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书斋 -爱达或爱欲(纳博科夫精选集IV)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19 17:35:55

爱达或爱欲(纳博科夫精选集IV)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爱达或爱欲(纳博科夫精选集IV)精美图片
》爱达或爱欲(纳博科夫精选集IV)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爱达或爱欲(纳博科夫精选集IV)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32792375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6
  • 页数:788
  • 价格:113.0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精装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19 17:35:55

寄语:

小说大师纳博科夫晚年“烧脑神作”,与《洛丽塔》《微暗的火》构成无可匹敌的三部曲


内容简介:

《爱达或爱欲》是《洛丽塔》作者、小说大师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之作,创作于纳博科夫晚年,是他所有作品中篇幅长、他自己为重视的小说之一,与《洛丽塔》《微暗的火》构成无可匹敌的三部曲。故事发生在一个名为“反地界”的星球上。1884年夏天,14岁少年凡•维恩来到阿尔迪斯庄园姨妈家做客,初遇两个表妹——12岁的爱达与8岁的卢塞特。凡与爱达互相吸引,由此展开笼罩于家族扑朔迷离的历史背景之下绵延一生的不伦之恋,还意外地将卢塞特卷入他们炽热的命运轮下。纳博科夫以其娴熟的小说技法搭建了繁复的文字迷宫,将自己对激情的体验、对时间的哲思皆纳入其中,构造出永无穷尽的人生故事。


书籍目录:

部 1

第二部 315

第三部 429

第四部 507

第五部 535

作者注 559

跋 布赖恩• 博伊德 576

译后记 韦清琦 594


作者介绍: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

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

一八九九年四月二十三日,纳博科夫出生于圣彼得堡。布尔什维克革命期间,纳博科夫随全家于一九一九年流亡德国。他在剑桥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后,开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学生涯。 

一九四〇年,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在韦尔斯利、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大学执教,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的身份享誉文坛,著有《庶出的标志》《洛丽塔》《普宁》和《微暗的火》等长篇小说。

一九五五年九月十五日,纳博科夫有名的作品《洛丽塔》由巴黎奥林匹亚出版社出版并引发争议。

一九六一年,纳博科夫迁居瑞士蒙特勒;一九七七年七月二日病逝。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1.

在她领凡看房子——以及所有那些很快将成为他们欢爱场所的隐秘之处——的初的新奇日子里,他所体验到的感受总是混合着迷狂和恼怒。迷狂——是因为她苍白、肉感、紧致的皮肤,她的头发,她的双腿,她生硬的走动方式,她那瞪羚草似的气味,那分得很开的漆黑的眼睛的蓦然凝视,以及衣裙下那富有乡野气息的裸体;恼怒——是因为在他这样一个青涩的天才学生,和那个早熟、做作又难以洞悉的女孩之间,延伸出一片光线的空虚和黑暗之幕,任何力量也无法攻破并穿透。他无望地躺在床上沮丧地咒骂着,企图将膨胀的意识集中在他所贪婪地捕捉到的对她的一瞥上。那是他们第二次上房顶,她攀上一只大号箱子去打开一扇小窗,从那里可以爬上屋顶(甚至曾有一只狗从这里钻出去过)。一个类似托架的东西掀开了她的短裙子,他看见——正如一个人看见了圣经寓言里那令人昏晕的奇迹场面或是一只蛾子令人瞠目的变形过程——女孩已长出了黑黑的绒毛。他注意到她似乎注意到他已经或可能已注意到了(他不仅注意到,而且保留着一种绵软的恐惧,直到——很久以后——他摆脱了那一景象的纠缠,而且是以十分奇特的方式),他还看到一种古怪、平淡、傲慢的神色掠过脸面: 她凹陷的脸颊以及丰满而苍白的嘴唇动了动,仿佛在咀嚼什么,而当他,高大的凡,扭动着身躯钻过了天窗却给一块瓦绊了一跤时,她发出了并无喜悦的笑声。而在那突如其来的阳光中,他意识到直至此时,他,小小的凡,还不过是个无知的雏儿,跟那个妓女在一起时,仓促、灰尘和阴暗的光线使她那种本就见不得人的魅惑更为晦涩,可他仍为此神魂颠倒。

他对浪漫的认识迅速成长起来。第二天早上,他碰巧瞥见她在洗脸,胳膊就着一只老旧的脸盆,脸盆则搁在一张洛可可式的架子上。她的头发挽在头顶,睡衣缠在腰间,像个笨重的花冠,而她窈窕的、隐约可见肋骨的背部便从一侧展现出来。一条肥硕的瓷蛇盘踞着脸盆,这爬虫和他都僵在那里看着夏娃以及她含苞待放的胸乳的轮廓,此时一大块深紫红色的肥皂从她手里滑落,她用穿黑袜子的脚勾住门将其砰地关上,那动静更像是肥皂撞击大理石板的回音而非一个贞女的不快。

2.

吊床与甜蜜:八十年后,他仍能怀着青涩的痛楚回忆起爱上爱达时初的欢喜。记忆在少年懵懂的吊床的半空中与想象相会了。如今在九十四岁高龄,他喜欢追溯那个爱意融融的夏天,并非视之为刚做的梦,而是一种对意识的再现,如此还能在午夜之后、在浅轻的睡眠与清晨粒药丸之间支撑自己。你接着说,亲爱的,就只一会儿。药丸、枕头、巨浪、亿万。就请从这里继续吧,爱达。

(她)。亿万个男孩。需要足足十年时间。有亿万个叫比尔的,优秀、有才气,温柔又热情,不论在精神上还是在身体上都不乏善意,在这十年间他们为亿万个同样不乏温柔与智慧的吉尔解去了衣带,他们的身份和当时的情形都得被掌握和清点,否则整个报告将充斥着蔓生的统计数字和仅达腰际的概述。假如我们,比方说,忽略庞大的个人意识与年轻天才之间的微妙关系,那么就谈不上任何意义了,因为在某些事例中,该关系使得这种或那种热望在生活持续不断的进程中成为一个空前且不可复制的事件,或至少成为关于此类事件的一件艺术作品或一篇檄文中的主旋律。流光四溢或潜移默化的细节内容——映照在透明皮肤里的本地树叶,棕色润泽的眼睛里的绿太阳,所有这些,所有这些,小妮子和小孩子的——都应该考虑在内,好了,准备接过去讲吧(不,爱达,继续,ya zaslushalsya: 我正听得着迷呢),假如我们希望传递事实,事实啊事实——即在这亿万对青年才俊之中,在这个你能允许我(为论证之便)称作时空的东西的一处横截面上,有一对是独一无二、顶顶超级的一对,

sverhimperatorskaya cheta,他们所带来的后果(被人们探究,被描绘,被谴责,被写入音乐,或是引发问题乃至死亡,假如这十年毕竟还有个蝎子尾巴的话),他们性爱的特性以一种极具独特的方式影响了两个人漫长的一生以及少数几位读者,那些沉思的芦苇 ,他们的笔以及精神上的笔触。真的是自然史!不自然的历史——因为诸种感官与总体感官的精确性对于农民而言准是古怪得令他们生厌,还因为细节便代表了一切: 一只托斯卡纳火冠戴菊或是锡特卡戴菊鸟在墓地翠柏间的歌唱;夏香薄荷或是姜味草顺着海岸山坡送来的芬芳;琉璃灰蝶或埃克蓝蝶的翩翩舞姿——与其他鸟儿、花和蝴蝶会合: 所有这一切,都应该借助通透的死亡与激情的美来聆听、闻嗅及目睹。而难的: 在彼时彼地所感知的美本身。雄性萤火虫(现在真的该轮到你说了,凡)。

雄性萤火虫,一种会发光的小甲虫,更像是颗游荡的星而不是带翅的昆虫,现身于阿尔迪斯初夏和煦而漆黑的夜空,一只接一只,这儿那儿到处都是,接着,当觅食活动自然结束时,那幽灵般的一大团便倏忽间消散,只剩零星的几只。凡带着欣喜的敬畏看着,这在他童年时

曾体验过,那时他在一座意大利酒店花园的紫色黎明中迷失了方向,在柏树隔成的小径间,他假想那是金色的食尸鬼,或是已然消逝的花园幻象。此时,当它们显然沿直线轻柔地飞翔,反反复复地穿行于他四周的黑暗之中时,每一只间隔五六秒便泛出淡柠檬色的光芒,以其

特有的节律(根据爱达的说法,这与其近亲种、分布在卢加诺和卢加的拉多尔萤火虫相当不同)向它们栖息在草丛里的雌性伙伴发出信号,后者在用少许时间确证他使用的光码完全正确之后,也以脉动的光相呼应。这些华丽的小生灵的出场——当它们飞过芳香的夜空并发出奇异的光时——在凡心中激起一种微妙的愉悦,那是爱达宣讲的昆虫学很难办到的,这大概也类同于一个理论型学者有时候对博物学者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知识的艳羡。吊床,椭圆形的安乐窝,兜住了他赤裸的身子,要么安放于盘踞在草坪一角的垂松之下,还配了架可遮雨的偏棚,要么在更安宁的夜晚就置于两棵鹅掌楸之间(曾有位夏天来的客人在那里过夜,将一件夜礼服斗篷盖在他那湿冷的睡衣上面。他惊醒过来,因为马车上的工具里有一颗臭弹爆炸了,凡舅舅划亮一根火柴时,看见枕头上都溅了鲜血)。

黑色城堡上的窗户纵横交错,马在移动。占用儿童房盥洗室时间长的是拉里维埃小姐,她是带着玫瑰油和吸墨纸去的。一阵微风袭扰着他此刻似已无限大的卧室幔帐。金星挂上了苍穹;维纳斯嵌进了他的肉体。

3.

他们的次接触是如此轻浅,如此默然,在他柔软的唇和她更柔软的肌肤之间——在那棵高大有斑点的树上,目睹此情的只有那只迷路的、轻巧地踩落了树叶的松鼠。在这之后,从一种意义上说,什么也没改变,从另一种意义上说,一切都变了。这样的接触,质感会自行演变;一种触感就是一个盲点;我们以身形的剪影相互触碰。此后,在另外一些相当懒散的日子里的某些时刻,在时有发生的、不得不将疯狂抑制下去的时刻,一个秘密符号勃立起来,一幅拉在他与她之间的面纱——

(爱达: 如今他们在阿尔迪斯实际上已绝迹。凡: 谁?哦,我明白了。)

——在掩饰其欲望的必要性降格到拙陋的一点瘙痒并终被他除去之前,这面纱将一直存在。

(哦,凡!)

日后在与她讨论当时那种可悲的难堪时,他没法说自己是否真的担心他的avournine(如布兰奇用其粗劣的法语向爱达所说的那样),在面对他的欲望的赤裸裸的显露时,会不会爆发出真实的或伪装得很像的厌恶,而考虑到对一个童贞的孩子的怜惜和尊重,他是否运用了一种阴郁、狡黠的方式呢,因为这个孩子的魅力是如此夺目,无法在隐秘之中品味,同时又是如此神圣,无法公开冒犯;然而一切都出了错——这显而易见。毫无疑问潜藏在他的埋伏阵地,以及她的宽容背后的,是关于暧昧的端庄的暧昧的老生常谈,这在八十年前可是流行一时的,还有如阿卡迪亚田园牧歌一样古老的昔日韵事中所埋藏的羞怯而迂腐得令人难以忍受的求爱,所有的那些情致,所有的那些方式。并没有记录下究竟是在暑假的哪一天,他开始了谨慎而精心筹划的对她的宠爱;可是与此同时,就在她感觉到在某些时刻他过分贴近地站在她身后,当她感受到灼热的呼吸和顺滑的嘴唇时,她意识到这种沉默而奇异的亲昵一定是在某个不确定又无限远的过去就早已开始了,而她已无法再阻止,即便她不承认过去日复一日的重复中已有一种默许。

在酷热的七月下午,爱达喜欢待在阳光充足的音乐房里,坐在白漆布铺的桌子旁的一只凉爽的象牙木钢琴凳上,面前摊开一册她钟爱的植物图集,在乳白色的纸上用彩笔临摹奇花异草。比如她会选一种模拟昆虫形态的兰花,接着用很高超的技法将其放大画出来。要不她就对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并未记录下来,但的确有可能),引入了一些奇特的小小变化及变形,一个如此年轻、穿着如此暴露的少女干这些事情,简直是病态的。长长的光柱从落地窗斜射进来,在多面的大玻璃杯、印了色彩的水,以及绘具箱的铁皮上绽出光亮——当她精心绘制一处眼状斑纹或是唇瓣上的圆裂片时,那种痴迷的专注令她将舌尖卷在了嘴角。在阳光之下,这个稀奇古怪、头发夹杂着黑蓝棕三色的孩子似乎自身就在模拟镜兰开花的形态。她轻薄宽松的外衣背后剪裁的开口恰如其分,每当她挺直腰,外凸的肩胛骨左右移动,并且脑袋偏向一边的时候——比如在她镇定自若地拿着画笔审视油迹未干的作品,或是用左手腕外侧抹平一绺额头上秀发时——已然走到离她座位近位置的凡,便能看见她那圆润的脊柱弯曲①,直至尾椎骨,能吸纳到她整个躯体的温热。他的心脏怦然作响,一只可怜的手伸进裤子口袋深处——他用一只装了半打十美元金币的皮夹掩饰着他的窘态——在她俯身察看画作时,他俯身看着她。他干燥的嘴唇非常轻柔地顺着她温暖的头发和炙热的颈背滑下来。这是男孩所体验过的甜美、强烈、神秘的感觉;去冬的那种肮脏的淫欲根本无法比拟这种似绒毛般的柔滑,这种对欲望的绝望。假如她永久地保持着倾身动作——假如在他仍如蜡一般干裂的嘴沉迷于亲吻时,那不合时宜的小家伙能更长久地忍着而不是任性狂热地去摩擦她,他将会永久停留在她颈后中间那娇小可爱的圆形突起上。一只露在外面的耳朵上的鲜艳红晕以及画笔动作的逐渐迟缓是仅有的迹象——恐惧的体征——表明她感受到了他力量加重的抚弄。之后他便默然潜回自己的房间,锁上门,抓了一条毛巾,将身体露出来,回忆着他刚刚留在身后的那一幅画面,仍如聚拢的火焰一般可靠和鲜活的画面——他将它带往黑暗处,只为了用野蛮的激情将其除去;之后,一时间精力耗尽、双腿虚弱、生殖器还在颤抖着的凡,会重返那间阳光四溢的屋子的纯洁之中,那个现在已闪耀着汗珠的小女孩,仍在画着她的花儿: 一朵妙不可言的花,模拟着一只鲜艳的蛾,而后者则模拟着一只圣甲虫。

如果凡所关切的只是这样的安慰,满足男孩子激情的任何一种安慰;如果,换句话说,没有涉及爱情,那么我们年轻的朋友或许能够容忍——只这么一个临时的暑假——自己行为的污秽和暧昧。然而凡爱恋着爱达,那种复杂释放,无法成为目的本身;或者更确切地说,那只能是一条死胡同,因为这无法与人分享;因为这非得躲在阴暗的角落里;因为这与那种更为盛大的极乐之感根本无法匹敌,而后者,就像凶险的山口之上的雾蒙蒙的,才是他与爱达的艰险关系所能达到的真正顶点。在那个仲夏的一两周时间里,尽管每日都有如蝴蝶般轻柔的吻印在她的头发、脖子上,可是凡觉得与那天之前相比,自己更远地游离开了她——在迷宫般枝节交错的夏泰尔树上,他的嘴无意间触碰到她的一寸肌肤,而他几乎没有察觉的那一天。

然而天性是好动的、生长的。一天下午,他比往常更安静地走到了正在音乐室的她的背后,因为他正好赤着脚——接着,小爱达转过头,闭上眼睛,将嘴唇按在了他的唇上,这样一个如新鲜玫瑰似的吻将凡带入了迷狂和困惑之中。



原文赏析:

自1884年9月以来,凡有多少次对我不忠呢?

六百一十三次,凡答道。其中至少有两百个妓女,她们只是爱抚我。我对你是绝对保持忠贞的,因为这些仅仅是“伪操作”(那些冰凉的手假意、无聊地抚摩我,而我早已忘了手的主人)。


顺便问一下,撞到萤火虫时会烧伤吗?


那本翻烂的小书准也是她的,《梅尔特瓦戈医生的爱情》,一位牧师写的神秘浪漫剧。


"How vainly men themselves amaze/ to win the Palm, the Oke, or Bayes."

“人们如此徒劳地耽迷尘世,/只为赢得棕榈、橡树或月桂。”

马伏尔《花园》


It did not matter, it did not matter. Destroy and forget! But a butterfly in the Park, an orchid in a shop window, would revive everything with a dazzling inward shock of despair.


她这种类型的孩子往往有着最纯洁的哲学观。爱达已发展出了自己的小体系。凡来了几乎不到一周,她便发现他具备被自己的智慧之网吸纳的资质。一个人的生命由某些类型之物组成:“真实之物”,难得而又弥足珍贵,它们只是组成寻常生活内容的“物”;以及“幽灵之物”,也叫“雾”,比如发烧、牙痛、大失所望、还有死亡。同时发生的三件或更多的事组成了一座“塔”,或者,假如是接踵而至的话,便构成了一座“桥”。“真实的塔”和“真实的桥”是生活中的快乐,而当一座座塔纷至沓来时,便能体验到极度的狂喜;可这几乎绝无可能发生。在一些情形中,从某种角度看,中性的“物”也许看似甚或实际上转变成为“真实”的,否则也可能反向地凝结成恶臭的“雾”。当欢与寡欢交错、同时或次第发生时,一个人便面临着“废塔”或是“断桥”。

将形而上学的东西图解为建筑学内容,这使她的夜晚过得要比凡容易,而那天清晨——如大多数清晨一样——相较于她与她的阳光而言,他感到自己是从一个极为遥远而严酷的国度归来的。

她丰满、湿热而泛光的嘴唇笑起来。

(当我吻你这儿时,多年以后他对她说,我总想起那个蔚蓝色的早晨,你在阳台上吃着一份蜂蜜黄油面包;用法语说要好得多。)

紫云英蜜的那种经典之美,柔滑,清淡,半透明,毫无阻碍地从勺子流出来,宛如液态的黄铜,浸润着我爱侣的黄油面包。面包屑也包裹在其中。

“真实之物?”他问。

“塔,”她答道。

还有那只黄蜂。

那只黄蜂查看着她的盘子。它的身体颤动着。

“我们以后得尝一只,”她说,“不过得生吞活剥了才会好吃。当然,它不会蛰你的舌头。没有什么动物愿意碰人舌头的。当一只狮子在沙漠里连皮带骨头吃掉一个旅行者时,它总是将舌头留下来。”(作不屑状)

“我表示怀疑。”

“这是个很有名的谜。”

那天她头发梳得很好,乌黑发亮,与脖子和胳...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丰饶而幽深的阅读盛宴,永无止尽的人生故事。”

小说大师纳博科夫晚年“烧脑神作”

与《洛丽塔》《微暗的火》一同构成无可匹敌的三部曲

纳博科夫对世界进行拆解、重组为彻底的一次尝试

一场爱的体验,一次对时间本质的哲学探究

《爱达或爱欲》是纳博科夫晚年写成的“烧脑神作”,也是他自己为重视的小说之一。他曾在访谈中说,“《爱达》给我造成的麻烦的确超出了我所有其他小说的总和,但那叠嶂的纷扰所呈现的亮丽斑斓,也许正是对爱的体验。”他凭此书登上了《时代》封面。

1884年夏天,14岁少年凡•维恩来到阿尔迪斯庄园姨妈家做客,初遇两个表妹——12岁的爱达与8岁的卢塞特。凡与爱达互相吸引,由此展开笼罩于家族扑朔迷离的历史背景之下绵延一生的不伦之恋,还意外地将卢塞特卷入他们炽热的命运轮下。纠缠、反复、回忆、追悔、作乐以及狂欢,构成一部跨越时空、丰饶浪漫的家族纪事。

《爱达与爱欲》是能体现“纳式风格”的作品。纳博科夫以其娴熟的小说技法搭建了繁复的文字迷宫,对世界进行彻底的拆解、重组,不断变化叙述方式和视角,将各类戏仿、讽刺、隐喻、暗示、拼合、重构、阐释与反阐释、头韵……发挥到了极致。

而读者也将在这一场烧脑游戏中,随着两个挑战禁忌的孩童,解开一个个字谜,享受永无穷尽的阅读盛宴。


书摘插图

在他俩的爱情故事中,祝福的话语以及抒情的灵感次降临到了这个粗野的少年身上,他低语着,呻吟着,用畅快温软的语言吻她的脸,用三种语言—世界上伟大的三种语言—呼唤着各种昵称,这将汇集成一本秘密爱称词典,并且要经过多次修订,直到得出一九六七年的终版。当他动静过大时,她便发出嘘声,并将嘘声吐入他的嘴里,此时她的四肢缠绕着他,仿佛她在我们所有的梦境里已经做爱多年了——然而急躁而年轻的激情经不起头几回盲目的推挤,在那幽兰的唇缘附近喷薄而出。一只蓝鸫发出警示性的鸣啭,晨光开始在冷峻的黎明中悄然潜回,萤火虫的信号灯围绕着水库,马车灯的点点微光变得如星辰一般明亮……我们这两个一丝不挂的孩子,抓着围毯和睡衣,轻轻拍一下表示分别,各自秉烛回到了一无所知的卧房。

吊床与甜蜜: 八十年后,他仍能怀着青涩的痛楚回忆起爱上爱达时初的欢喜。记忆在少年懵懂的吊床的半空中与想象相会了。如今在九十四岁高龄,他喜欢追溯那个爱意融融的夏天,并非视之为刚做的梦,而是一种对意识的再现,如此还能在午夜之后、在浅轻的睡眠与清晨粒药丸之间支撑自己。你接着说,亲爱的,就只一会儿。药丸、枕头、巨浪、亿万。就请从这里继续吧,爱达。

他们的次接触是如此轻浅,如此默然,在他柔软的唇和她更柔软的肌肤之间—在那棵高大有斑点的树上,目睹此情的只有那只迷路的、轻巧地踩落了树叶的松鼠。在这之后,从一种意义上说,什么也没改变,从另一种意义上说,一切都变了。这样的接触,质感会自行演变;一种触感就是一个盲点;我们以身形的剪影相互触碰。此后,在另外一些相当懒散的日子里的某些时刻,在时有发生的、不得不将疯狂抑制下去的时刻,一个秘密符号勃立起来,一幅拉在他与她之间的面纱——

尽管卢塞特从未在这样的高度,在如此纷乱的阴影和如蛇舞的反光中跳过海—不对,维奥莉特,应该是跳过水——她仍然纵身—跃,几乎没有溅起什么水花便插进了躬身迎候的海浪里。这个结局近乎完美,只是她本能地又蹿到水面上—而不是在水下屈从于药力产生的怠惰,正如她前一天晚上还在岸上时所计划的,假如真要走到这一步的话。这个傻姑娘没有演练过自杀的技巧,不比自由落体式的跳伞运动员每天都要干这种事,另一章里要提到的。浪涛汹涌,她无法确定如何透过喷射的激流看到远处,加之四周漆黑一片以及她自己飘散的乱发,她根本无法看见班轮的灯光,这大船很容易被想成是个长了很多眼睛的庞然大物,趾高气扬无情无义地远去了。此刻,我找不到下一页记录了。

天也无情,也漆黑,她的躯体、头,尤其是该死的拼命吸水的长裤,都充溢着俄刻阿诺斯和诺克斯。一有冰冷暴虐的咸水拍击过来,她便泛出茴芹味的恶心,而脖颈和胳膊的麻木感觉不断地滋长。在她就要失去对自己的控制时,她想应该要告知这一系列正在消退的卢塞特—让她们在踏上复归的路上不断地传递—就是,死亡不过是孤寂的无限碎片的一个较为完满的形式而已。

她并没有如我们所担心的那样看见自己整个一生在眼前闪现;她喜爱的那个红色橡胶玩具娃娃虽肢体不全,但仍然躺在一条深不可测的溪水之岸的勿忘我丛里;不过当她在短暂的恐慌与浑厚的麻木感觉轮番交替下像一艘半吊子“托鲍克夫号”般游弋时,她的确看到了一些零碎物什。她看见一副崭新的灰鼠皮卧室拖鞋,那是布丽吉特忘了收的;她看见凡在答话之前擦着嘴,接着,当他们起身时,他未及回答便将餐巾扔在桌上;她还看见一个有一头乌黑长发的女孩顺道飞快地拐进来,朝着一只戴破花环的达克犬拍着手。

一个人或许会爱上“空间”及其多种可能状态: 例如速度,速度的那种光洁与挥剑一般的嗖嗖之声;凌驾万物的速率,鹰一般的雄姿;弯道上的欢呼;一个人还可以成为“时间”的业余爱好者,尽情品味绵延无边的快乐。我放开自己的感官去享用“时间”,乐其内涵,乐其延展,乐其褶皱向下的沉坠,乐其浅灰色雾霭般的不可捉摸,乐其连续不绝的爽滑。我希望能做些与之相关的事情;能沉湎在拥有的幻象之中。我意识到所有企图到达那座魔力附身的城堡的人,都迷失在一片暗涩中,或困滞在“空间”中。我同样也意识到,“时间”用隐喻的手法说来,就是一种流动的介质。


媒体评论

《爱达》给我造成的麻烦的确超出了我所有其他小说的总和,但那叠嶂的纷扰所呈现的亮丽斑斓,也许正是对爱的体验。——纳博科夫

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富有激情的小说家。——埃德蒙•怀特,美国作家、文学评论家

《爱达》中关于爱侣所企及的生与美之愉悦的演绎,是小说史上鲜有人能望其项背的成就。——罗伯特•奥尔特,文学评论家

此前还没有哪部小说能够将人一生经验的累积表现得如此丰饶浪漫,没有哪部小说——即便普鲁斯特的作品——能通过重复、回忆、展望、追悔、懊恼、作乐以及狂欢而如此放大了当下的震撼。没有哪部小说曾揭示出,人生终将构造出那样永无穷尽的故事。——布赖恩•博伊德,国际知名学者、纳博科夫研究权威

一个爱情故事,一部“情色”杰作,一次对时间的哲学探究。——《纽约时报书评》

如果纳博科夫得不了诺贝尔文学奖,那的原因只能是该奖配不上他。——《纽约时报》

《爱达》与《洛丽塔》《微暗的火》一起,构成了当今无可匹敌的三部曲。——《星期六评论》

【读者评论】:

1、凡和爱达的身体里,好像同时住着老人和小孩子。很多细节让人想起小时候,其中炽热的情感和智慧又远远超出少年时光。无穷无尽的意象、细节、记忆扑面而来,时间无限广阔,空间无限广阔。读完仿佛过完了一生。

2、真是奇妙的体验啊。在各种隐喻、镜像、互文游戏构筑的文字迷宫里来回打转,仿佛能听见骄傲而狡黠的纳博科夫躲在每一个转角处嗤笑。一边头晕目眩寻找出口,一边感觉无比幸福,迷路了也是一个快乐的囚徒。

3、“只有一个情人,只有一匹野兽,只有一种悲哀,只有一种喜悦”。多么美,即使是谎言。希望这场阅读的狂欢永远不要结束。


前言

【译后记】

就像一个欲罢不能的妇人,跌撞着跟在这个老头子后面,穿越了无数非人的陌路、幽洞与深井,咬牙切齿了无数遍我恨透了这个自大狂之后,临了,还是叹道,我仍是爱他的……

有着太多的不可思议: 美轮美奂、田园牧歌似的阿尔迪斯庄园,黑潮汹涌的致命海轮之夜,看似黑白不容的两个世界,两种心境,两样结局,却为作者扭缠在一起,甚至就是同一事件的不同镜像。

还能找到更多的对立物,或者对应物: 双胞胎阿卡与玛丽娜、卢塞特与爱达,德蒙与丹、凡与阿卡想象的他的双胞胎兄弟,当然还有男与女、爱情与色欲,甚至纳博科夫还为我们设置了两个双子世界:“地界”与“反地界”。

总之,无数的矛盾体,还有无数的互文,这些就像一道道考题,让我难以招架。毫无疑问,作为中译者的我并不意味着就能成为对《爱达》的解读权威。如果我可以选择,我宁愿只保留这篇译后记的段即可。下面的文字,不过是将延续了三年的翻译中的甘苦,略作个浅薄的交待罢了。

越是接近这项工作的尾声,越感远离译文与原文的对称性,虽然所谓“对称”者本就是虚无缥缈的。且不论叙述者人称的戏剧性切换、意识流的随意涌动和自造词、多国语言的混用带来的无尽的阅读 / 翻译障碍,单是头韵的大量使用便让我穷于应付。纳博科夫对头韵的使用或许已经到了登峰造极、无所不在、随心所欲的地步,甚至不惜为游戏而游戏,这固然显示了人物—尤其是凡和爱达这两个语言神童—的话语力量,但恐怕也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作者的癖好,他本人也借小说中的学者老拉特纳的话自嘲道:“你咽气的时候也不会忘了押头韵。”老拉特纳针对的是凡在研究精神病学时确定的一个研

究课题: Idea of Dimension & Dementia,译文为“论尺度与痴呆”。显然我在尽力将字母文字的头韵用中文来表现,也显然差强人意,一来“尺”与“痴”在读音上的联系程度远不如原文的“头文字D”来得醒目,二来无法传达Dementia丰富的所指—原意为“痴呆症”,也影射凡的父亲德蒙(Demon)及这个名字的原意(“魔鬼”)。

当然头韵的难题集中体现于小说的标题: Ada or Ardor,这无异于从翻译工作一开始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Ada通常的标准译名是艾达,顺畅、上口而不失女性特色,可是放在这个标题里如何再能与Ardor(激情;热情;情欲)构成头韵呢,思量的结果成了《爱达或爱欲》,总算对老纳和读者有个交待了。然而刚想松口气,文中接踵而至的便是凡或叙述者经常挂在嘴边念叨的三词并列: Ada,Ardor以及Arbor(乔木;凉亭;藤架): 

“他知道,真的。他喜欢吗?喜欢。实际上,他开始热烈地喜欢上了爱木、爱欲和爱达(arbors and ardors and Adas)。是押韵的。他该提出来吗?”(部第八章)

“爱达,我们的爱欲和爱木(ardors and arbors)”(部第十二章)

“去找回爱欲和爱木(ardors and arbors)!”(第二部第五章)

除要考虑押韵外,还要确认arbor有无特别的含义,好在《爱达》研究专家布赖恩• 博伊德向我解释道,这里主要还是出于头韵上音响效果的考虑。看来作者对于头韵的确是非常“上瘾”的。

也还有我自觉凑合的头韵翻译,比如“饭桌上的谈话仅限于三C’s—cactuses,cattle,and cooking”,我将之译为“三‘物’—植物、动物和食物”,除维持基本意义不变之外,把头韵转换为尾韵,从而保留了原文的节奏感。另外在实在无法跟上作者的游戏步伐时,我就悻悻然作罢,但在别的地方进行了补偿,以大致保证中译文头韵的数量。

当然作者的游戏种类绝不止头韵一种,他的智慧有时体现于非常不起眼、不经意的文字中,有如神来: 

The Veens had believed for a whole summer of misery(or made each other believe)that it was a touch of nerralgia.(整个夏天都在病痛中度过,而这一对维恩相信[或者说让彼此相信]那不过是一点神经痛而已。)

假如凡• 维恩与爱达• 维恩仅仅为表兄妹(同时也是远方堂兄妹,故有同姓),或真是夫妻,那倒也容易了,译成“维恩兄妹”或“维恩夫妇”就算合格,然而两人身兼上述所有身份!仔细玩味,不难觉察出作者于平常文字中揉入的戏谑、嘲弄乃至问责。而我这“一对维恩”的译法的力度,还是逊色了一些。纳博科夫曾拟以这个短语作为小说

名,幸未如此。类似的地方不胜枚举,愧何能以汉(憾)字了结!

如果说押头韵还是局部的文字游戏的话,那么纳博科夫对于互文可就“玩大”了。发表于二○○五年第二期《外国文学》上的论文《对话与颠覆—读纳博科夫的〈阿达〉》认为该小说模拟的文本主要有两个,一是《圣经》,二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日• 德• 史达埃的爱情小说《科琳娜》。其实何止于此呢(顺便提一句,该文对故事情节的介绍亦

有所偏差)。除显而易见的《项链》、《追忆似水年华》、《安娜• 卡列尼娜》等作品外,指涉的经典文学可谓不计其数,这对包括我本人在内的中国读者(西方读者基本也如此)而言,不仅是智力的挑战,更是学识的考问。对此,俄罗斯学者阿列克谢• 斯克利亚连柯(Alexey Sklyarenko)在论文《作为一部神秘小说的〈爱达〉》中作了精深的研究,让我们领略了至少一部分小说面纱背后影影绰绰的作家世界。在此只择两例。

斯克利亚连柯注意到故事中许多日期、年月在关联上的巧合。这里可以举出很多例子: 凡和爱达在阿尔迪斯共度的两个暑假之间相隔四年,这也是俄罗斯诗人、哲学家弗拉基米尔• 索洛维约夫在自传体小说《懵懂年少之初》(Na zare tumannoy yunosti)中男女主人公两次相会的时间间隔,也是纳博科夫与初恋情人塔玛拉次相遇到他永远离开俄国的时段,又过了四年他遇到了挚爱即后来的妻子薇拉。他让四个小说人物分享了薇拉的生日(一月五日): 孪生姊妹阿卡和玛丽娜,以及他们的丈夫德蒙和丹。而卢塞特的生日(一月三日)“凑巧”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被判死刑的日子(俄旧历十二月二十二日)。

斯克利亚连柯还举出了一个饶有兴味的例子。部第四十二章,在凡准备赴决斗之约的路上:

凡感到膝盖一阵隐约的刺痛,在一周前,在另一片林子里,在受到背后攻击时,他的膝盖狠狠撞在了一块石头上。就在他的脚触到遍地松针的森林土路时,一只通体透明的白蝴蝶飘然而过,凡确信他的生命只剩下几分钟了。

凡在随之而来的决斗中败北,不过幸运地活了下来。凡俗看客如我辈,对于那只飘然而过、通体透明的白蝴蝶,或许跟凡一样,于其凄艳的美中看到了不祥之兆。然而斯克利亚连柯解释道,纳博科夫在此呼应了茹科夫斯基(V. Zhukovsky,1783—1852)在其诗《飞蛾与花儿》中将飞蛾称为“永生之使者”的说法,暗示凡将逃过此劫。

面对诸如此类的互文,我在大多时候只能望洋兴叹,不得要领。假如在浑然不觉中照原文译,那只能为自己捏把汗了。按俗话说,《爱达》的互文之水太深了,我在很多时候只能呈现其水面的倒影,而非如作者般恣肆地戏水。假如与出版社的翻译合约没有期限,假如我也能衣食无忧,那么大约可以将穷尽此书的奥妙当作毕生事业。小说里爱达在与凡辩论表演生涯时说:“我似乎总是感到,比方说,表演不应该关注‘角色’,不应该关注这样或那样事物的‘类型’,不应该关注某一社会主题的假魔术,而是要全神贯注于原作者主观的、独一无二的诗性,因为剧作家,正如其中伟大的那位所表现的,比小说家更接近诗人。”在这里,纳博科夫借爱达之口谈到了对剧作家以及戏剧的看法,我这个“亦步亦趋”的译者对此说深以为然。翻译纳博科夫,时常要漂浮出他的文字而凌空观看他近乎肆意的诗性—但愿我不是在为自己解译的不到位而狡辩。

后,我想特别感谢布赖恩• 博伊德—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英语系杰出教授、纳博科夫研究权威。可以说没有他的帮助,我的中译工作就要大打折扣。博伊德主持的“《爱达》在线”(Ada Online,http:// www.ada.auckland.ac.nz/)不仅提供小说全文的在线阅读,还有分章节的注释。只是很遗憾,或许全本注释太过艰巨,博伊德教授的这项工程也处于未完成状态。饶是如此,体现其极渊博学识的注解还是令我受益良多。此外,我与他一直保持通信,有疑难之处总是请教他,而这位国际知名学者也不厌其烦地予以解答。我对他充满了感激。

对《爱达》有进一步解读兴趣的读者,我推荐博伊德的代表作《纳博科夫的〈爱达〉: 意识之所在》(Nabokov’s Ada: The Place of Consciousness)。博伊德在书中对小说回环结构的分析极为精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他驳斥了很多批评家关于小说情色内容的非议,指出纳博科夫虽非道貌岸然,但他在《爱达》中的尝试,却无疑证明他在这方面是严肃而一丝不苟的。纳博科夫的矛头倒并不指向爱达和凡的不伦之恋—纳博科夫在接受一次访谈时说:“实际上,我并不在意这样或那样的乱伦。”——而是他们对纯洁美丽、为爱情同样可以不顾一切的卢塞特妹妹的轻慢,对她情感的藐视以及对她后投海自尽之悲剧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凡对卢塞特的性爱要求的一再拒绝,看似是合乎

道德的,博伊德甚至预测大部分读者于后者一开始都有厌烦的情绪,而对两个才貌双全的主人公采取相当宽容的态度。但对于这个“不沾惹花草从未超过四十八小时”的花花公子,我们越来越难以相信他是出于对纯洁的尊重或是对爱达的专一。对此,博伊德分析得十分到位:“凡对卢塞特表现出了自制与周到的考虑……但这正显露了他道德视野的局限”,正如他少年时代在一束假花里触摸到了一支真玫瑰时的震颤,他正是发觉了卢塞特的真实性,与他经历的不计其数的女人的虚幻性形成的反差,促使他逃离真实。因此博伊德的结论是:“只因她对于他而言,太真实了。”另外,小说经常被误认为具有自传性质,对此博伊德用第三部第二章一段与《叶甫盖尼• 奥涅金》的互文指出,纳博科夫借用普希金诗剧中表现的对婚恋的庄严态度反衬出凡的荒淫。可以说,除主人公对于自然史知识尤其是关于蝴蝶的狂热、某些哲学论辩如对于时间—空间的思考表达了作者本人的想法外,其精神形象与作者毫无相似。纳博科夫本人在访谈中也说过:“我讨厌凡•维恩。”

如果读一遍后只感到了愉悦和满足,那是误解了纳博科夫,甚至可以说,纳博科夫会蹙起眉头凝视着你的笑,因为这种误解对于不谙世事的读者来说甚至是危险的,因为他 / 她没有读出其中的痛楚,而表面上的那种愉悦正是建立在深刻的痛楚之上的;正如凡和爱达的爱情,是建立在卢塞特的痛苦之上。让毕加索的警告回荡在我们耳边吧:“艺术并不是真理,艺术是谎言,然而这种谎言能教育我们去认识真理,至少是认识我们人类能够达到的真理。”

韦清琦

跋 

作者:布赖恩•博伊德(纳博科夫研究专家,《纳博科夫传》作者)

谁也没有预想到,在二十世纪过了三分之二时,我们这个充满讽刺的年代里,文学创作中会出现极富田园与浪漫气息的小说。谁也没有,除了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他在一九六六年已经开始写这样的作品了。

纳博科夫从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五年间断续酝酿着《爱达》,并于一九六六年二月至一九六八年十月执笔写作,这也是他声望的期,此作成为他篇幅长、内容丰富,也是雄心勃勃的巨制。在他的英文小说中,堪与之媲美的只有《洛丽塔》——离经叛道的爱情小说,写于一九五○年代初——以及《微暗的火》——诗性现实主义与浪漫散文的完美结合,写于一九六○年代初。

《爱达》部的开头涂鸦式地借用了《安娜•卡列尼娜》的句话,该书其时被纳博科夫视为伟大的小说;部的结尾则改写了《包法利夫人》部的后一句话,而这本书也一度被他推崇为是秀之作。而《爱达》也足以与它所引用的巨著比肩。

   ……

《爱达》却是要复魅的。正如埃德蒙•怀特所言,“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富激情的小说家”——而这激情在《爱达》中表现得尤为炽烈。故事从一八六八年到一九六七年横亘百岁,发生在一个政局动荡、名曰“反地界”(Antiterra)的星球上,似是我们的星球却又不是,地形与我们的“地界(Terra)”相同,但其历史却与我们的不尽一致,于是在那儿的北美洲,法语和俄语几乎与英语一样普遍,于是乎《爱达》既是一部历史传奇、反映当代生活的小说,亦略有些未来主义的科幻色彩。凡与爱达的爱情早早地出现在他们的书里和他们的生涯里,反反复复地攀上癫狂的顶点,深情持续了逾八十年,后终于在《爱达》一书的写作中终结,他们本人即是男女主角,在完成其爱情故事的后一笔后,安息于彼此的怀抱与本书中。故事的中心场景阿尔迪斯庄园是对天堂的戏仿,是世俗的乐园,其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凡•维恩和爱达•维恩——则是“维纳斯的孩子”,而凡还是个现代版的唐璜。罗伯特•奥尔特评论道:“《爱达》中关于爱侣所企及的生与美之愉悦的演绎,是小说史上鲜有人能望其项背的成就。”

   ……


书籍介绍

* 小说大师纳博科夫晚年“烧脑神作”

* 与《洛丽塔》《微暗的火》构成无可匹敌的三部曲

《爱达或爱欲》是《洛丽塔》作者、小说大师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巅峰之作,创作于纳博科夫晚年,是他所有作品中篇幅最长、他自己最为重视的小说之一,与《洛丽塔》《微暗的火》构成无可匹敌的三部曲。

故事发生在一个名为“反地界”的星球上。1884年夏天,14岁少年凡•维恩来到阿尔迪斯庄园姨妈家做客,初遇两个表妹——12岁的爱达与8岁的卢塞特。凡与爱达互相吸引,由此展开笼罩于家族扑朔迷离的历史背景之下绵延一生的不伦之恋,还意外地将卢塞特卷入他们炽热的命运轮下。

纳博科夫以其娴熟的小说技法搭建了繁复的文字迷宫,将自己对激情的体验、对时间的哲思皆纳入其中,构造出永无穷尽的人生故事。他对世界进行彻底的拆解、重组,不断变化叙述方式和视角,将各类戏仿、讽刺、隐喻、暗示、拼合、重构、阐释与反阐释、头韵……发挥到了极致。

《爱达或爱欲》是纳博科夫晚年写成的“烧脑神作”,也是他自己最为重视的小说之一。他曾在访谈中说,“《爱达》给我造成的麻烦的确超出了我所有其他小说的总和,但那叠嶂的纷扰所呈现的亮丽斑斓,也许正是对爱的巅峰体验。”他凭此书登上了《时代》封面。

读者将在这一场烧脑游戏中,随着两个挑战禁忌的孩童,解开一个个字谜,享受永无穷尽的阅读盛宴。

* 《爱达》给我造成的麻烦的确超出了我所有其他小说的总和,但那叠嶂的纷扰所呈现的亮丽斑斓,也许正是对爱的巅峰体验。——纳博科夫

* 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最富有激情的小说家。——埃德蒙•怀特,美国作家、文学评论家

* 《爱达》中关于爱侣所企及的生与美之愉悦的演绎,是小说史上鲜有人能望其项背的成就。——罗伯特•奥尔特,文学评论家

* 此前还没有哪部小说能够将人一生经验的累积表现得如此丰饶浪漫,没有哪部小说——即便普鲁斯特的作品——能通过重复、回忆、展望、追悔、懊恼、作乐以及狂欢而如此放大了当下的震撼。没有哪部小说曾揭示出,人生终将构造出那样永无穷尽的故事。——布赖恩•博伊德,国际知名学者、纳博科夫研究权威

* 一个爱情故事,一部“情色”杰作,一次对时间的哲学探究。——《纽约时报书评》

* 如果纳博科夫得不了诺贝尔文学奖,那唯一的原因只能是该奖配不上他。——《纽约时报》

* 《爱达》与《洛丽塔》《微暗的火》一起,构成了当今无可匹敌的三部曲。——《星期六评论》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3分

  • 主题深度:3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5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3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4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7分

  • 情感共鸣:9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7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9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9分

  • 书籍清晰度:3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7分

  • 加载速度:4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8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品质不错(265+)
  • azw3(230+)
  • 一星好评(69+)
  • 少量广告(604+)
  • 二星好评(495+)
  • 情节曲折(147+)
  • pdf(402+)
  • 购买多(508+)
  • 快捷(118+)
  • 差评少(261+)
  • 赞(233+)

下载评价

  • 网友 敖***菡: ( 2024-12-22 04:25:50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薛***玉: ( 2025-01-16 21:05:41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菱***兰: ( 2024-12-20 01:20:07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冯***卉: ( 2024-12-31 19:34:45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訾***晴: ( 2024-12-20 12:09:06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瞿***香: ( 2025-01-18 06:15:49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潘***丽: ( 2025-01-08 07:30:11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龚***湄: ( 2025-01-02 06:32:52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辛***玮: ( 2024-12-29 08:41:55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石***烟: ( 2024-12-22 18:13:35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步***青: ( 2024-12-28 04:16:14 )

    。。。。。好

  • 网友 孙***美: ( 2025-01-10 01:26:31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车***波: ( 2024-12-27 11:54:55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后***之: ( 2025-01-17 09:25:04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田***珊: ( 2024-12-20 13:33:04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随机推荐