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第三版3版1234册全4本+中国现代三十年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考研文学教材 大学中文专业教材 文学史考研配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第三版3版1234册全4本+中国现代三十年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考研文学教材 大学中文专业教材 文学史考研配套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第三版3版1234册全4本+中国现代三十年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考研文学教材 大学中文专业教材 文学史考研配套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第三版3版1234册全4本+中国现代三十年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考研文学教材 大学中文专业教材 文学史考研配套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第三版3版1234册全4本+中国现代三十年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考研文学教材 大学中文专业教材 文学史考研配套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第三版3版1234册全4本+中国现代三十年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考研文学教材 大学中文专业教材 文学史考研配套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第三版3版1234册全4本+中国现代三十年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考研文学教材 大学中文专业教材 文学史考研配套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第三版3版1234册全4本+中国现代三十年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考研文学教材 大学中文专业教材 文学史考研配套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第三版3版1234册全4本+中国现代三十年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考研文学教材 大学中文专业教材 文学史考研配套 kindle格式电子书
内容简介: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撰述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已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教育部重点教材。这部近60万字的现代文学史著作,既注意吸收前人关于作家、作品和文体研究的成果,又克服了以往文学史的叙事模式与狭窄格局,拓宽了研究领域,在“文学现代化”这一命题下,形成了学术品味浓厚的独异的特色。
在结构布局上,全书按照1917-1949年的历史分期分为三编,但对各个时期的社会政治形势只作简约的交代,着重阐释各个阶段重要的文学思潮与文学现象,从文学演进过程与历史联系中去分析文学自身的规律与特点。这本书虽然也按文体分类,却注重突出各种文体的性质、走向以及不同流派的特点,并对某些代表艺术高峰的作家作品作专章论述,每章还附录了年表。
在对重要作家的评论中,力避对作家生平的罗列和对作品情节冗长的复述,而重视作品的艺术成就和美学价值,尤其注意分析作品产生久远影响的原因。如第二章鲁迅(一),在评论鲁迅小说的结构模式与深邃意蕴时,特意标出“说不尽的鲁迅”一节,综合了近年来学界对“阿Q精神”的人类学内涵的探讨。书中还把沈从文列为专章,表示了对这位构筑“湘西世界”,“充当现代中国文化的批判者角色”的文化人的同情和理解。
这些都是过去文学史著作所没有的或所省略的。
对于文学流派,不只是强调主流文学,而且也能从地域、文化环境的视角,去关照京派、海派、新感觉派、先锋派等趣味各异的文学派别,力求恢复现代文学色彩纷呈、枝叶繁茂的本来面貌。
书籍目录:
序/王瑶/1
前言/1
第一篇 第一 个十年(1917-1927年)
第一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一)/3
一 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3
二 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10
三 胡适、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15
四 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19
附录 本章年表/24
第二章 鲁迅(一)/29
一 《呐喊》与《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30
二 说不尽的阿Q/37
三 《野草》与《朝花夕拾》/39
附录 本章年表/43
第三章 小说(一)/45
一 “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45
二 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47
三 “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他主观型叙述小说/56附录 本章年表/65
第四章 通俗小说(一)/70
一 民国旧派小说/71
二 新文学迫使旧派向“俗”定位/72
附录 本章年表/77
第五章 郭沫若/80
一 《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80
二 《女神》的艺术想像力、形象特征与形式/83
三 从《星空》、《瓶》到《前茅》与《恢复》/84
四以《屈原》为代表的历史题材的剧作/86
附录 本章年表/89
第六章 新诗(一)/92
一 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92
二 “尝试”中的新诗——早期白话诗/94
三 “开一 代诗风”的新诗创作/96
四 新诗的“规范化”——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99
五 “纯诗”概念的提出与早期象征派诗歌/104
六 早期无产阶级诗歌/107
附录 本章年表/110
第七章 散文(一)/113
一 《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114
二 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116
三 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作家散文/118
四 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121
五 “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122
附录 本章年表/123
第八章 戏剧(一)/126
一 文明新戏: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与诞生/126
二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建设西洋式新剧”的战略选择/128
三 业余的、非营业性的“爱美剧”与“小剧场运动”的倡导/130
四 “小剧场”培育的田汉、丁西林等话剧文学的开创者及其创作/132
附录 本章年表/142
第二篇 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6月)
第九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二)/147
一 30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147
二 革命文学论争和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思潮/149
三 自由主义作家文艺观及两大文艺思潮的对立/155
四 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160
附录 本章年表/166
第十章 茅盾/171
一 开创新的文学范式/171
二 茅盾的小说成就/173
三 理论批评与其他方面的贡献/180
附录 本章年表/183
第十一章 老舍/187
一 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188
二 《骆驼祥子》: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192
三 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194
附录 本章年表/196
第十二章 巴金/199
一 青春的赞歌:巴金前期小说创作/200
二 《家》的杰出成就/201
三 深沉的悲剧艺术:巴金后期小说创作/205
附录 本章年表/209
第十三章 沈从文/212
一 边地湘西的叙述者、歌者/212
二 乡村叙述总体及其对照的世界/214
三 文学理想的寂寞/220
附录 本章年表/223
第十四章 小说(二)/227
一 “左联”和左翼小说/227
二 京派小说和其他独立作家的小说/241
三 海派小说/247附录 本章年表/256
第十五章 通俗小说(二)/260
一 雅俗互动的文学态势/260
二 张恨水等言情写实小说的俗雅融合/261
三 武侠想象世界的多方拓展/266
附录 本章年表/269
第十六章 新诗(二)/271
一 中国诗歌会诗人群的创作/271
二 后期新月派的创作/276
三 戴望舒、卞之琳等现代派诗人的创作/279
附录 本章年表/286
第十七章 鲁迅(二)/289
一 鲁迅杂文的重大意义/289
二 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291
三 《故事新篇》:鲁迅最后的创新之作/298
附录 本章年表/302
第十八章 散文(二)/304
一 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304
二 左翼作家的“鲁迅风”杂文和风格多样的散文/306
三 “京派”与开明同人的散文/309
四 报告文学与游记/312
附录 本章年表/314
第十九章 曹禺/318
一 从《雷雨》到《原野》/318
二 《北京人》与《家》/323
三 曹禺剧作的命运/325
附录 本章年表/326
第二 十章 戏剧(二)/328
一 走向广场:无产阶级戏剧、红色戏剧、国防戏剧与农民戏剧的倡导/328
二 职业化、营业性“剧场戏剧”的确立与夏衍、李健吾的创作/333
附录 本章年表/338
第三篇 第三个十年(1937年7月一 1949年9月)
第二十一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三)/343
一 战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分割并存/343
二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353
三 文学思潮、论争与胡风等的理论批评/356
附录 本章年表/363
第二十二章 赵树理/366
一 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366
二 塑造历史变革中的农民形象/368
三 评书体现代小说形式/372
附录 本章年表/375
第二十三章 小说(三)/378
一 暴露与讽喻/378
二 体验与追忆/387
三 通俗与先锋/395
四 现实与民间/401
附录 本章年表/410
第二十四章 通俗小说(三)/415
一 雅俗对立的渐趋消解/415
二 各类型通俗小说的“现代化”/417
三 解放区的文学通俗化运动/423
附录 本章年表/425
第二十五章 艾青/427
一 艾青的历史地位/427
二 独特意象与主题/428
三 忧郁的诗绪/430
四 诗的艺术与形式/431
附录 本章年表/433
第二十六章 新诗(三)/436
一 从同声歌唱到七月派诗人群的出现/436
二 从冯至等校园诗人群到以穆旦为代表的“中国新诗派”/444
三 敌后根据地的诗歌创作:诗的民间资源的新的吸取与创造/454
附录 本章年表/459
第二十七章 散文(三)/463
一 报告文学的勃兴/463
二 继承鲁迅传统的杂文/465
三 小品散文的多样风致/468
附录 本章年表/472
第二十八章 戏剧(三)/475
一 “广场戏剧”的三次高潮/475
二 大后方、上海孤岛:“剧场戏剧”再度兴起/481
三 沦陷区:职业化、商业化的“剧场戏剧”的繁荣/492
附录 本章年表/497
第二十九章 台湾文学/502
一 台湾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轮廓/502
二 台湾现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家/504
附录 本章年表/510
后记/512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1917年初发生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示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一)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
19世纪末,在维新运动的直接促助下,就出现了突破传统的文学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变革要求的尝试,其中包括:
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倡导“新意境”“新语句”和“古人之风格”三长兼备的“诗界革命”;
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的“小说界革命”;
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的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的“文界革命”。
此外,晚清已经有人开始提倡白话文,还有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翻译大盛,
但近代文学变革总体上仍囿于传统文学内部的结构调整与变通。而这一切都有待于1917年前后,这时候才终于出现了对中国的命运影响极大的新文化运动。正是这场运动为文学革命提供了动力与契机。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 1911年辛亥革命宣告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结束,为中国社会的转型创造了基本条件。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民族工业乘机发展,新兴的社会力量增长,又为新的文化与文学运动提供了物质的阶级的基础。
3. 直接原因:随着清末废科举、兴学堂,新式文化教育得以发展,促成传统的“士”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变,开始涌现一批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有自主开放意识的新型的知识者群体,他们成为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的生力军。
4. 现代印刷工业技术的引入促成了现代出版业的发展,晚清大批报纸副刊与专门的文学杂志的出现,以及稿费制度和现代文学市场的形成,为职业作家的出现提供了经济保证。在科举制度废除,传统的仕进之途被堵塞之后,又出现了以“思想”与“写作”为谋生手段的知识群体,他们开始拥有自身独立价值选择的可能性。
5. 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辛亥革命后大约十多年时间里,封建王朝大一统的思想统治局面已经瓦解,走马灯似的军阀政权一时又无力实施严密的思想控制,这就出现了一段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思想统治比较松动、相对比较自由的“失控”时期。这正好就是“五四”前后。既混乱而又比较自由的氛围,有利于突破常规的独立思想的生长,有利于容纳多元的外来思潮,也有利于对传统的大胆的反省。知识分子的文化视野空前拓宽,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条件也就成熟了。
新文化运动本质上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2卷起,易名《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即以此为肇始。
1917年初,陈独秀被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随后迁京。
从1918年1月号起改为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刘半农、沈尹默、钱玄同等轮流编辑,周作人、鲁迅等也给该刊撰稿,实际上形成了“一校一刊”为主体的新文化战线。由于当时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新旧思潮都可以在北大讲坛竞争,其结果,大大促进了“新思想,新学术”的发展,新文化运动也就借北大的学术自由空气而推波助澜,并推动了1919年的“五四”爱国学生运动。文学革命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新青年》集中代表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特色。其主编陈独秀在发刊词《敬告青年》中就鲜明地提出“人权、平等、自由”的思想,确认“人权平等之说兴”与“科学之兴”是推进现代社会进化的基本条件。此后,《新青年》大力倡导民主与科学精神,提出要从西方请进德先生(即民主Democracy)和赛先生(即科学Science)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在《新青年》阵地上集结的激进的知识分子主要从两方面推进思想启蒙运动。
其一是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易白沙、陈独秀、李大钊、吴虞等纷纷发文,猛烈攻击历代统治者独尊孔子学说以维护帝制。不过,他们也承认孔子的文化价值,认为反孔并非掊击孔子思想本身,“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他们希望把反孔作为反封建反传统的突破口,打破以纲常名教为核心的专制主义的思想统治,争得普遍的精神解放。
新文化运动是激进的。先驱者对传统采取猛烈攻击的态度,一时来不及分析传统文化(包括儒家学说)中合理的可供现代转化运用的成分;为了冲破旧垒,开拓新路,显示价值观念的根本转变,他们有些矫枉过正。
其二是广泛引进和...
(二)文学革命的发动过程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他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着手,即: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此“八事”从不同角度针砭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胡适在文中提出要确认白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正宗地位,宣称白话文取替文言文以建设新文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同年2月出版的《新青年》上,陈独秀发表了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文中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胡适、陈独秀的“文学革命”主张提出后,得到钱玄同、刘半农等人的响应。
钱玄同是语言文字学家,他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从语言文字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文取替文言文势在必行,指斥拟古的骈文和散文为“选学妖孽,桐城谬种”,态度甚为激烈。
刘半农则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提出改革韵文、散文,使用标点符号等许多建设性意见。
傅斯年也围绕“文言合一,制定国语”提出了一些设想。
1918年4月,胡适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来概括文学革命的宗旨,意在将文学革命与国语运动结合起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同年12月,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文学之本,试图将19世纪欧洲文学发展中起过重大作用的人道主义直接移用于中国新文学,使文学革命的内容更加具体化。
1918年冬天,陈独秀、李大钊又办了《每周评论》杂志。
几乎同时,北京大学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办了《新潮》月刊,都致力于提倡白话文,提倡反映现代生活的新文学,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介绍西方文艺思潮,文学革命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大。...
(三)文学革命所引发的几场论争
最初有林纾(1852—1924)出来正面迎击文学革命。
这位古文家在晚清曾用古文翻译过大量外国小说,影响和贡献甚大,很多新文学作家都曾受益于“林译小说”,可以说林纾“对中国文学典范的转移起到的是开创性作用”。如今这位元老却极力反对以白话文取替文言文。林纾写了《论古文白话之相消长》《致蔡鹤卿书》,对白话文运动大张挞伐,同时攻击北京大学的新派人物“覆孔孟,铲伦常”“尽反常轨,侈为不经之谈”。
北大校长蔡元培在致林纾的公开信中则重申“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李大钊、鲁迅等也发文谴责“国粹家”的历史倒退行为。《新青年》还将林纾含沙射影诅咒文学革命领袖的小说《荆生》全文转载,逐句批驳。
1922年,发生了与“学衡派”的论辩。此派以1922年9月在南京创刊的大型学术性杂志《学衡》而得名,其同仁梅光迪、胡先骕、吴宓都曾留学美国,寝馈西洋文学,多受当时带保守和清教色彩的新人文主义的影响。如果说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渴求以思想启蒙来引发重大的社会变革,那么像“学衡派”这样的文化保守主义者则更相信靠伦理道德来凝聚国家社会,所以他们对“五四”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的激进行为甚为反感。他们试图以学理立言,在中外文化比较中坚持一个宗旨,即“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着手整理研究和维持传统文化,指责新文化运动所主张的平民主义和个性主义,同时反对包括文学革命在内的一切急剧的社会变革。梅光迪写有《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写有《论新文化运动》,胡先骕写有《评〈尝试集〉》,基本点是否定文化与文学转型的突变形式,否定革命的逻辑。
对此,鲁迅发表了《估学衡》,抓住一些言辞实例,尖刻地讽刺“学衡派”“学贯中西”姿态下的窘迫。
1925年发生过与“甲寅派”的论争。当时任北洋政府司法与教育总长的章士钊复刊了《甲寅》周刊,明确宣示该刊“文字须求雅驯,白话恕不刊布”。章士钊又发表了《评...
(四)文学革命的收获与意义
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了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控诉了封建制度及其伦理道德“吃人”的本质,并采用了现代意味的手法与样式。随后,鲁迅又连续创作了《孔乙己》《药》等小说,显示了深切的思想和完整的现代小说特色。鲁迅的小说一出现,艺术上就很成熟,使得新文学的创作有了相当高的起点。
《新青年》《新潮》《学灯》等报刊上陆续推出一些新文学作家及其作品。
小说如:
叶绍钧的《这也是一个人?》、
杨振声的《渔家》、
冰心的《斯人独憔悴》、
许地山的《命命鸟》、
王统照的《春雨之夜》、
郁达夫的《沉沦》,等等;
诗歌如:
胡适的《尝试集》、
郭沫若的《女神》、
汪静之的《蕙的风》,等等。
这些作品大都是1919—1922年间发表的,难免生涩粗糙,不够圆熟,却贴近时代,元气淋漓,给文坛带来了青春气息,又充分满足了时代转换期的精神需求。
文学革命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伟大而彻底的文学革新运动。不同于以往有过的文学变革或改良,文学革命所带来的文学观念、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是全方位的。
在文学观念上,对“文以载道”、游戏消遣等种种传统的文学思想加以否定,追求表现人生、反映时代,成为一般新文学作者的共同倾向。
在文学内容上,体现着现代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充溢着觉醒的时代精神。
在语言和形式上,摒除了文言文和僵化的传统文学格式,用白话写作,广泛吸收运用外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手法,促使文学语言和形式更加适于表现现代生活,接近大众读者,大胆尝试并初步创造了既与世界文学发展相联结,又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文学语言形式。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撰述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已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教育部重点教材。这部近60万字的现代文学史著作,既注意吸收前人关于作家、作品和文体研究的成果,又克服了以往文学史的叙事模式与狭窄格局,拓宽了研究领域,在“文学现代化”这一命题下,形成了学术品味浓厚的独异的特色。
在结构布局上,全书按照1917-1949年的历史分期分为三编,但对各个时期的社会政治形势只作简约的交代,着重阐释各个阶段重要的文学思潮与文学现象,从文学演进过程与历史联系中去分析文学自身的规律与特点。这本书虽然也按文体分类,却注重突出各种文体的性质、走向以及不同流派的特点,并对某些代表艺术高峰的作家作品作专章论述,每章还附录了年表。
在对重要作家的评论中,力避对作家生平的罗列和对作品情节冗长的复述,而重视作品的艺术成就和美学价值,尤其注意分析作品产生久远影响的原因。如第二章鲁迅(一),在评论鲁迅小说的结构模式与深邃意蕴时,特意标出“说不尽的鲁迅”一节,综合了近年来学界对“阿Q精神”的人类学内涵的探讨。书中还把沈从文列为专章,表示了对这位构筑“湘西世界”,“充当现代中国文化的批判者角色”的文化人的同情和理解。
这些都是过去文学史著作所没有的或所省略的。
对于文学流派,不只是强调主流文学,而且也能从地域、文化环境的视角,去关照京派、海派、新感觉派、先锋派等趣味各异的文学派别,力求恢复现代文学色彩纷呈、枝叶繁茂的本来面貌。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5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网站更新速度:9分
使用便利性:3分
书籍清晰度:8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是否包含广告:7分
加载速度:5分
安全性:8分
稳定性:6分
搜索功能:9分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字体合适(153+)
- 可以购买(660+)
- epub(131+)
- 无漏页(624+)
- 章节完整(515+)
- 排版满分(419+)
- 一星好评(231+)
- 书籍多(523+)
- 已买(109+)
- 值得购买(434+)
- 种类多(72+)
- 还行吧(398+)
- 差评(617+)
下载评价
- 网友 孔***旋: ( 2024-12-25 20:00:46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谭***然: ( 2024-12-19 21:26:34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车***波: ( 2024-12-21 22:00:34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师***怀: ( 2025-01-17 05:51:02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师***怡: ( 2025-01-10 16:53:36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仰***兰: ( 2025-01-05 11:53:56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菱***兰: ( 2024-12-30 22:04:29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濮***彤: ( 2025-01-05 21:58:08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詹***萍: ( 2025-01-17 15:53:59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扈***洁: ( 2025-01-05 02:49:39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田***珊: ( 2025-01-10 01:47:40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蓬***之: ( 2024-12-31 14:29:43 )
好棒good
喜欢"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第三版3版1234册全4本+中国现代三十年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考研文学教材 大学中文专业教材 文学史考研配套"的人也看了
书法课.临帖九讲临帖九讲 中信出版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Master CAM应用操作/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教材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正版全新】 仰泳李浩好编著吉林文史出版社9787547217146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宝冶杯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作品集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9787030407849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职场二规则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建筑涂料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世界知名香水指南 (法)弗耶-加洛 ,同文世纪,卞婉玉 人民邮电出版社【正版保证】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献给名侦探的甜美死亡 新星出版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西班牙语速成·上册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预售【外图台版】步步为赢:超前部署你的下五步,学习亿万富翁企业家的致胜谋略 / 派崔克.贝大卫, 格雷格.丁金 时报出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傲慢与偏见中英对照全译本书籍正版外国世界名著完整版简奥斯丁无删减版小说pride and prejudice经典文学典藏畅销书中英文双语版正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实用血液净化技术及护理(第2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California(ISBN=9789812587503)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塑料热成型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4分
人物塑造:4分
主题深度:6分
文字风格:5分
语言运用:6分
文笔流畅:6分
思想传递:9分
知识深度:4分
知识广度:9分
实用性:6分
章节划分:8分
结构布局:5分
新颖与独特:6分
情感共鸣:3分
引人入胜:5分
现实相关:3分
沉浸感:4分
事实准确性:9分
文化贡献: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