少年,就像他写的游泳的少年一样。他早期评论的成名作也是写那个少年形象,游荡的感觉。
——施战军
张新颖不是那种以知识和名词来言说的批评家,他是将生命参与到批评的对象中,与批评对象沟通、与个人的生命经验沟通的批评家,他的不流畅不是知识症结在文字中,他是在朴素地表达内心的过程中感觉到表达的焦虑,而这种焦虑恰恰缘于他将自己的内心放进了作品中,在作品中“探索、历险、挣扎、痛苦、欢乐”。
——周立民
幸运的是,作者张新颖并没有采取这样传统的传记写作方式,而是尽力地去感同身受,还原这位文学大家的柔软、细腻、敏感、浪漫,把读者放到故事发生的时刻,去跟主人公一起矛盾、纠结、痛苦、消沉。因为他的一生,重要的不在于轨迹,而在于每一次与外界碰撞中产生的火花,不论好的还是坏的。
——任冠青
在新颖指尖流出的文字中,常常可见一种内在的迟疑,恰恰因为这种迟疑,他能洞见文学中常被忽略的欲说还休的、难以言传的精神律动…在新颖的学术研究中,非常重视细节,他时常痴迷于钩沉一鳞半爪的历史掌故,但是对这些历史片段的实证分析,吸引他的并非史实本身,而是背后那些曾经活跃的生命轨迹。
——黄发有
书籍介绍
新文化晨曦时刻的儿女,那么一些难以抹平的个体,经历各自曲折跌宕的人生。
继《沈从文的后半生》《沈从文的前半生》之后,《九个人》是复旦大学张新颖教授又一部人物传记力作。这本小书讲述了沈从文、黄永玉、贾植芳、路翎、穆旦、萧珊、巫宁坤、李霖灿、熊秉明这九个人相异而相通的命运。
除了沈从文,其他几位大致可以看作一代人——出生在一九一〇年代至二〇年代前几年之间,到三〇、四〇年代已经成长甚或成熟起来。他们不同于开创新文化的一代,也不同于之后的一代或几代。他们区别性的深刻特征,是新文化晨曦时刻的儿女,带着这样的精神血脉和人格底色,去经历时代的动荡和变化,去经历各自曲折跌宕的人生。
这九个人的故事,自然交织进二十世纪中国的大故事;与此同时,却并未泯然其中,他们是那么一些难以抹平的个体,他们的故事不只属于大故事的动人篇章,更是独自成就的各个人的故事。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8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网站更新速度:9分
使用便利性:8分
书籍清晰度:8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是否包含广告:8分
加载速度:7分
安全性:5分
稳定性:8分
搜索功能:5分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体验满分(100+)
- 情节曲折(97+)
- 服务好(483+)
- 无颠倒(465+)
- 不亏(113+)
- 愉快的找书体验(297+)
- 字体合适(123+)
- 速度快(398+)
- 二星好评(505+)
- 一般般(227+)
- 在线转格式(582+)
- 值得购买(612+)
- 经典(275+)
下载评价
- 网友 后***之: ( 2025-01-09 22:48:42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瞿***香: ( 2024-12-25 14:24:06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堵***洁: ( 2025-01-07 23:47:45 )
好用,支持
- 网友 芮***枫: ( 2024-12-19 18:34:59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养***秋: ( 2025-01-10 20:22:11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方***旋: ( 2024-12-25 02:47:12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孔***旋: ( 2024-12-24 23:06:07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訾***雰: ( 2024-12-20 12:55:01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訾***晴: ( 2024-12-20 14:48:31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邱***洋: ( 2025-01-08 05:56:18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宓***莉: ( 2025-01-18 21:13:51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三脑教练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体验派人生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内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原理方法和临床应用)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莫奈的光与影 李悦琪 译 (比)卡嘉·冯麦尔 绘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应用空间计量经济学:贝叶斯统计与MATLAB实现 高等院校经济学管理学系列教材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管理的正念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2023春新版期末冲刺100分同步培优训练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试卷68所完全试卷子人教北师苏教版通用1一年级下学期模拟练习题测试密卷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全新正版图书 园林绿化工程管理宜森东南大学出版社9787564185176蔚蓝书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教材 1 设计前期与场地设计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为奴十二年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4分
人物塑造:9分
主题深度:3分
文字风格:9分
语言运用:6分
文笔流畅:6分
思想传递:5分
知识深度:4分
知识广度:5分
实用性:8分
章节划分:9分
结构布局:6分
新颖与独特:6分
情感共鸣:8分
引人入胜:5分
现实相关:8分
沉浸感:4分
事实准确性:8分
文化贡献: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